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分时间是2018年3月21日00:15:24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左右。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
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这时太阳黄经为0度,太阳的位置在赤道上方。
农历书中记载
“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
从这一天起,太阳直射位置渐向北移,南北半球昼夜长短也随之而变,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与之相反。
春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一日中白昼长于黑夜),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一日中白昼短于黑夜),故春分也称升分。
春分三候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
“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玄鸟至
春分之日,“玄鸟至”,“玄鸟”即“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燕子,它春分而来,秋分而去,“燕来还识旧巢泥”。
每年春分左右北方回暖,燕子由温暖的南方回归。此时,我们的身体阳气也应该返回且向上生发了。
雷乃发生
春分后五日,“雷乃发生”,二候雷乃发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
“阴阳相薄为雷,至此四阳渐盛,犹有阴焉,则相薄,乃发声矣。”
春分之时,阴阳相交,阳气渐盛。天上云层开始活跃则雷声起。也意味着,雨水开始逐渐增多了。
再五日,“始电”,电闪雷鸣,春雨不再潇潇,已是落花知多少了。
古人将雷声视为阳气渐盛之结果,而雷光则为属阴的云层聚集的的结果。
“雷乃发声天际头,闪闪云开始见电”,古人认为阳先行,阴乃动。所以将二候定为雷乃发声,出现雷光则在雷声之后。但这并不代表古人不知道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
节选自《微读节气》(朱伟著)
春分习俗
吃春菜
“春菜”,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为“春碧蒿”,与鱼片“滚汤”,名“春汤”。“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送春牛
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春牛图”。
“春分到,蛋儿俏。”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
虽然失败者颇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是玩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
粘雀子嘴
家家吃汤元,还煮些不包心的汤元,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以防雀子来破坏庄稼。
放风筝
春分当天放风筝,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等,大者有2米高,小的二三尺。
起居养生
着衣宜下厚上薄
春分属仲春,起居方而仍应遵守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
的养生原则,宜晚睡早起,慢步缓行。
春分时虽然太阳直射赤道,北半球阳光逐渐增多,大气日渐暖和,但日夜温差较大,而且还不时会有寒流侵袭。
此时养生要注意适时增减衣物,尤其应注意卜肢及脚部的保暖,穿衣以下厚上薄为宜,
“勿极寒,勿太热”
尤其是抵抗力差的老人及小孩,更应注意适时增减衣物,以免穿脱不当引起感冒。
多梳头以通血脉
稽康《养生论》载:
“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
隋代名医巢元方也认为,梳头有通畅血脉、祛风散湿、使头发不白之作用。春分后尤其适合梳头养生。
这是因为,春分时节是大自然阳气萌生、升发之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张,循环系统功能加强,代谢旺盛,生长迅速。
趁着大自然阳气和体内阳气开始升发之时,多梳头以刺激头部诸多经穴,能让体内阳气升发舒畅,可以疏通经络气血,起到滋养和坚固头发、健脑聪耳、散风明目、防治头痛的作用。
佩戴香囊防疾病
我国自古民间就有佩戴香囊的风俗和习惯。
所谓香囊,就是将芳香药如苍术、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等制成药末,装在特制的布袋中,佩戴在胸前、腰际、脐中等处。
春分时天气转暖,各种细菌、病毒异常活跃,流感、水痘、甲型肝炎、肺炎等疾病高发。通过佩戴香囊,可以有效防治春季流行病。
这是因为,香囊中的芳香药通过肌肤、穴位、经络等途径“渗入”人体,能起到活血化瘀、平衡阴阳的作用。
