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根据李泽刚先生近期在一次行业交流中的发言整理而成。做私募并不容易,甚至很艰难。北京和聚投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对企业、产业进行深入研究,管理好旗下产品的净值。
做私募的快乐与痛苦
过去两年,我们重仓的个股和重仓的板块寥寥无几。在去年五六月份之前,我们也有一批标的翻番,但痛苦之处就在于当时大盘相关的小股票指数也翻了番,并且很多标的在我们卖出后还翻番。
在回顾过去时,
做买方
与卖方
在记忆深处
有一个重要的差别,就是选择性记忆。我们说,现在还处于股灾的后期阶段,但其实大多数的长线投资仍然是赚钱的,只是过去半年多时间里,回吐了一部分盈利。现在的三千点比过去几年长期在二千多点还涨了50%,如果看中证500%、创业板指数涨幅还不止一倍,但这就是普通投资者的选择性记忆。
作为投资人,我们有得也有失。在股票翻番的时候不感到快乐,因为有更多的股票翻两番,甚至跑不过“有些营业部大妈们”。但股票市场下跌的时候,我们的跌幅比较小。但痛苦的是,我们赚了一笔钱,亏了一笔钱,亏损带来的痛苦一定大于前者的快乐。
(注:巴菲特也曾表示,我们的预期是,在下降或持平的市场中有着较好的表现;在强劲上升的市场情况下,我预计届时我们将很难超越市场的平均水平。)
私募基金的盈利模式,是在净值创新高以后,客户赚了钱,我们分得一部分。一个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净值,按照工作日进行统计,2%的工作日
(备注:开放日)
净值创历史新高,才有浮动管理费的收入。在98%的时间或者说工作日里,产品净值可能在曾经历史上净值之下,这造成了私募基金行业内心深处多数时间是痛苦的。但权益类的市场,涨跌都是常态,我们面对整个市场的不确定性,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本身。因此,保持一个好的心态很重要。
保持好心态,变化中寻找机会
我们日常工作最主要的精力是研究企业、研究产业,甚至是研究宏观。我原来经常推荐一本书《一个分析师的醒悟》,试图去说服投资人不要去判断大势,其实这个大势背后,尤其是在中国的证券市场来自于政策变化,但这些变化很多是好的。
回顾历史,证券市场的规则不断变化。十年前,中国股市发生最重大的一次变革,即股权分置改革。再看发行制度,过去20多年,IPO制度平均每两年到三年就会发生改革;定向增发和再融资也不断变化,过去几年再融资的内容,每年、甚至每季度都在发生一些修正,每次修正都会影响我们的投资策略,及投资收益。再看交易规则,去年7月8号开始,包括股指期货等交易手段,都进行了限制。
回到对当前市场的关注,我认为股票市场还是比较贵的,为什么现在经济形势不好还这么贵?主要是钱多。股票市场连续经历了三轮股灾,为什么还有很多钱在里面?因为即便在证券市场信心不足的情况下,有大量资金没去处,所以从被动配置的角度来讲,也在支撑现在的供求关系。
现在的市场还处于股灾后期逐渐恢复的阶段,股票市场及其他资产、股票市场内部的估值体系依然还是紊乱的,市场带给投资人的预期不清晰。我们看到基础资产的价格和影子资产的价格是有差别的,一个资产现在的价格和远期的价格是有差异的,而且这种差异其实是不合理的,所以说市场中存在很多套利机会,或者说投机机会。总体来讲,前途光明,道路曲折。我们未来要做的事,仍然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对企业和产业的深度研究上。
私募行业的三个阶段
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剧烈波动环境中,做私募其实蛮艰难。过去一两年私募基金行业风起云涌,创业者陆续进入。理论上,一个私募创业的起点是一波牛市的开始或者说牛市的初期是最好的,太早了太晚了风险都很大。
北京和聚投资成立的时点比较幸运,7年前的2009年一季度成立。北京和聚是一个主动管理类做基本面投资的公司,我们以产业、公司研究为主。我们第一个产品2009年7月份成立,当时只能借道信托,大盘当时点位3200点,七年过去了,指数点位未及3000点。这些年就是这么振荡的市场环境,整个私募行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
在黑暗里寻找阳光:
2014年以前属于这个阶段。基金经理在黑暗中睁大黑色的眼睛寻找阳光,那个时候是私募叫“阳光私募”。其实,华尔街教科书里是没有这个对应的单词,是国内独有的。2014年之前,私募基金必须借道券商的资管或者公募基金子公司,来求得自己的法律地位。
第二个阶段,
政策确立私募的地位:
是私募基金真正得到政策承认,政策监管的角度确立私募的地位,证监会到协会成立相关部门帮助行业规范发展。更加重要的标志就是行业开始启动契约型基金发行模式。从法律框架上来讲私募基金真正成为了基金的管理人,有充分权力进行产品的创新。私募基金跟公募相比很多的方面都是劣势,但是在创新层面这是天然的优势。契约型基金发行模式开启了私募行业发展元年,但这个阶段非常短。
第三阶段,对私募监管与公募接轨:
2015年底到了第三个阶段。政策的变化来自于私募行业局部出了问题,去年底开始,P2P跑路层出不穷,造成一系列的重大社会风险事件。所以今年初,出了很多的私募新规,这些新规对行业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曾经有人讲私募发展来自于监管的套利,我非常不认同这样的观点。从监管的角度讲,现在对私募的监管很大的程度上跟公募是接轨的,甚至条款更多更严格。比如,从投资的角度讲,定向增发大家可以看到,公募是不需要穿透,而私募和其它的一些资管项目是必须要穿透的。再比如,二级市场炒股,公募基金十个百分点举牌,私募基金五个百分点就得举牌。现在监管的不公平不是说私募在套利,私募现在从公平监管的角度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路径其实很长,短期不可能,短期需要忍受。
当然,从业人员的角度,我们也要珍惜现在当下的时间窗口。私募的监管对早一些已经成立或者说现在运营管理比较规范的私募,其实是一个利好。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4-01
03-09
03-09
04-03
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