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
第一个节气
“立”即“开始”
“阳和起蛰,品物皆春”
过了立春
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天的养生将会影响全年的
身体健康
捂三处
常言道“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尤其是对老人,“春捂”很重要。
捂腿脚:防春寒
“寒从脚生”,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肾和脾胃的经脉都起源于脚,而双脚又距离心脏最远,护好脚很重要。
捂肚子:护脾胃
腹部有很多重要经脉,如脾胃经、肝肾经穿过,任冲督三脉起于腹腔内。腹部受凉,很容易出现腹痛、腹泻。
捂后背:护阳气
背为阳,背部适度温暖有利于体内阳气生发,可预防疾病,减少受凉、感冒和患肺炎的机会。
夜卧早起
春季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白天变长,晚上变短,正值天地之气相交、生命繁茂生长之时。人体也要顺应自然,相应延长活动时间,保持生机盎然的状态。
“《黄帝内经》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应“夜卧早起”。提醒人们根据自然界四时的变化规律,与冬季相比,睡觉稍晚一点,起床要早一点。”
当然,这里的“夜卧”是相对秋冬的作息时间可稍晚一点,但也要尽量在晚上11点以前入睡,每天至少保证6~7个小时的睡眠,让五脏六腑特别是肝脏得到良好的休整,而不是熬到夜深才睡觉。
此外,夜卧早起也提示大家不要睡懒觉。春天应肝木之气,喜条达而恶抑郁。
睡觉时间过长,不利于肝气的升发,人反而容易出现“春困”,引起疲倦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
经过一晚优质睡眠过后,跟着太阳一同起床,有助于阳气的提升。
饮食少酸增甘
春天对应人体内脏是肝脏,所以,春季养生主要是护肝,饮食上应注意少酸增甘。这是因为酸味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泻。
大家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冬天胃口总会很好,但一到春天,就吃不下东西了。这是因为冬天阳气是封存于体内的,体内的阳气旺盛,消化能力自然就好,所以冬天经常会感到饿。春天体内阳气生发,气血都是往外走的,里面的气血就会相对不足,脾胃的消化能力就会相应减弱,吃的东西就会少。
如果这个时候你再吃一些酸味食品,那么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体内的平衡就会被打破。
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弱了,气血生化无力,人就会得病。而甘是脾的本味,小孩子普遍爱吃甜食,就是因为脾胃虚弱的原因。适当多吃点甘味食物就相当于给脾增兵,使它免受肝气的侵犯。但你也不必因此对酸味食物“拒之千里”,所以只要做到少吃就好,而并非完全绝缘。
甘味食物里面首推大枣和山药。经常吃山药或大枣,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如果将大枣、山药、大米、小米一起煮粥,不仅可以预防胃炎、胃溃疡的复发,还可以减少患流感等传染病的几率,因此非常适合春天食用。
初春运动要适当
初春是采纳自然之气养阳的好时机,而运动则是养阳的好方法,随着气温的回升,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有利于气血运行。
不过由于立春后的天气乍暖还寒,有时候春雨绵绵更是容易让人不小心着凉,这个时候我们应当选用比较温和的运动方式,运动不宜剧烈,大汗淋漓、气喘吁吁都有可能消散阳气。选择散步、打太极拳、八禽戏等运动方式就很好。还可以揉按内关穴,期门穴、迎香穴疏肝理气。
养肝注意情绪平和
中医认为肝主情志,因此护肝要从心情着手,养肝的关键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防止肝火的上升,情绪不宜过于激动、兴奋,要保持愉悦、平和的心情,这样有利于梳理肝气。
精神调养对春季养生保健非常有益处,除了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还要学会及时调整不良情绪。今年鉴于疫情,呆在家里闷的太久,当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状态时,注意情志畅达,可以多听一些颐养情绪的音乐,和家人朋友在线多点沟通,阅读学习,让美好发生。
最后,晒太阳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吸收大自然的阳气,春日的阳光暖暖的打在身上,让四肢百骸都被阳光包围。
扫码关注
新的四季
自此开始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3-09
03-09
03-09
04-16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