香囊适用于各类人群,儿童佩戴香囊可预防流感、手足口病等;老人佩戴香囊可起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一般人群佩戴香囊,可调节气机、疏通经络,使气血流畅、脏腑安和,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起到防病保健作用。
饮食养生
春天第一菜——韭菜
中医讲究春夏补阳,而四季常青的韭菜又叫“起阳草”,以春天吃为最好。韭菜性温,能补肾补阳,被称为“春天第一菜”。
韭菜和鸡蛋搭配更是春季首屈一指的选择,营养和口味均能互补。
韭菜炒鸡蛋
做法:
1、将鸡蛋打入盆内,加盐、可加少量水,顺着一个方向搅匀;
2、韭菜切成2~3厘米一段;
3、锅内油烧热,倒入搅好的鸡蛋,待一面煎好时稍微来回翻炒几下;
4、最后加入切好的韭菜,再加适量盐,翻炒几下,看韭菜完全熟透即可出锅。
春天第一果——草莓
味道酸酸甜甜,香味沁人心脾的草莓,特别适宜春天养生食用,被营养学家誉为是“春天第一果”。《本草纲目》中记载草莓可以润肺、健脾、补血、益气,对老人、孩子和体虚者而言,是滋补的佳品。
草莓中的胡萝卜素是合成维生素A的重要物质,具有明目、养肝的作用。草莓中富含铁、果糖、葡萄糖、柠檬酸、苹果酸等,对于春季容易出现的肺热咳嗽、嗓子疼、长火疖子疾病,都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推荐吃法
因草莓含有大量果胶及纤维素,最好在饭后整果食用,草莓性寒,一次性不要食用太多。
春天第一饮——枸杞菊花茶
老年人在春天肝阳旺盛,容易导致肾阴亏虚,从而容易出现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失眠、盗汗等症状。
枸杞养肝、滋肾、润肺、补虚劳、强筋骨,是滋补性强壮药,菊花清心明目、生津润喉,现将两者合二为一成茶饮,能够起到益肝肾明目、增强免疫力。抗衰老,降血糖、血压等功效。
春天第一羹——姜汁蛋
春天乍暖还寒,尤其是早春,仍有冬日余寒,建议多吃些温补阳气、驱寒的食物。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宜特别推荐一道适合早春养生的菜——“姜汁蛋”。
姜汁蛋做法
生姜切碎后挤出姜汁,然后和鸡蛋一起蒸成鸡蛋羹,这道菜有很好的暖胃作用,可以帮身体赶走寒气。
饮食宜寒热均衡
春分时大自然阴阳各占一半,饮食上也要
“以平为期”,
保持寒热均衡。
可根据个人体质情况进行饮食搭配,如吃鸭肉、兔肉、河蟹等寒性食物时,最好佐以温热散寒的葱、姜、酒等;食用韭菜、大蒜等助阳之物时,最好配以滋阴的蛋类。
另外,春天肝气旺可伤脾,因此应多食甘味的食物,如大枣、山药、菠菜、荠菜、鸡肉、鸡肝等,少吃酸味的食物,如番茄、柠檬、橘子等。
勿忘健脾祛湿
春分时肝气旺,易乘克脾土,加之此时节雨水渐多,空气湿度比较大,易使人脾胃损伤,导致消化不良、腹胀、呕吐、腹泻等症,故饮食上应注意健脾祛湿,可多吃薏苡仁、山药、鲫鱼、赤小豆等食物。
春分祛湿
春季皮痒,湿邪作怪。祛湿止痒,可多吃薏仁、赤小豆、土茯苓,少食生冷,烹调多用葱姜蒜。
体内湿邪,不分南北
我们先来看看“湿”是什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李东海指出:
“中医理论说的‘湿’,就是水分多。湿、燥、寒、暑、风、火,被称作‘六气’。这是古人对四季气候变化的一种直观认识。”
这很好理解,在南方,春天天气返潮,窗户、桌子、墙壁上,都蒙着一层小水珠,衣服怎么都晾不干,显然就是湿气很重。
湿气不一定有害。每年二三月份,湿气开始生成,滋养万物,我们才能迎来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春天。但如果天气长期潮湿,或人们体质虚弱、涉水淋雨,以致湿气过盛,入侵人体,则会致病。引起人体不适的湿气,中医也称为“湿邪”。
“湿邪侵袭人体,其中一个途径是皮肤。当湿邪滞留在皮肤间,与人体内的气血相互搏击、往来窜行,体表气血运行不畅,人便会觉得瘙痒。”
北方的春天和南方迥异,没有潮湿的“回南天”,还会发生沙尘暴。
然而,北方的皮肤病患者也需要祛湿,为什么?
李东海解释道,
“湿”有内外之分。
外界环境潮湿,叫“外温”,人体内水湿停聚,叫“内湿”。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运化水谷的重要脏腑。过吃甘甜肥腻之物、生冷瓜果,烟酒不离手,都会损伤脾胃功能,使水湿运化失常,以致寒温内生,引起瘙痒。此外,生活过于安逸,脾胃运化功能减弱,也会使水湿运化不畅。
“现代人往往吃得多动得少,皮肤病病人多是外湿、内湿兼而有之。单纯由外湿引起的皮肤病,症状主要以皮疹为主;若兼有内湿,常伴随着全身症状。”
瘙痒迁延不愈、皮疹渗出明显,多有湿邪
湿邪引起的皮肤问题,跟西医里的皮肤病没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根据李东海临床观察,湿疹、水痘、带状疱疹、手足癣等病人,较多与湿邪有关。
“中医认为,湿气具有黏滞性。因此湿邪致病,最突出的特点是‘如油如面,缠绵难愈’,很难彻底治好。很多病人都有多年病史,一到春夏,瘙痒、皮疹就按时‘报到’。”
李东海说。
受湿邪侵犯者,还常见以下几种症状,大家可作自我参照:
这些症状,说明体内有湿邪
√看舌头:舌头胖大,两侧有齿痕,舌苔厚腻。
√看大便:大便溏烂,黏滞不爽,马桶难冲干净。
√看身材:一般来说,“肥人多湿”。
√看精神状态:中医认为“因于湿,首如裹”。病人会觉得头脑昏沉,身体困重,仿佛被厚衣包裹一般,整个人懒洋洋的,不愿意活动。
√看皮疹形态:肿胀、糜烂、渗出明显。
√看瘙痒部位:湿气重浊,易侵犯人体下部。瘙痒多发于阴囊、小腿、脚部。
多吃赤小豆、薏仁、生姜,驱散湿气
春季如何防湿祛湿,预防皮肤瘙痒?
