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寒露
节气养生
今天(10月8日)是二十四节气的寒露。“寒露”的意思是此时的气温比“白露”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如果说“白露”节气标志着炎热向凉爽的过渡,暑气不曾完全消尽,早晨可见露珠晶莹闪光,那么“寒露”节气则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露珠寒光四射。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也就是说,养生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金秋:燥邪当令
自古秋为金秋,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寒露时节起,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
中医认为,这个节气最大的特点是“燥”邪当令,而燥邪最容易伤肺伤胃。此时人们的汗液蒸发较快,因而常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毛发脱落和大便秘结等。
寒冷:穿以保暖
寒露凉热交替,气温逐渐下降,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是一条很好的养身之道。
“一场秋雨一场凉”,要逐渐增添衣服,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黏膜耐寒力,对安度冬季有益。秋天早晚凉意浓要多穿些衣服。
预防:食以润燥
秋季神经兴奋,食欲骤增,要防止过量饮食。少吃辣味和生冷食物,多吃酸性和热饮以及热软食物。不吃霉变和不洁食物,避免感染肠道传染病。
中秋之后,容易出现口渴、咽干、唇燥、肤涩等“秋燥病”,应多吃水果,常喝开水、绿豆汤、豆浆、牛奶等,满足肌体的需要,提高抗燥能力。
起居:早卧早起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
注意劳逸结合,防止房劳伤肾。深秋寒气袭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锻炼:冷空气浴
寒露时节,是冬季到来前锻炼耐寒能力的重要时段。有意识地安排每天一定时间少穿衣服甚至短衣短裤到户外锻炼,这是一种“冷空气浴”。开始时,户外时间可少些,然后逐渐增加。试验证明:在12℃~14℃环境中,每天2小时,每周6天。1个月后,耐寒力便有明显提高。但要因人因时,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体弱者少练,大风大雾天不练(雨、雪天坚持练),实在不能外出便在晒台或窗旁练。晨跑、暮跑、散步、打拳等若在冷处进行,也是一种耐寒锻炼,还可结合空气浴做深呼吸运动。寒冷使血管收缩,运动发热又使其舒张,这样可有效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慢性病。运动至身体出微汗即可,此时不要脱衣摘帽,以免感冒。
寒露节气,寒露至,'燥'邪当令,艾灸养阴润肺
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白露「露凝而白」,寒露气温更低,已是将要凝结了。此时秋意甚浓,北方有白云红叶,南方有桂香残荷。「寒露菊花开」,也正是赏菊的好时候。
寒露三候
初候鸿雁来宾
鸿雁白露时节已开始南飞,此时为最后一批,古人称后至者为「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且贝壳的条纹颜色都与雀鸟类似,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三候菊有黄华
华者,花也。草木皆因阳气开花,唯独菊花因阴气而盛放,黄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
养生要义
「微火暖足,勿令下冷。」
宜泡脚暖足,散步驱寒,
常灸足三里和涌泉
等部位,可增强体质,防寒保暖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早卧以避免寒气的入侵,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由于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时有悲秋之感伤,应保持良好心态,在秋高气爽之日,登高望远,宣泄积郁。
「无犯朗风,节约生冷,减苦增甘。」
时至季秋,要注意防风防寒了,生冷食物也应节制。饮食性味宜减苦增甘,而重点依旧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
秋季通肺,代表颜色是白色,因此多吃白色食物有利于肺的功能,如银耳、雪梨、杏仁、莲子、百合、蜂蜜等都是润肺佳品。
尤其是白色食品中的根菜类,比如莲藕、萝卜、山药不妨多吃一些,可兼顾肺和脾胃。
(来源:网络)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3-09
03-09
03-09
04-16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