回顾中医"抗非"看武汉肺炎,给中医信心、给民众信心[附详细治疗方案] 回顾中医"抗非"看武汉肺炎,给中医信心、给民众信心[附详细治疗方案]回顾中医"抗非"看武汉肺炎,给中医信心、给民众信心[附详细治疗方案]

回顾中医"抗非"看武汉肺炎,给中医信心、给民众信心[附详细治疗方案]

行之健康

名老中医的医话医案秘方选编

文源:经方杂志,仲景经方(黄煌经方杂志)

回顾中医“抗非”,给中医信心、给民众信心~广中医一附院“抗非”经验:零死亡、零转院、零感染、零后遗症!

来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03

SARS

爆发。作为当年诊治

SARS

的定点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中医药为主的治疗方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直至今日,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汲取当年“抗非”经验仍有重要现实意义。

据统计,

2003

SARS

发生时期,中国大陆死亡率最低,广州的死亡率更低。溯其原因,当与广州中医药介入治疗最早有关。中医为主治疗

SARS

不仅有较好的疗效,而且肺部残留的纤维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率均明显较低

SARS

给公共卫生防疫敲响了警钟,也以血的教训提醒我们应时刻具备防疫意识,加强预防才是减小损失的最好办法。

而中医防治

SARS

的经验,为防控流感疫情提供了借鉴

抗非”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广大医护人员在这场生与死、血与火的洗礼中,以汗水和热血,乃至生命,重塑医之灵魂。它留给我们的还是一种精神财富,是勇于担当,不怕苦不怕累,奋不顾身、众志成城的“抗非精神”。

2003

SARS

(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流行,人类经历了一次全球性的大瘟疫。在这场抗击

SARS

的战役中,中医药为挽救病危、减少后患,最终战胜瘟疫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作为当年诊治

SARS

的定点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中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

SARS

例,所有病例全部治愈出院,

创造了患者零死亡、零转院、零后遗症,本院医护人员无一人感染的成绩。

直到今日,虽然

SARS

未再大规模爆发,但当今不明原因的疾病频发,病原体不断变异,反思和总结“抗非”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疫之前敢担当

SARS

疫情爆发的态势、病原未明的恐慌,极高的病死率、强烈的传染性和部分医院大批医护人员被感染,曾一时间让全社会谈“非”色变。

危难当前,医护人员没有一个退缩,都积极主动请缨支援“抗非”第一线。名老中医们不顾年事已高,日夜钻研中医的诊治方法,或到病区查房指导抢救,或到院外参加会诊辨别疑难,诠释了新时期的“大医精诚”。

建言中医药及时介入

SARS

肆虐之际,

岁高龄的邓铁涛教授听说有些地区不允许中医参与诊治

SARS

,他毅然执笔向国家建言:

“非典”是本世纪出现的第一个传染性很强、病死率很高的新发传染病,在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学、治疗学等诸多方面,对于中西医都是陌生的问题。

全世界的学者都对这一凶险而突然出现的新疾病展开争分夺秒地研究。中医药界不能袖手旁观。应该积极参与抗非实践,在临床方面采用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降低病死率。”

