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家微课堂⑤  节气生活:大暑与三伏 文化传家微课堂⑤  节气生活:大暑与三伏文化传家微课堂⑤ 节气生活:大暑与三伏

文化传家微课堂⑤ 节气生活:大暑与三伏

节气生活之大暑与三伏

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每个季节各有六个节气,这就是一年的廿四节气,

“大暑”则是夏令六气之末,过了大暑,就意味着节气上的夏令结束。

7月21日晚,文化传家云微课继续请岳老师来讲有关大暑节气的一些常识。

岳老师自2013年开始在《新闻晨报》物候日志专栏撰写节气文章,至今已经七年,专题包括节气花木、节气美食、节气导引、节气说文和节气说礼等。

从廿四节气歌认识节气

廿四节气歌

我建议大家,尤其是家里有小朋友的,一定要背一背这廿四节气歌。

虽然现在很多孩子们在背《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等等,但是节气歌这简短的歌谣里蕴含了我们学习中华文化的基础脉络,能够让孩子们从节气入手,真正认识、体会到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的源与流。

在汉代以前的古籍中,最重要的三部经典《吕氏春秋》、《礼记》和《淮南子》全是以节气时令为脉络的,其中,《吕氏春秋》称“十二月纪”;《礼记》称“月令”;《淮南子》称“时则”。特别是《吕氏春秋》“十二月纪”就是按一年十二月的节气规律阐述其为学、施政思想,《礼记·月令》与《淮南子.时则训》中亦如是。这些内容说明了我们中国文化是与时空相应,以时间为轴,生发出儒释道或者像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等等。

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叫大暑节气。很多人误以为节气是从阴历来的,其实是从阳历来的。但自从阴阳合历以后,阳历节气对解释阴历朔望周期变化规律也有参照作用。

节气,实际上是一个阳历月中的“一节一气”。上半月是节,下半月是气,是有规律的。这张二十四节气时间表上显示大暑的时间是7月22到24日,这通常是由天文测定太阳到达黄经120度的时间来确定。

《说文解字》中释:“暑之义主谓湿,热之义主谓燥。”说明暑热实为“湿热”,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个“热”所能概括的。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每个节气约15天左右,分为“三候”,每候五天。说到三候,是中国历法最早是依据“气”的运动规律总结归纳出的经验,并结合到易经中。易经有六爻,一爻为五天,六爻三十天即为一个月,十二消息卦就是十二个月里卦气的变化,而卦气其实就与节气有关系,是地气变化的规律,这个“气”在西方文化中就是“能量”,不是呼吸的空气。

廿四节气来历这样讲:“一爻五日,五日一候;三侯一气;二气一节;六气一时;四时一岁。一年共计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一爻为何是五日呢?因为一爻里面有木、火、土、金、水五行气周流相生,整个自然界都可以由此阐释其变化规律,所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必须要先把阴阳、五行、干支、卦爻、这些内容都了然,再融会贯通才行。

廿四节气的来历

大暑初候

大暑“初候”,即进入大暑节气后的头五天,其自然物候特征是“腐草为萤”。

“萤”就是指萤火虫。古人没有像现在这样建立大量的抽象化语言学词语来描述整个自然现象,所以,通常是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一些简单的工具进行观测和记录,常用自然中的物候如:飞禽、昆虫、植物、水生动物等来表述气候的变化。对“腐草为萤“,很多解释认为古人缺乏生物学的常识,凭着观察和想象以为萤火虫是在这个时段由腐草所生,这真是对古人千余年观察经验的污蔑和轻薄。

这里的”为“其实是”孵化“的意思,是产生的条件。

说,大暑初候

火虫卵从腐草里孵化出萤火虫来。

如果是腐草“化”萤,那才意为萤火虫是由腐草化生出来的,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腐草为阴木,萤火为明光,此处就有“阴中生阳”之喻。

有句话叫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这体现出原始先民非常细微的,非常了不起的辩证观察法,十分值得我们现代人在研究时借鉴参考。

萤火虫

萤科昆虫通称“萤火虫”,广东话也有称为“打火虫”。全世界已知约20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记载10属54种。常见种类:中华黄萤(LuciolachinensisL.),山窗萤,黄缘萤。

