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思政课程标准导向:健全人格素养的内涵、表现及其评价 中职思政课程标准导向:健全人格素养的内涵、表现及其评价中职思政课程标准导向:健全人格素养的内涵、表现及其评价

中职思政课程标准导向:健全人格素养的内涵、表现及其评价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简称中职思政课标)研制过程中,基于课程性质和任务以及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凝练了健全人格核心素养,使之与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及公共参与等素养共同构成课程目标。健全人格是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源头和根基。准确理解健全人格的基本内涵及其表现,把握健全人格素养水平划分及其评价策略,不仅是思政课教学必须关注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课程思政以及全员育人的前提条件。

一、健全人格是各种优秀人格特征的有机整合

中职思政课标明确了健全人格素养的内涵与表现。“具有健全人格素养的学生,应具有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应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确立符合社会需要和自身实际的积极生活目标,选择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能够适应环境、应对挫折、把握机遇、勇于创新,正确处理在生活、成长、学习和求职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增强调控情绪、自主自助和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

理解课程目标的内涵,需要准确把握健全人格素养表现的关键特征。中职思政课标主要涉及中职学生3个方面的发展需求,即个性心理品质、思想品德修为和职业胜任能力。自立自强和自尊自信是个性心理品质的典型特征,其对个体心理和谐产生巨大的影响,是国格与人格的重要内涵;友善待人,摆正“我与国家”的关系,选择正确的人生发展道路,是思想品德修为的核心,其关键词是仁爱之心和家国情怀;中职学生未来将面临多重职业选择并历经种种困惑和挫折,具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实践创新的能力,才能灵活处理生活、学习和求职就业中的各种疑难问题,才能增强自身的实践本领,立足于时代的潮头,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健全人格素养维度、关键特征及其表现见表1。

二、落实课程目标旨在培育健康心理、高尚品德和独立人格

中职思政课应培养在生理因素基础上由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构成的完整的人。当个体在主体性活动中逐步形成统一、稳定、正向、和谐的心理状态,具有自主意识、高尚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具有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具有独立处理事物、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时,才能构成健全人格。因此,把握思政课的育人着力点是落实健全人格素养的关键。

(一)涵养心理人格,培养良好心态

健康的心理人格是达成健全人格素养的必要前提。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人格和谐发展的重要心理基础和行为动力,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保证。理性平和、奋发进取、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是我国社会文化的主流,也是个体成长、社会和谐、国家发展的文化软实力。培育良好的心态就是要树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积极进取,谋划发展,自觉维护自身的尊严,对自己充满信心,乐观豁达,理智地面对一切,遇事不冲动,不盲从,意志坚定。

(二)培育道德人格,锤炼高尚品德

高尚的道德人格,是达成健全人格素养的核心。个人道德品质的提升,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儒家的人格教育思想,重群体、轻个人,重大我、轻小我,强调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个人价值要在社会价值中实现。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就要有仁爱之心和家国情怀,诚实守信,正确认识义与利、群与己,以民族利益为本。

(三)塑造职业人格,挖掘心理潜能

独立的职业人格是达成健全人格素养的重要保障。人格独立是人走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迫切需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要建成技术技能强国,需要广大中职学生砥砺奋进。挖掘中职学生的心理潜能,就要引导学生找准职业定位,明确自身的职业使命,在学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提升职业素养,增强心理弹性,灵活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自觉抵御各种风险和不良诱惑。

值得注意的是,健全人格素养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育人目标系统,需要从系统论的角度理解和把握。个体的心理人格、道德人格和职业人格虽各有差异,但并不是决然分开的,而是彼此相关联,三者互为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心理人格的完善和发展是达成人格健全的必要前提,道德人格的培育是落实健全人格素养的核心,职业人格的塑造是形成健全人格素养的有效保障,任何一个素养维度指标的提升均对其他两个维度有积极的贡献。

三、学业质量评价的重点是科学划分健全人格素养水平

“课程标准运用学业质量的视角,把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判断和行为倾向变成‘可评’‘可测’的具体成就表现,以期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有更加精准的认识,让他们充分理解思想政治课程学习的收获。”“学业质量标准则主要界定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教育后应该或必须达到的基本能力水平和程度要求。”学业质量标准以健全人格素养及其表现水平为主要维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等4门必修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进行总体评价。

(一)质量描述是学业水平划分的科学依据

中职思政课标将健全人格素养各要素水平划分为两个层级,以此来衡量学生的学业质量水平。水平1是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是毕业合格性考试的命题依据;水平2是参加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命题依据。学业质量描述从个性心理品质、思想品德修为、职业胜任能力等3个维度,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进行两级水平划分,为科学地开展评价提供标准参照。

各维度的两级水平均从知识把握和知识运用的深浅程度进行刻画。如,对个性心理品质的质量描述,在“知识把握”深浅方面,水平1仅要求学生面对一般情境问题,能够懂得诚信、自强、自立以及与他人和睦相处的重要性;水平2则要求学生理解诚信、自强、自立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在“知识运用”深浅方面,水平1要求学生以榜样人物为参照,崇尚心理和谐、职业成才的典范,以此树立集体意识,增强团结协作精神;水平2则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心理健康知识,观察和分析社会心理现象,展现敬业乐群、奉献社会的心理品质,并针对具体情境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各维度两级水平之间的递进要求参见表2。

(二)核心素养测评框架的关键维度及构成要素

为了从实证角度检验核心素养水平划分及其表述的科学合理性,探索以中职思政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测试技术和方法,研究提升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策略,在中职思政课标研制过程中,课标测试组建构了中职思政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框架(表3)。该框架融思想性、政治性和综合性于一体,其学科核心素养、学科内容、评价情境、任务活动等关键维度之间相互关联、彼此制约,共同指向学习者的关键行为表现。