最重要的,自然是“避外湿”。
遇到春雨淋漓不尽的潮湿天气,应关好门窗、少出门,避免去湿气浓重的地方游玩,如树林、湖泊、水塘等。在家里放一个湿度计,若发现室内相对湿度高干70%,及时开启除湿机或空调除湿。
食疗也是便捷的祛湿法。
李东海指出
“薏仁、赤小豆有消水肿、益脾胃之效,玉米、白扁豆健脾除湿,土茯苓除湿解毒、通利关节,马齿苋、木棉花、绵茵陈(也称白蒿)清热利湿,香薷行水散湿。大家在春天不妨适当多食用这些食材。”
但要注意一点:薏仁、马齿苋、木棉花较寒凉,孕妇及脾胃虚寒、常出现腹泻者慎用。
日常做菜时,还不如多加一些葱、姜、蒜、茴香、香菜提味。这些食材性辛温、芳香化湿,有助于加强脾胃运化。特别是在不慎淋雨后,如果能马上喝一碗温热的姜水,可驱散寒湿之气。
另外,春天应少吃凉拌菜、生冷瓜果、冷饮、雪糕,以免内湿与外湿联合为患。
运动养生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
“谨察阳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意思是说,人体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的阴阳状况,使内在运动与外在运动保持一致,即使脏腑、气血、精气的生理运动与脑力、体力和体育运动的“供销”关系平衡。
春分时春暖花开,人们应多到公园、郊外等地踏青游玩,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可使心情愉悦,可谓一举两得。
春天第一补——晒春阳
俗话说,春天“百草回芽,百病复发”,为什么会出现百病复发的情况呢?这是因为此时自然界的阳气开始勃发,阳气充足,会冲击体内的病灶,将病邪赶出体外,而如果阳气不足或是阳气受到压抑,各种病征就会卷土重来。
春阳怎么晒?
有一个好办法可以养阳去百毒,那就是晒春阳,春阳怎么晒?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杨力提醒大家,有两个要点,
第一个是晒背,第二个是晒头顶。
人的背部皮下蕴藏着大量的免疫细胞,通过晒太阳可以激活这些免疫细胞,达到疏通经络、流畅气血、调和脏腑、祛寒止痛的目的。
人的头顶有百会穴,晒春阳时摘下帽子,让阳光从头顶的百会穴进入人体,有助通畅百脉、调补阳气。晒背和晒百会结合起来效果最好,能去百毒。
春分节气刺络拔罐预防感冒
所谓“春分针”,即于春分节气在人体特定穴位上针刺操作,达到防病养生之目的的一种针刺方法,是中医养生学说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主张在疾病未发之前积极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又云:“春三月,此谓发陈”,所谓发陈意即推陈出新之意。
所以春季养生要顺应阳气升发、万物俱生、推陈出新的特点。
肺俞穴
属足太阳膀胱经,内应肺脏,是肺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处所,具有调理肺气、实腠固卫的作用;
风门穴
居于阳位,而风为阳邪,易于上犯,该穴为风邪侵袭人体的门户,有疏风解表、调理肺气、预防感冒之功;
刺血法
具有消瘀祛滞、通经活络、调和气血、养血活血的作用。于春分节气,在此二穴上进行泻血操作,可以使人体阳气升发,瘀滞得以祛除,肺卫得固,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预防感冒之目的。
春分针符合《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春刺络脉”之宗旨,即
春季阳气升发,气血也趋向于体表,所以针刺宜浅。
此法是因时制宜法在针灸治疗中的具体体现,一般这种依年节律选穴针刺方法的意义更多体现于理论而非临床实用,但本法则是四时针刺法在临床中的具体运用且疗效肯定。
治疗方法
:每年春分日以及春分日前后各3天,大约每年的3月18日—3月24日。
:风门、肺俞。
操作方法
:就诊者采取俯伏位,充分暴露肩背部。
双侧风门、肺俞常规消毒后,左手捏起穴位皮肤,右手持一次性5mL注射器针头在穴位皮肤上点刺1~
2针,稍挤按使出血,然后用闪火法在左右各拔一罐,每一罐罩入2个穴位,出血量约3~5mL,3~5min后起罐,用消毒脱脂棉揩净穴处皮肤并敷上无菌纱布。
每年春分节气治疗1次,连续治疗3年。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本文来源
中医思维+根据多篇资料编辑整理,转载请联系授权。
END
公众号合作,交流,咨询
请联系以下电话微信
微信同号
18016247306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3-09
03-09
03-09
04-16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