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气的由来和习俗 立冬节气的由来和习俗立冬节气的由来和习俗

立冬节气的由来和习俗

今儿是立冬节气,这天儿早晚的,还真是有点凉了,相信您也已经感受到冬天的寒意了。

说道“立冬”,古人对“立”的理解与我们现代人是一样的,立就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说到这“冬”字,那可就没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就是说,这秋季的作物全部收晒完成了,该着收藏入库了,这动物也猫冬了,总归是万物嘛!

由此说,立冬就是冬季的开始了。

立冬了,太阳到达了黄经225°,北半球获得的太阳辐射量会越来越少,但是由于盛夏时,这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能量呢,这天儿也还不会马上骤冷,要是赶上晴朗无风,弄不好还是个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呢!

但北方可就不一样了,冷空气一来,不仅降温还有可能伴有雨雪,就这天气,要是再赶上大风,就是南方的气候也会受到影响。

说到这了,咱再解释一下黄经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祖先把360度划分成24等份,每份15度为一个节气,两个节气间相隔天数为15天左右,这样算下来,全年就是二十四个节气了,大致是360天。

这算个小插曲啊!

古时侯,这立冬也分为三候,有道是:

“一候水始冰;

二候地始冻;

三候雉人大水为蜃。

”这说的是,立冬到了,水就能够结成冰了;

土地也开始冻结;

赶到了三候,像野鸡这类的大鸟,那都见不着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

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这当然是传说了!

除正历上记载外,就立冬民间也有些说法。比如说:“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等。当然,这都是咱劳动人民的经验之谈,不管您信不信?反正我信!

说了立冬节气的由来,咱再聊聊这节气的习俗!

冬跟立春、立夏、立秋,这搁过去统称为“四立”,那可都是社会生活中重要的日子。

“四立”之时,上至皇上、下到百姓那都得有各种祭祀活动,当然规模、形式肯定不一样了。

搁咱老百姓,都忙活三季了,家人团聚那是少不了的。

所以立冬这天,全家相聚,吃点好的,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说的好,“立冬补冬,补嘴空”,老百姓聚的就是这个意思!

吃饺子,那是咱们北方最普遍的习俗。为什么立冬偏要吃饺子呢?这我得说说,因为饺子那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那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这是秋冬季节之交,这都有承上启下、去旧崇新的意思,所以“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在生活条件好,饺子那是随时都能吃,但立冬之日,那得必须吃饺子,特别是咱老北京人,讲究啊!

吃饺子,还有种说法。“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说这话,那是依医圣张仲景而流传下来的民谣。

传说张仲景辞官返乡时,正是冬季。

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

便让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了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为百姓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切碎,用面包成耳朵形状,这也有名,叫“娇耳”。

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

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

后来人们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就叫“饺子”了,也叫“扁食”。

您瞧,一个饺子,就弄出这么大的事儿来,这就是中国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到了南方,立冬之时,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像什么“羊肉炉”、“姜母鸭”、“炖麻油鸡”等冬令进补的食品,补充能量。

说了吃了,这冬至到了,在民间还有贺冬之说,也叫“拜冬”活动,这习俗来自汉代。

东汉崔定《四民月令》记载:

“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

”到了宋代,每逢此日,人们便要更换新衣,相互往来,尤如年节。

据清朝顾禄《清嘉录》记载:

“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

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东西反而越来越不讲究了,到了现在,咱不能说光剩下吃喝了,但“拜冬”的这些礼数,恐怕是所剩无几了。

到了立冬,我国许多地区都有游冬泳的习俗。在黑龙江哈尔滨、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汉等地区,立冬之日,冬泳爱好者们就用冬泳这种方式迎接冬天的到来。要知道冬泳可是集冷水浴、空气浴与日光浴于一体的“三浴”。因为在冬季,江河湖海中丰富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日光浴中的紫外线等对健身、供氧、防治骨质疏松等都十分有益,所以,冬泳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都是冬季人们喜爱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

得嘞,立冬的这点事儿,就算是说了个大概,这不同地方的习俗,还有的是说的,您想啊,咱们国家多大呀!各地儿的风俗习惯能少的了吗?

不过说了归齐,这冬天来了,您还得多注意保暖,该猫冬儿,咱也得猫冬儿,这事事儿的,可得悠着!

(图片均来自网络)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