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粮仓在河南,河南的粮仓在滑县。”滑县是我的家乡。家乡的秋,凝结着农人的勤劳和智慧。
冯君|文
初秋尝鲜
一锅青涩亦香甜
家乡土质优良,田野广袤。“立秋三日,寸草结籽。”立秋过后,结籽的秋庄稼都进入了灌浆期,玉米由“马芽水仁”变实了,黄豆棵上的绿毛豆粒粒饱满,红薯也已成了形。
时令又到了尝鲜的初秋季节。按说,没长到时候的庄稼采摘下来未免可惜,但当家的男人和会过日子的女人倒也大方,自家那么大的地块,早收下来几穗玉米又能可惜到哪里。
晚上干活收工时,掰几穗玉米,薅几棵豆,刨几秧花生,回家后三下两下拾掇干净便煮成了新鲜的一锅。
黄的玉米棒、盈绿的毛豆角儿、红艳艳的花生和红薯,就连煮过的水都可当茶饮。玉米煮吃过几次,玉米袍由最初的青色变成了青黄相接,玉米丽“魔袍”了,不能再煮着吃了,离收割的日子也近了。
去年留下的陈玉米磨的糁,已经散失了香味,也生了虫,留着喂猪吧。捡那早熟的玉米剔几棵,“捕捏”下玉米粒,摊在篰箩里晒半天,㧟去磨了。晚上或早起熬成玉米“糊涂”,色泽金黄,入口顺滑甜香。
饭是用土灶大铁锅烧柴禾做的,在温润独特气息的炊烟中,糊嘟的香味飘满了整个胡同。
佐着玉米糊嘟下饭的,是脆生生多汁带甜味的秋黄瓜。相伴玉米糊嘟香味的,还有院落中红了圈的大枣、挂在墙头垂吊下来的老南瓜。家乡的初秋,是尝鲜的季节。
中秋收获
睡在棉花堆上才是真暖和
真正的秋天,是在中秋节前后。秋收虽比不得焦麦炸豆的五黄六月,但农家人没有片刻的安闲。成块地的玉米急着要收割,先得把玉米穗从玉米杆上掰下来,运送回家,白天忙着掰玉米或干其他的庄稼活,剥玉米袍只能趁晚上。
天刚麻麻亮,相亲们就把晚上剥好的玉米挂在树上或摊开来晒,整个农家院都是金灿灿的。玉米不待收完,头喷棉花已经开了。
家乡也多种棉花。棉花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很受人们的喜爱,弹好的棉花做棉衣、棉被,还可纺线、织布,棉籽可榨油。刚分开责任田时,我家每年都种棉花,种棉花最多的是1983年,一下种了十亩。
当时,父亲还订了《中国农业科技报》。管理棉花,我的兄长一马当先。从棉花的育苗、栽培、施肥、打叉和掐头,兄长全部进行科学管理,并在棉株结蕾、坐果期喷洒蜂蜜增加棉株叶面营养,创下一棵棉株结下84个棉桃的纪录。
那年的棉桃之大也创了新高,我家的棉田成了乡里的样板田,时任乡长和农管所所长多次带人去参观。到了棉花的喷期,棉田竟是白洋洋一片。
我家的地身长,摘棉花时,刚从地北头摘到南头,身后盛开的棉花又是白洋一片。那时幸好农忙时学生放麦、秋假。天不亮,母亲就起来做饭,吃过饭,我们姊妹几个和母亲拉上拉车,拿上干粮、带上茶瓶去地里摘棉花。
有时去得早了,棉株上的露水还没干。露水刚一消退,我们便每人腰里搐上一个包袱,在棉田里一人把上四陇,一摘就是一整天。中午到了饭时,为了赶摘棉花就在地头吃些干粮,倒些热水喝一喝,继续摘到昏天地黑才回家。
摘棉花有一定的技巧,手要轻、要快,才能摘得既干净,又不至于被棉花铠胞划着手。家乡因多种棉花,练出了好多摘棉高手。
前些年,每年入冬前,滑县政府都会组织一批劳务工去新疆摘棉花,摘棉冠军平均每天能摘一百五、六十斤。
当然,这是后话。有一年,我家棉花大丰收,父母专门腾出一间房子储存,棉花堆得从地板几乎一直顶到了楼板。
冬天时我周末从学校回家,还有半间屋子的籽棉没卖完,我便拿一条被子直接睡在棉花堆上。睡过棉花堆的人才知道,啥叫真正的“暄软”和暖和。