健全人格素养水平是通过学生在特定情境下,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和技能去完成特定的任务活动所展现出的思想观念、行为表现加以推断的。学业成就表现受学科内容、情境、任务活动的制约。思政课既是培育和形成健全人格素养的基础,又是衡量其素养发展水平的重要维度。每一门思政课对培育健全人格素养都是不可或缺的,都会对学生人格的健全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健全人格素养是跨学科培养的结果。

(三)核心素养测试命题与评价实例

中职思政学科核心素养测评框架为测试题的编制、施测与评价提供了基本遵循。为了给学业质量评价提供规范参照,课标测试组对核心素养测试命题与评价进行了系统研究。2018年5月,在预测试的基础上,选取部分省份农村及城市职业学校的中职二年级学生进行了标准化测试。通过阅卷、数据分析,提出了学业质量评价的建议并修订完善课标。结合实测题,分析说明学业质量评价的要点。

1.情境

为参加第十四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某班的两位同学按照竞赛活动方案和指导老师的要求,围绕主题“文明风采伴我行,成就出彩人生梦”,创编了一个小品,并进行了长时间的准备。可是,在学校初赛时,其中一位同学因为紧张,竟然忘记了台词,而同伴由于经验不足,也没能很好地补台。

得知初赛落选后,两个人互相埋怨,并在同学面前数落对方的不是,最后竟然互不理睬了。

2.问题

当与他人合作失误后,应该怎样做才能在未来合作得更好呢?

此题综合考察了健全人格素养的3个维度,既包含个性心理品质,也涉及和谐交往及情绪管理。主要涉及的学科内容来自“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涉及的情境(一级指标)是文化、社会,其任务活动为辨析与评价,难度预估为0.50~0.60。

水平0的主要特征是不作答或无效作答。如,复述题目或回答不知道、做好自己就行,不需要合作等。

水平1的主要特征是从互相帮助、互相理解的角度进行阐述。如,两位同学都有不对的地方。一个团队的成功需要每个成员的努力,组员之间应该彼此理解、包容、互助,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水平2的主要特征是从哲学高度运用部分与整体、事物具有普遍联系的观点进行阐述。如两个人的做法均不可取,在一个团队中,成员与成员、成员与整体之间都是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的,应该从整体的需要出发,以团队利益为重,相互信任、互补互助、彼此成就。

(四)评价应着眼于健全人格素养的发展

“不同于传统的学科知识本位的评价,学业质量标准不是指向学生对学科知识本身的熟悉程度、理解程度,而是指向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运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品格,是一种将课堂所学习的学科知识迁移到真实生活情境的能力与品格。”规划和实施健全人格素养评价时,应以“中职思政课标”为依据,瞄准课程目标,把握命题的适切性,着眼于学生人格发展。

1.把握命题的适切性

命题是评价的前提和基础。情境、学科内容、学科任务及行为表现是健全人格素养评价的核心要素。基于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提供学生熟悉的真实情境,设计切合实际的任务活动,是衡量其健全人格素养的关键。情境应选取学生所熟悉的班级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及企业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等,贴近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有话可说。科学、巧妙地设置复杂程度和新颖程度不等、难度系数不同的若干任务活动,能够充分诱导出指向健全人格素养及其发展水平的行为表现群,以此更好地推断学生健全人格素养的发展水平。实测题中,我们选取的两名参赛学生因赛场失利进而引发矛盾的典型事例,重点考察中职学生在与他人沟通、交往与合作的过程中的责任意识、情绪调节与冲突化解能力。同学之间出现摩擦、相互抱怨等现象在中职群体中时有发生。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已覆盖每所学校的每一位学生,这样的情境犹如中职学生的身边事,当面临具体任务活动时,学生能够很自然地将学科知识迁移到这一情境中,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着眼于健全人格素养的发展

学业质量评价,按照一定的课程目标,运用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业成就表现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为其人格健全和发展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依据。为此,我们的评价目的应从传统的“评价学生是什么样的人”转向“引领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教师应常思考“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培养的人怎么样”。评价应客观、翔实,着眼于健全人格素养的发展,以正向激励、积极引导为主。实例中,通过任务活动的设计,让学生认清相互拆台、抱怨的后果,感悟包容理解、合作互助、勤学苦练的积极意义。以此,引导学生相互尊重并互相鼓励,彼此包容并密切配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保持情绪稳定,以乐观的心态去积极面对,化挫折为前行的动力,坚信精诚合作是成功的可靠保障。

3.关注评价的过程性、主体性和多元化

健全人格素养评价重视评价目标的适切性,任务创设的情境化、生活化,评价过程的主体性,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与开放性。人有了主体性,符合了主体规格,才具有主体资格和人格。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其发挥主体优势,在面临复杂、不确定性现实问题时自如应对、灵活处理。评价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除了纸笔测试外,还可以通过学生知识、情感、行为上的变化和发展情况,了解其健全人格素养表现。如,通过成长档案袋的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通过面谈、行为观察、行为记录、学习日记和情景感悟等内容的再现,唤起学生对学习情景的记忆,引发其思考、感悟,激发其健康成长的动力。[10]通过课前演讲、时事分析、故事讲述、社团活动、角色扮演等,检测学生学科内容的积淀程度及其在真实情景中的思想状况。教师应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本人,并通过协商研讨的方式,激励学生的学习、改进自身的教学。特别提示,评价学生健全人格素养时,还应综合权衡其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及公共参与等学科素养的达成情况。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14期,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引用本文请标注:景宏华.健全人格素养的内涵、表现及其评价[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4):14-18.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