随后党和政府发出号召,要求重视并发挥中医药作用,让中医药医护人员参与抗非,贡献他们的力量。据统计,

2003

SARS

发生时期,中国大陆死亡率最低,广州的死亡率更低。溯其原因,当与广州中医药介入治疗最早有关。

献计献策论治

SARS

2003

年,广东中医最早介入诊治

SARS

,并很快取得成效,广东省卫生厅高度重视,及时提出在“抗非”的“省医疗专家指导小组”中增加中医专家,在治疗指导方案中增补了“中医治疗原则”。

SARS

是新发的传染病,尽管爆发初期病原体不明确,但中医辨证论治仍能发挥作用,邓铁涛教授认为,关键在于分析疫毒进入人体后邪正相争所表现的证候。

SARS

属中医温疫范畴,其发生是因气候环境、致病物质活跃、正气不足以拒邪所致,所以重视致病物质固所应当,扶持人体正气亦不可少,改善环境因素更不可忽视。

SARS

属中医春温病伏湿之证;病机以湿热蕴毒,阻遏中上二焦,并易耗气挟瘀,甚则内闭喘脱为特点;分早、中、极和恢复期进行辨证论治。彭胜权教授分析广东患者发病情况,认为本病初期为风温兼湿之疫毒,或湿热秽浊疫毒侵袭肺卫,或侵犯卫气,随之湿热久蕴化毒留恋气分,出现邪毒壅肺、肺热移肠,严重者营阴受损,邪入营血,晚期可出现内闭外脱或阳气暴脱的危象。

他强调治疗重在宣透与渗湿;应注意透邪开闭,忌寒凉冰伏。可用银翘散加祛湿药物,以辛凉透邪,祛风于热外,渗湿于热下,使邪有出路。若病邪入里,证候表现呈多样化,应结合脏腑辨证。

日,我院采写的新闻《中药综合治疗初见成效》见诸《羊城晚报》,这是全国第一篇报道中医中药治疗

SARS

的新闻。文章马上被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全国上下立即展开用中医中药治疗

SARS

,并取得空前的效果。

日,我院又在《羊城晚报》刊登文章《中医治疗非典型肺炎立大功》,综合介绍了中医中药治疗

SARS

的显著效果和治疗经验,为抢救病人争取了宝贵时间,为最终战胜疫情立下了大功,这篇文章获得

2005

年“全国中医药好新闻”一等奖。

不惧危难群策群力

2003

年,时年

岁的岭南温病学家,全国名老中医刘仕昌教授仍多次深入临床一线,直接指导、会诊

SARS

病人。

当年春节期间,刘仕昌教授正患脚伤,但他一接到参加“怪病”会诊通知,二话没说就登上了开往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专车。

事后很多人都为刘老“后怕”,刘老却笑说:“建国前什么病没见过?霍乱、天花、麻疹,我们带一支笔一张纸,几颗樟脑丸就冲过去了。”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这是名老中医们的真实写照。

岁的高龄深入抗非最前线,刘仕昌堪称抗非战线中年纪最大的一位功臣。

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拥有华南惟一的岭南温病专门研究机构,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急诊重点专科,汇聚了一批国内一流的中医温病学、中医急诊学专家。根据中医治未病思想,温病学专家们还合拟出预防

SARS

的中药通方,及时用于医院员工和大学师生的公共预防,并同时向市民公布。

除完成本院的治疗任务外,多位专家还应邀外出会诊,与兄弟医院联合攻克难关。从

2002

月钟嘉熙教授应邀到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为全国(也是全球)首例

SARS

患者庞某会诊,我院专家先后共会诊病人

名,均在半月左右出院,无一例死亡。

如某医院一例危重病人,在

ICU

上呼吸机已十多天,生命垂危,遂请彭胜权教授前往会诊,彭教授予扶正祛邪方药,治疗五天后病人顺利脱机转普通病房,半月后出院。

个“零”创“抗非”奇迹

零死亡、零转院

2003

年中医药治疗

SARS

的疗效受到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赞赏和肯定。

WHO

的统计:全球共有

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

8400

SARS

患者,其中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有

7700

多例。全球死亡率为

11%

,香港为

17%

,台湾为

27%

,中国大陆为

。广东

SARS

死亡率为

3.8%

,其中广州为

3.6%

,全球最低。

我院以中医急诊科隔离病区为治疗主体,以中医为主治疗

SARS

例,全部治愈出院,创造了患者零死亡、零转院的成绩,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临床疗效。

实践发现,有中医及时介入治疗,患者平均退烧时间在一个星期以内,最短者

天,病人的治疗周期和恢复期也明显缩短。

中医药治疗

SARS

的近期疗效是肯定的,那么远期疗效如何?经追踪我院

SARS

患者治愈出院

年后生存质量状况,结果测得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四个领域,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活力、精神健康等