属肉食性昆虫,捕食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和蚯蚓等环节动物,获得猎物后,用上颚将分泌液注入猎物体内,进行体外消化,然后再吸入体内。腹内有磷化物发光质,经发光酵素作用,可发黄绿冷光。成虫寿命一般只有5天至2星期左右,发光用以吸引异性,发光时间一般只维持2至3小时,不同种闪光间隔不一样。

大暑二候

大暑二候“土润溽暑”。

此处的“土”,既是大地之土,也是体内之中宫脾土,最容易理解的方法就是将这四个字倒过来念为“暑溽润土”。我们知道,道家也好,中医也好,我们一年是分五季而不是分四季的。五季意为春为木,夏为火,长夏为土,秋为金,冬为水,其中可见五行中的火是生土的。“长夏为土”应人即中宫脾土,中土,也就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三伏天,而三伏天里最重要的是中伏,中伏里最重要的就是“土润溽暑”的大暑节气前后。

去年写物候日志《节气说文》的时候,我从《说文解字》中选出“煮”作为代表大暑的表意汉字。

三伏天时,身体感受很像上蒸下煮。我们的脾土水湿过重以后,会造成很多人疰夏,很多小孩子一到三伏天吃饭状况就不太好,并且基本上青春期以下的孩子都会有问题,甚至有些成年人,如果他熬夜非常频繁,那么到三伏天的时候胃口也不会好。这就是因为我们土湿太重,土湿的原因则是我们阳气不足,化不了体内水湿,不足以让我们体内干湿平衡,以达到健康的平衡状态。

那有什么办法呢?我们中医有“冬病夏治”的说法,冬病夏治里边有三伏贴,三伏灸等等。或者比如喝伏茶、伏粥等方法,可以抓住机会来调理自己。

三伏除了冬病夏治,健康人群要注意消暑,还要注意祛湿。脾土与耕作的田地一样,潮润但不能过湿,过湿或过燥皆是创造了生病的条件,生命之树岂能壮大?所以,古人积累了很多三伏养生宜忌不可不信。

夏练三伏

夏练三伏练什么

“冬炼三九,夏练三伏”,冬炼三九强心火,重在养阳;夏练三伏净化身,重在养阴。

我们的土润溽暑造成了体内很多垃圾的积蓄,比如说现在的人四十岁起肚子就开始大了。前段时间有朋友看到我觉得我好像胖了,我说这不是胖,是我的垃圾多了,身上堆了一堆的垃圾。因为你年龄大了以后,你身体的代谢就弱了,有好些水湿的垃圾往往会积蓄在你的腹部。我们腹腔胸腔的传统定义叫三焦,有人问过我三焦是什么意思?我说很简单,三焦就是空腔,腔体的意思,它是所有的脏腑的包囊,我们的三元之气都在里面。三焦清了以后,你的身体才能够真正的干净。

八段锦

八段锦,起源于北宋,至今共八百多年的历史。古人把这套动作比喻为“锦”,意为五颜六色,美而华贵!体现其动作舒展优美,视其为“祛病健身,效果极好;编排精致;动作完美,”此功法分为八段,每段一个动作,故名为“八段锦”。

我们看有个传统的功法,叫“八段锦”,其中的第一段就叫“双手托天理三焦”。现在可能大家看各种视频软件里,常会看到很多人在教,教得都像广播体操或是瑜珈术了,但实际上八段锦是练气的方法,他其实是八个桩功,第一个桩“双手托天理三焦”是要双脚要踮起来脚后跟要离地的,两眼要看举天的双手,上下拉伸时候要屏住呼吸,屏气的时候实际上是毛孔在呼吸,才能把细微的垃圾往外屏。

夏练三伏清三焦

酷暑汗多易耗气伤阴,所以三伏天是“无病三分虚”,不仅仅要夏练三伏,还要注意夏养三伏,“夏养”里面很重要的还是要管住嘴巴。特别是在夏至以后,我是强烈建议大家,尽量不要吃凉的东西。大家要想让身体凉爽,可以喝热水、喝热茶,你的身体感受上比外边的空气要热的时候,你身体感受到的外界其实就是凉爽的,而且这种方式其实也是在避免中暑,能够让自己的身体在夏令时节在特别三伏天的时候能够过得舒服,胃口也能保持好。

