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8月23日,太阳到达黄经150°,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节令到了处暑,气温进入了显著变化阶段,逐日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一场秋雨一场凉”,“立秋三场雨,麻布扇子高搁起”,“立秋处暑天气凉”、“处暑热不来”等,就是对“处暑”时节气候变化的直接描述。处暑过后天气转凉。中午热,早晚凉,昼夜形成较大的温差。昼热夜凉的气候,对人阳气的收敛形成了良好的条件。
处暑之时,人们的养生应注意防秋燥保睡眠防感冒:
处暑后,天气往往较为干燥、少雨,人体皮肤可能会因此而变得紧绷,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燥无光泽、头皮屑变多、嘴唇干燥或裂口,或者产生大便干结等症状,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秋燥”,处暑的“秋燥”常常属于温燥,气候变化差异大,常使某些疾病在这时候复发或加重,如气喘、过敏性鼻炎等。另外,由于早晚温差大,极易感冒。
预防秋燥和感冒的最好方法便是增强体质,尤其是保证睡眠充足及睡眠质量。
睡眠可消除疲劳,并使大脑及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所以睡眠也是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应充分利用睡眠来调养身体。老年人的气血阴阳都容易产生亏虚,可能会出现昼不寝,夜不瞑的少寐现象,所以老人家在处暑节气中更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
古人在睡眠养生法中强调睡“子午觉”的重要性,所谓“子午觉”就是每天在子时、午时入睡。子午之时刚好是阴阳交接之时,这时候人体阴阳盛极而衰,致使气血产生失衡现象,所以必须静卧以对。凌晨至4时为体内各项器官功能降到最低点的时候,中午12:00~1:00为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段。这两个时间段最好能进入睡眠,提高睡眠质量,以进行充足的休息。
【如何关注】点击标题下方蓝色的“张伟中医大讲堂”可长期关注该微信平台,帮您了解更多的医疗保健知识。
【如何分享】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把好文章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3-09
03-09
03-09
04-16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