个方面以及健康变化,和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说明在我院住院治愈的

SARS

患者出院

年后的生存质量良好。

经过两次追踪

SARS

康复者的生存质量,结合同步随访的免疫功能、肺功能以及影像学等多方面的结果,显示中医为主治疗

SARS

可提高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药治疗

SARS

的远期疗效是肯定的。

零感染

2003

年“抗非”期间,我院无

例医务人员或患者家属发生院内感染。

取得这一成绩有多方面经验:首先是全院服中药预防。医院按照预防

SARS

通方煎好汤剂,免费提供给大学师生、医院职工及患者家属,几千人服用后,无一人感染。

再者,坚持充分隔离的原则,坚持对

SARS

病区医护人员实施严格的个人防护。我院在安排

SARS

患者住院时,坚决把病人安置在既能隔离、又通风的老式病房,而不是有中央空调、空气不流通的病房,

这是促进病人尽快好转、不发生交叉感染与重复感染的关键所在。

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合理的健康教育。

事实证明,针对不同人群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使各类人群采取科学方法做好自我防护工作,提高医务人员防护的自觉性,也是阻断本病传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对于预防和控制

SARS

疫情在院内的蔓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零后遗症

SARS

患者主要存在三大后遗症:肺部纤维化、骨坏死、抑郁症。

据南方都市报

2013

年的系列报道,至今仍有一些活在

SARS

阴影里的后遗症患者,或患有不同程度的肺纤维化,或多处骨坏死,或轻重不一的抑郁症,或几种后遗症兼而有之,

SARS

之于他们,不仅仅是疾病缠身,更令生命暗淡。

后遗症当中,骨坏死主要是由于抢救时大剂量使用激素所带来的副作用。激素对于

SARS

的治疗有重要作用,但同时又可引起全身多器官组织的副作用,骨坏死便是其中一种。激素还有降低人体免疫力的副作用,

SARS

属感染性疾病,在使用大剂量激素治疗时,如果抗感染治疗不足,还会引起感染病灶扩散。

我院坚持先中后西,能中不西的原则,严格把握激素的使用指征。在收治的患者中,有

例当时因病情危重而短期地少量地使用了激素。出院后随访到

例,胸部

、髋关节

平片及

MRI

检查均提示未见异常。

另,追踪我院中医为主治疗的

SARS

患者,康复出院一年后肺部及髋关节的影像学表现,结果显示:随访的

例,髋关节影像学未见与

SARS

疾病或激素治疗后相关的并发症或后遗症;肺部影像学大多数无异常,少部分异常表现多与基础病史、年龄等有关,也不排除

SARS

本身发病后所残留的部分纤维化。

因此,我们认为中医为主治疗

SARS

不仅有较好的疗效,而且肺部残留的纤维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率均明显较低。

汲取“抗非”经验应对传染病

加强预防是减小损失的最好办法

本世纪之初,

SARS

给公共卫生防疫敲响了警钟,也以血的教训提醒医护人员应时刻具备防疫意识

疫情多突发且危害极大,加强预防才是减小损失的最好办法。

医务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诊治疫病的临床技能,特别是提高对新发传染病的认识,在平时的工作中应保持专业的警觉性,以争取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同时,医务人员应从

2003

年防治

SARS

感染正反两方面的事例中吸取经验教训,认识到做好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既是为了自身的安全,更是为了病人的健康。

医院应加强传染病防控的日常工作,防控结合,督促有关制度的落实,使基础性工作保持良好的运转状态,完善传染病疫情防控的常态应急机制。

健康教育是最有效的“疫苗”

我院“抗非”零感染与重视实施健康教育是分不开的。面对突发的疫情和不断变异的病原,健康教育才是最经得起考验的“疫苗”这是“抗非”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预防传染性、流行性疾病,要从基本的个人卫生做起,减少到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活动,日常要勤洗手,在家要经常开窗通风,平时应注意保暖、休息和适度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这些最简、便、验、廉的预防方法,往往最容易被忽视。

