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谷雨,谷雨为什么要“祭仓颉”你知道吗 今日谷雨,谷雨为什么要“祭仓颉”你知道吗今日谷雨,谷雨为什么要“祭仓颉”你知道吗

今日谷雨,谷雨为什么要“祭仓颉”你知道吗

今天上午9:50—11:30

在白水县仓颉庙景区

举行己亥谷雨祭祀仓颉典礼

暨2019年度汉字发布仪式

什么是谷雨

下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

谷雨,谷得雨而生也。

每年4月19日~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它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雨水后,土膏脉动,谷物得雨而茂盛,是播种移苗、种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谷雨三候

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一个节气十五天。古人将“五天”分为“一候”,“三候”即为一个节气。中国古代也将谷雨分为三候:

一候,萍始生丨浮萍开始生长。

二候,鸣鸠拂其羽丨布谷鸟鸣叫,提醒人们要开始播种。

三候,戴胜降于桑丨桑树上已经可以见到戴胜鸟。

百谷竞生长春雨贵如油

谷雨有“雨生百谷”之意,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因此这一节气与农事的关系最为紧密,谷雨农谚不胜枚举。

“谷雨前,好种棉。谷雨后,好种豆。”

“谷雨一点雨,河里一个鱼。”

“谷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

谷雨习俗,源远流长

民间谚云“谷雨谷雨,采茶对雨”,谷雨,是新茶采收的时节。经过雨露的滋润的谷雨茶,营养丰富,香气逼人。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能清火、辟邪、明目。

食香椿

谷雨时节,北方有食香椿习俗。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句老话这样说:“雨前椿芽嫩无比,雨后椿芽生木体。”

祭仓颉

陕西白水县谷雨有祭祀文祖仓颉的习俗。

“谷雨祭仓颉”,是自汉代以来流传千年的民间传统。

传说在黄帝时代,仓颉在梦中说:

“我想要五谷丰登,让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饭吃。

”第二天真的满天落下谷粒。

黄帝便把下谷子雨这天做为一个节日,叫做谷雨节。

赏牡丹

江南地区有句俗语:“谷雨三朝看牡丹。”谷雨三天后,正是牡丹怒放,观赏牡丹最佳时。因此,牡丹亦被称作“谷雨花”。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使得“谷雨时节赏牡丹”,已成为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活动了。

谷雨养生

谷雨前后是神经痛、花粉过敏、风湿病等疾病的高发期,这个时节的养生应遵遁自然节气的变化,针对其气候特点进行调养。饮食上仍需注重养脾,宜少食酸味食物、多食清淡甘味食物。归纳起来就是四个字:饮食要“清”,起居宜“闲”,运动适“缓”,心态从“净”。

饮食要“清”

在饮食上要管住嘴,以清淡为主,在食物的烹饪上要突出“三少”,即少油、少盐、少糖,如果非要加调料,尽量以少为佳。味道上要突出淡淡的感觉。

同时在食量上也要进行控制,以“少”为好,不要吃得太多、太饱,尤其要控制晚饭的量。在饮食的品种上要“素”、“鲜”,以各类时令蔬菜为主。

起居宜“闲”

在生活方式上要讲究“悠闲”。“春眠不觉晓”,谷雨前后,人容易发困,尤其对小孩子来说,早起上学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这时,就要学会自我调节,把生活的节奏适当慢下来。

但“闲”并不是叫人偷懒、坐着不动,而是倡导起居要“有节”,要走出去散步、郊游、放风筝,使身心处在平和的状态之下,使身心与节令同步同频,起到养生的效果。

运动适“缓”

就是说不论从事哪项运动都不要太用力,以“舒缓”为宜,不急也不滞。《黄帝内经》里就有“广步于庭,被发缓形”的阐述,意思就是让人们在这个季节散开束发,宽松衣带,不让身体受到束缚,到宽广的庭院中散步,不让行动受到束缚。用今天的时髦话说,大概就是“有氧运动”吧。

心态宜“净”

这个“净”既是干净的“净”,更是平静的“静”。谷雨前后万物生发,人的内心也处于勃发时期,若果控制不好,就容易发怒、上火。所以,在这个时节,就要放下内心没必要的“欲望”和“杂念”,对内心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打扫,使心态处在“干净”的状态之下。

总之,谷雨前后养生,概括起来,就一句话:“哀而不伤,乐而不荒”,就是要保持一种深厚的、有节制的生活态度和生存方式。

谷雨仓颉祭祀的前世今生

在中国,我们总能看到或听到各式各样的祭祀活动。作为华夏典礼的一部分,同时又是儒家礼仪的主要部分,千百年来,祭祀活动从未中断。而不论怎样的祭祀,大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祭祀的时间多在清明。当然,也有一些祭祀活动的时间不在清明,比如白水的谷雨仓颉祭祀。

谷雨仓颉祭祀,其全名应为谷雨祭祀文祖仓颉典礼。据说是白水县传承千年的一种古老祭祀。2007年被列入陕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也足见其独特的人文价值。

在古老的民谚中,“清明祭黄帝,谷雨祭仓颉”之说由来已久。但,这样的一种祭祀活动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白水人民为何要选在谷雨这一天来祭祀仓颉呢?