家乡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种啥收啥。秋天除了主粮玉米,还种经济作物大豆、棉花和花生,就连一些边角或荒地上,也种有绿豆、豇豆和高粱等一些杂粮。
每到收获的季节,到处都是粮食,空旷的场地和农家小院晒着金黄的玉米、白洋一片的棉花,少量的绿豆、红色的豇豆和高粱。这些都组成了家乡秋的色彩。
深秋犁地
天当幕布地为席
转眼就是深秋了。收割最早的庄稼是玉米和大豆,田地最先腾空。男劳力就要筹划着犁地了。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把沤好的农家肥分开,预估一下车数,合计一下要上的地块,再一车车拉到田地里,估摸着多远卸下一堆,好使粪肥施得均匀。
犁地的那一天早起,勤劳的农家汉子摸黑就去地里把粪肥撒开、撒匀,不至于犁地时弄得手忙脚乱,也不至于因粪肥撒开得太早而失去一些肥效。
犁地不是一个男人能干得了的,往往是两个男人才能干下来。犁地时,要牵上牲口、搬犁、搬耙,还要拿上一些零碎的农具。
开始犁地了,有经验的农人能从地势上判断出上一年犁地时是交犁还是伏犁。交犁是从地的两边开墒向中间犁,犁起的土向地两边翻;伏犁是由中间开墒向两边犁,犁起的土翻向地中间。
好的犁地把式,会一年一更换犁地方式,这样更利于土地的休养和庄稼的生长。祖父解放前,是滑县和内黄县共产党的地下交通员,干起农活也是一个好把式。祖父退休后,家里的地都是他扶黎。
祖父犁地犁得深、犁得匀,不会出现“生地”(没有犁到的地)现象。我经常惊异于土地被犁铧翻起来竟像大海的波浪,更惊讶于泥土散发出的芬芳气息。
犁好的地,还需要趁着湿气耙一耙,把土坷垃耙碎、使田地平整。祖父站在耙上,挥舞着手中的长鞭,在犁好的田地上赶着牲口驰骋,放眼整块地势,及时调整耙的方向和力道,使田地平坦,以利于灌溉农作物时上水。
耙好的土地好似无风的海面,土粒细腻、松软平整如地毯。农家的孩童们见了,总忍不住光着脚要在耙好的土地上跳跃、撒欢一阵子。
别说孩子们,经常也有劳累的农人直接躺卧在耙好的土地上,天当幕布地为席,脸上最多盖个自家带的草帽或一方手巾遮遮刺目的阳光而已。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犁好的地打过畦,到了寒露前后几天就可以耩麦了。
若地里还有长着的庄稼,那是晚收的棉花和红薯。种麦子早半月、晚半月不影响收成。但拔了花柴收获的棉花绒短、质差。
秋庄稼长一季不容易,一直要让棉花长到下霜,就是要腾茬的最后时候了。匆忙间,把花柴带棉桃拔了,把地犁了。
红薯地几乎不用犁,因为红薯根扎得深,出红薯时,地也翻过了。一待棉花茬地和红薯地耩上了麦子,地里的农活基本就算干完了。进入初冬,家乡的秋也就真正结束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
冯君,笔名海凌,女,河南滑县人,就职于某国有企业,注册安全工程师,爱读书,爱文字。
推荐阅读
那些年滑县的乡味,你还记得多少?
为了不浪费一粒粮食,秋收后还有个大项目叫“溜庄稼”
豫记荐物,甄选河南好物
继方言文化衫、河阴石榴后
豫记推出第三款河南好物产品
来自太行山的洞藏好酒【老周的酒】
与飞天茅台同时获得
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的大金牌奖
浓香型,52°,真正的5年恒温洞藏
点击上方链接,了解【老周的酒】详情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3-09
03-09
03-09
04-16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