医院应组织深入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医院内感染管理规章》,加强健康宣教,针对不同人群普及预防传染病的科学知识和方法。

发挥中医经验和“治未病”思想

中医药治疗传染性、流行性热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远在东汉末年,“伤寒”大流行,《伤寒杂病论》活人无数,为后世治疗该病确立了范式。清代出现了许多新的传染性热病,叶天士等温病学派的医家,在不明致病微生物的条件下,用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的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足见中医温病学说的价值,许多宝贵经验仍有待我们去挖掘和传承。中医古代无预防医学之学科,但早在《内经》时期就总结了包含“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医学思想的“治未病”理论。

中医“治未病”指的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在疾病、疫情未形成之前,对可能导致疾病的各种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其发生。

在疾病无明显症状之前要采取措施,治病于初始,避免症状越来越多,病情越来越深重。疾病已经存在,则当及早治疗,防其由浅入深,或发生脏腑之间的传变。对于疫病,还应当截断防传,既切断疫源,防传他人;亦截断传变,防传他经。

SARS

教训应对流感疫情

中医防治

SARS

的经验也为防控禽流感提供了借鉴。早在

2005

年,我院老中医就表示,中医有理论,有经验,防治禽流感将大有可为,应充分借鉴

2003

年“抗非”的经验教训,及早把中医药纳入流感防治体系。

流感是世界性难题。中医药对病毒性疾病疗效确切,且毒副作用小,受到中外医学界的极大关注。

2007

年我院《寒温并用中药复方防治流感的系统监控性临床与试验研究》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成为国家“人用防治禽流感病毒药物和新型疫苗研制”项目

个承担单位中唯一的一家中医单位。

这也是中医首次参与禽流感防控的国家级科研项目。

目前医学界普遍承认,西药抗病毒效果还有待提高,像“达菲”这类药物价格高、货源紧,难以普及;而流感疫苗的研制滞后,病毒变异却极快,难以应急。

2009

年,为应对猪流感疫情,我院公布了预防中药方,还在门诊部免费派发煮好的凉茶。该方由我院温病教研室主任钟嘉熙教授研制,他曾是广州市非典型肺炎医疗救治中医组组长

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医药防治病毒性疾病的优势。

弘扬“抗非”精神

SARS

期间,医护人员奋不顾身、舍身忘我,谱写了当代的“大医精诚”。经历抗非,医务人员的高尚情操、对患者的一片爱心和苦心,换回了群众的理解。

SARS

患者康复后坦言:

只有在疾病流行的时候我们才会体会到医护人员的付出。

2003

年的护士节,我院急诊科的一位护士先后收到

多束鲜花,当天她激动得流下热泪,她说

我在急诊室干了

年,经常受到患者或家属的谩骂,从没有像今天受到如此的尊重。”

无私奉献之大医精神如冬日正午的阳光,医患关系之坚冰悄然消融。

抗非”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广大医护人员以大无畏的精神,冲锋在前,无私奉献,在这场生与死、血与火的洗礼中,他们以汗水和热血,乃至生命,重塑医之灵魂。

它留给我们的还是一种精神财富,是勇于担当,不怕苦不怕累,奋不顾身、众志成城的“抗非精神”。

版权说明

本文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作者

冼绍祥、陈坚雄、黄可儿、方宁,版权归权利人所有。

《经方》专委会诊疗意见

作者:《经方》学委会;