有一种说法,认为白水的谷雨仓颉祭祀起源于秦汉年间,而选在谷雨这天祭祀,则是因为在仓颉造字后,“天雨粟,鬼夜哭”,于是才有了谷雨。

当然,这样的一种说法自然有其道理。首先,便是说白水现存的仓颉庙修建于汉代,建庙方可祭神。其次,便是谷雨定名于汉。

谷雨,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地理上说,每年的4月19日—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而从气象的角度说,谷雨为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寒冷的天气基本结束,温润的气候到来,雨水增加,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据史料记载,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再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成于西汉的《淮南子》一书中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从古迹到节气,时间上的高度吻合给这一说法提供了一定的可信度。但却还有些不足之处。

或许我们应该先来看看白水的历史。

翻开史料,关于白水的记载开始于夏商时期。那时,白水名为彭衙。至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白水变为了正式的名称。其后,历经多次废、设、更替和变迁,直到如今。

而传说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史官,那么,仓颉所在的时代比夏朝还早了近600年。

在如此悠久的历史里去寻找一个祭祀的发端,原本就如大海捞针。所以,我们也只能做一个大致的猜测。当然,这还得从仓颉造字说起。

史料中,仓颉其人最早出现在战国时的《荀子》一书中,但却并未提及造字。直到,《韩非子》《吕氏春秋》才提及仓颉造字一事。

在白水人看来,汉字的创造者仓颉出生于白水,造字也在白水。当然,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大多数史学家和文学家的认同。于是,他们也就有了充足的理由去祭祀这样一位伟大的祖先。

那么,祭祀是从战国时开始的吗?或许不然。一部书的形成,需要来自民间的真实生活,那么祭祀开始的时间或许应该更早。

当然,这些事情早已无从考证。但近代的一些事情却是可以说道说道。

据白水仓颉传说的市级传承人王孝文和韩文学讲,谷雨仓颉祭祀活动在民国时十分流行。而那时,谷雨仓颉祭祀主要是由一位名叫赵子健的国民党将领发扬光大。

据说,这位叫赵子健的国民党将领十分热爱仓颉文化,民国八年(1919年),在时任陕西靖国军司令机关第一游击队司令的赵子健主持下,对仓颉庙进行了翻修。同时,在白水设立了“十大社”,这是一个专门祭祀仓颉的民间组织,主要有当时白水县纵目、史官两镇的群众组成,每年轮流主持祭祀仓颉。

而那时,每到谷雨,仓颉庙就成了热闹之地。

在十大社的组织下,白水人民以庙会的形式进行祭祀活动。其形式主要以书法展、唱对台戏、诗联赛、社火、锣鼓赛为主。而祭祀大典形式则包括祭乐、祭器、祭品,恭读祭文,谒祖扫墓等等。据白水县史官镇一些上了年纪的群众回忆,那个时候,谷雨就像春节一样热闹。这边是唱戏、那边是锣鼓,还有社火游行,不仅白水人,就连临县的群众也会赶来,热闹非凡。

然而,这样的一种祭祀活动,却在文化大革命时中断了。十大社也在那个时候烟消云散。

据韩文学讲,“文革”时期,仓颉庙没有了上香祭奠的人,而是变成了仓库和学校。“那个年代,仓颉庙也是因为距离现场太远而没有被拆掉。”韩文学说。

一场文化浩劫,斩断了人们祭祀仓颉的习惯,却斩不断人们对仓颉的思念与敬仰。最近几十年,仓颉谷雨祭祀再次被提了起来。尤其是来自官方的支持,让这一原本流行与民间的祭祀活动重新焕发了生机。

1990年,白水县首次将谷雨仓颉祭祀变为公祭,县上主要领导均参加了此次祭祀。而后,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白水成立了祭祀活动专门组织机构,每年一小祭,三年一大祭,祭祀的方式采取公祭或民祭等形式来进一步加强仓颉文化的世袭和传承。

此外,白水还组织专业人员搜集整理仓颉庙祭祀活动的历史资料,修建仓颉民俗展览馆,还有创编或征集祭祀大典活动的祭乐、祭舞,组织专司祭乐、祭舞的表演、演奏队伍等等。这些,都让谷雨仓颉祭祀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也让祭祀活动成了宣传白水的一张名片。

而今,仓颉庙依旧,祭祀却已破镜重圆。也许,这便是白水人民对仓颉的最大告慰吧。

来源:新闻网、渭南日报、渭南广播电视台

点击“阅读

蒲城便民张贴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