在三伏里面还有烧伏香。这里推荐我师父写的一本书,是去年我的香学老师吴清先生的一本论著《廿四香笺》。

可能大家会认为烧香十分简单,但其实并非如此,它在所有的生活美学中,香是学习广度与难度最大的,是涉猎范围最广的学问。它的器具用到的是瓷器,铜器,漆器。他用的香料当中,除了我们通常认识的沉檀龙麝这四大香料以外,还包括如丁香,龙脑,藿香,菖蒲、零陵、安息、芸香、降真等等,还有很多的中药比如艾叶、大黄,再或者还有我们食品中的花椒、茴香等等。而香方会涉及到中医学,涉及到传统的祭祀,礼仪的文化又会涉及到文人雅士的休闲文化,是非常复杂复合的文化体系。

我们会选择香学作为“文化传家”的“生活美学”项目的开篇,既是因为它入门比较方便,还因为它的学术深广延展性大,而且对大家提升和改变生活品质都有很大帮助。

江南传统文人香事初级课开始招生|文化传家系列课程

学做瑞和香丸---最详细的宋代传统熏香丸制作过程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出现的“火闹钟”

我国是火钟的故乡,这种火钟是由我们平时所熟知的盘香构成自,用一些特殊树本磨成粉末,并加入一些香料,合成“面团”,就可以制成盘香了。大的盘香几公尺长,可以燃烧几个月。如在盘香的特定位置上再装上几个金属球,盘香下面放一个金属盘,当燃烧到某一特定的部位时,金属球就会落在金属盘里,发出清脆的响声。这就构成了“火闹钟”。

大暑三候

大暑三候“大雨时行”,相当于利器成器前的淬火。

大暑是夏令最后一个节气,下一个节气就是立秋,秋收时节快到了,大雨淬火迎秋收,也就是肃杀的时节将至。

学习古籍经典有“依文解意、训诂正义、消文会意、践行达意”这四个层次,不能仅仅依文解意的像课堂教学那样学习了解,很多意思蕴藏在字面之后,需要你力行后反观内省才能认知,这才是中华文化知行合一的本意所在。就像儒家四书之首《大学》开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自省、自律、自觉”有次第的完整修为,既不是喊破喉咙读读而已,也不能断章取义的依文解意,就像体认物候一样,需要身心投入知行合一的体认观察获得,这才是别人拿不走的智慧证量。

在大暑节气,我们以“煮”字作为其表意汉字,不仅是取大暑节气时“上蒸下煮”的物象表意,还因煮字下的四点水实为丹道修炼“水火相济”之意,而“者”既为这,亦通“回”,这个“煮”即是“将这个东西放在有水的锅里加热使熟”的意思,这个东西是什么?那就要看你从哪个角度来体会了。

三伏已近半,别错过这一年中难得的修养身心好机会,试着按正统中医经典里三伏养生的要求来生活,避风勿贪凉、作息勿熬夜、清淡饮食,勿食生冷,这改习惯就是养生之“煮”,真做到了定会少病少痛少打针吃药,这样的身心轻安就是你自己自律而来。

节气大暑气候特征:进入中伏

节气说礼|大暑,滋物归中静养气

节气美食|大暑伏羊辨食俗

节气说文|大暑,夏练三伏似镬煮

节气生活|大暑,夏练三伏清三焦

↑↑↑

点击图片,进入沪喆微店抢报书法试听课!

文化传家公益讲座|人人行书法课堂请您来试听啦!

(限50个名额)

↑↑↑

点击图片,进入沪喆微店抢报

一年班第一阶段课程!

文化传家系统课程|人人行书法课堂·零基础一年班正在招生中

↑↑↑

点击图片,进入沪喆微店报名江南传统文人香事课!

江南传统文人香事初级课开始招生|文化传家系列课程

学做瑞和香丸---最详细的宋代传统熏香丸制作过程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沪喆学堂公众号后续报道

还有问题吗?

欢迎随时与我们团队取得联系。

学堂微信:

宋老师:微信号Zoe_10s

岳老师:微信号huzhext

学堂邮箱:

shmj2016@163.com

讲述:

录音整理:金可扬

编辑:宋聚懿

视觉:

合作洽谈:

18121386092岳老师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