指导:黄煌教授

执笔:李小荣。

《经方》前言

这次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所致肺炎属于中医里的“瘟疫”、“疫病”、“天行”,虽然现代医学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但祖国医学这一宝库值得重视,中西医并重的国家医疗方针英明,需要相关部门、医疗机构、临床工作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默契、团结。中医虽然没有病毒的精细研究,但长处也在于此,清代钱潢说“受本难知,发则可辨。因发知受”。黄煌老师解说为:“人感受什么病原体,中医是难以知晓的,但是中医可以根据病人出现的症状和体征来倒推感受的病因,这种病因,是所谓的“风、寒、暑、湿、燥、火”等。也就是说,中医更强调患者的病理状态,并根据这个状态来选择对应的治疗方药。可以这么认为,无论病原体如何变异,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反应状态应该是有规律可循的。对人体用药,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是中医治病的基本原理。”

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华夏大地,历史以来的瘟疫也十分猖獗,当时的中医遵循几千年积累的经验,特别《伤寒论》、《瘟疫论》、《疫疹一得》、《寒温条辨》等名著,就是历代治疗发热性传染性疾病的辉煌成果。根据目前得到的部分患者信息,武汉疫肺出现的一些临床综合征,经《经方》杂志学术顾问委员会讨论,向一线战斗的同道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一、初期(起病初期、表证明显阶段)

1、葛根汤

(葛根、麻黄、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适用于发热初起,无汗、恶寒、头痛、身体疼痛者。有热像者加生石膏。

2、柴葛解肌汤

、生葛根、生

、生白芍、羌活、

生石膏、

)适用于恶寒汗不畅、身体酸痛、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鼻干眼眶痛、渴饮口干黏,胸胁苦闷、心烦不眠、恶心纳呆,舌苔薄黄或薄白,脉浮弦数而有力。

3、大青龙汤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石膏、生姜、大枣):适用于发热、恶寒、无汗而烦躁、脉有力、体格壮实者。

4、小柴升降散

(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蝉蜕、炒僵蚕、川姜黄、酒大黄、生姜):

适用于发热、恶寒、大便干,舌红、苔白厚腻者。

5、小柴三仁汤

(柴胡、黄芩、半夏、人参、杏仁、白豆蔻、薏苡仁、竹叶、六一散)适用于发热、咳嗽而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苔白腻润。

6、柴胡桂枝汤

(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白芍、桂枝):适用于虚弱人群的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身体疼痛或皮疹者。

7、麻附辛合桂枝汤

(麻黄、附子、细辛、桂枝、炒白芍、甘草、生姜、大枣):适用于极度疲劳及畏寒,面色晦暗、舌淡脉无力者。

二、中期

(发病中期、表证已不明显,肺系病候明显

1、麻杏石甘汤

(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适用于咳嗽、气急,气喘汗出、口渴烦躁,痰涕粘稠,唇红者。

2、小青龙汤

(干姜、细辛、五味子、桂枝、白芍、麻黄、半夏、甘草):适用于咳喘、鼻鸣,痰液、涕多而清稀如水,口不干渴者。有郁热者加石膏。

3、厚朴麻黄汤

(厚朴、麻黄、生石膏、杏仁、姜半夏、北五味子、小麦、干姜、北细辛)适用于治疗咳喘、胸闷气急、烦渴汗出、喉中痰鸣,苔腻、脉浮者。本方证常有受凉后引发的病史,常兼见有恶寒、头痛、脉浮等表证。因胶痰伏饮蕴膈,故常有明显的胸闷。饮郁不畅常有浮热烦渴,咳嗽气急喘憋辄汗出,特别是夜间喘剧导致虚汗多,痰粘难吐,胸部憋闷异常。

4、柴胡达原饮

(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知母、厚朴、白芍草果、槟榔):适用于发热迁延不退、咳而胸胁苦满、舌苔厚腻粉积者。

5、甘露消毒丹

(滑石、黄芩、茵陈、石菖蒲、川贝母或浙贝母、木通、广藿香、连翘、白蔻仁、薄荷、射干)适用于发热倦怠,肢体酸楚,咳嗽胸闷、咽痛,口渴不饮,腹胀,小便短赤,大便稀或粘,舌苔白或厚腻或干黄,脉濡数或滑数者。

6、蒿芩清胆汤

(青蒿、黄芩、枳壳、竹茹、陈皮、半夏、茯苓、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适用于发热迁延反复,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咳嗽胸闷胁胀,痰液色黄,口苦吐酸,或呕黄涎而黏,尿黄赤短,舌红苔白腻,间见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者。

7、小陷胸汤

(黄连、半夏、瓜蒌)适用于胸闷痛、吐黄痰、便秘、上腹部按痛、脉浮滑者。

8、凉膈散

(大黄、芒硝、甘草、栀子、黄芩、连翘、薄荷)适用于胸膈烦燥、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者。

三、后期

(进入恢复期,病候微、正气未复)

1、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半夏、麦门冬、人参、甘草、粳米)适用于疫肺后期,低热持续或已经退热,其人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

2、白虎加人参汤

(生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人参或西洋参)适用于恶热、口渴、多汗、乏力,苔薄者。

3、麦门冬汤

(麦门冬,姜半夏,人参,生甘草,粳米,红枣)适用于咳嗽气短、痰少纳差、口干舌燥,大便秘结,舌不胖苔薄而羸瘦者。可加沙参、百合、石斛、生麦芽。

炙甘草汤

(生甘草、桂枝、生地黄、人参、麦冬、阿胶、火麻仁、生姜、大枣)适用于消瘦肤枯、短气胸闷、咳嗽声嘶、心动悸、脉结代者。

四、重症(进入极期,或发生并发症)

1、大陷胸丸

(大黄、杏仁、葶苈子、芒硝)适用于以阵发性呼吸短促,气急胸闷张口呼吸,喉中痰鸣,白粘痰液,两手捶胸,胸腹拒按,烦躁不安,口唇紫绀等急性呼吸衰竭者。

2、大陷胸汤

(大黄、芒硝、甘遂)适用于咳嗽短气烦躁,胸闷胸痛,心下疼痛拒按,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有力。疫肺伴有渗出性胸膜炎者。

3、宣白承气汤

(生石膏、杏仁、生大黄(后下)全瓜蒌、生甘草)适用于高热不退,剧咳频嗽,痰少,喘促短气,躁扰不安。舌红苔黄或腻,脉弦数。

4、木防己汤

(粉防己、生石膏、桂枝、人参)适用于面色黧黑、面目虚浮或肢体浮肿,呼吸急促、喘息胸闷,心下痞坚,渴饮而小便不利,其脉沉紧等心肺功能衰竭者。胸闷喘息、咳吐痰涎者,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咳吐黄粘痰、大便偏干者,合小陷胸汤;若木防己汤取效后病情反复,且体格不弱者去石膏,加茯苓、芒硝即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5、生脉散

(人参、麦冬、五味子)适用于以脉弱、多汗、气短、头昏眼花者。

6、四逆加人参汤

(附子、干姜、甘草、人参)适用于脉微欲绝、四肢厥逆而恶寒、腹泻不止、腹胀满者。

7、参附汤

(高丽参、制附片)适用于神识昏蒙、淡漠,口唇爪甲紫暗,呼吸浅促,咯粉红色血水,四肢厥冷,汗出,尿少。舌暗淡,脉沉细数的休克患者。

说明事项

临床病情表现多样,方证表现类型纷繁,总之,以方证相应为原则,有是证,用是方。根据历代医家治疗热病经验,考虑到疫肺的病势特点,临症还须注意:1、疫肺病情转变迅速,走马看伤寒,需要及时应对,常有每天数次变方者。2、病情复杂,可采用数方相合或数方分组先后服用的投药方式。3、病情危重,需要加大用量,每日连进数剂,保持有效血药浓度。

小科普:杜绝野味从我做起

朱良春虫类药应用经验(头痛尿床瘰疬顽痹骨刺肝病)

中医药治疗感冒大有可为

口干舌燥不可滥用麦冬、生地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