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国医研究院
即刻关注
中/国/传/统/节/气
LICHUN
“立春”是农历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首个节气,一般“立春”日是在阳历2月4日或5日。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伴随“立春”节气的到来,预示着天气会渐渐转暖,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景象即将到来。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立春节气即至,春季做好养生保健,就能够为一年的身体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斗指东北,维为立春,时春气始至,四时之卒始,故名“立春”。“立春”的含义就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蜇,品物皆春”。过了“立春”,就出现了万物复苏的景象,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立春”日开始,人们会明显地感觉到白天渐渐变长,天亮得越来越早。气温也不断回升,按照旧历的习俗,各地居民都陆续开始各种“迎春”活动。农谚说得好:“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此时绿草与树木都开始萌芽,农民兄弟们也开始忙着在田间耕种,一年的四季就从此开始了。中国传统农历把“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的日子,看成是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四季的开始之日,故称其为“四立”节气。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意指在春季伴随阳气的生发、世间万物纷纷萌生,包含“一年之际在于春”的涵义。
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通过观察自然界四季的变化,记录一年中植物的生长与枯荣,动物与禽类的迁徙繁殖,环境中植被与昆虫的活动变化等生态物候现象,创立了人类最早的物候历法。
通过比较其时空分布的差异,将动植物的发育与活动过程所呈现
的周期性规律整理出来,并按照其出现的日期排列成表,3000年前的《夏小正》一书中,就是记载了有关物候、天文、气象、农事、政事的所谓“物候历”。
古人发明了至今还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二十四节气”,成为预报农时的依据;
同时利用物候变化的同步性,提出有关各地农事活动的预报和安排。
“立春”节气有三候
立春节气-
随着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地下蛰居的虫类慢慢地在洞穴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就开始融化了,此时水面上还没有完全融解的碎冰片,形状如同被水下的鱼类背负着一样,漂浮在水面上。
一候,东风解冻
“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不曰春而曰东者,古籍《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然气温,故解冻。”
二候,蜇虫始振
立春”日以后五日,“蛰虫始振”;汉字“蛰”的意思是指“藏匿”,而“振”字的意思则是“动也”。冬藏之虫,因阳气至皆慢慢苏醒,开始运动。鲍氏曰:“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
三候,鱼陟负冰
立春”日过后十日;“鱼陟负冰”,汉字“陟(zhì)”字是“升”字的意思,鱼类因为感知河底的水温变暖,故得阳气而上升,此时水面的冰尚未消融,故而称之“负冰”。古诗云“立雪鹤深睡,负冰鱼聚沉”,说明此时春天的气息还比较弱。
有关“立春”节气的民谚
立春节气-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立春”节气的民间习俗
立春节气-
由于“立春”节气在我国传统的“大年”——即春节之后,故各地居民都非常关注此节气。特别是“立春”节气后的农事繁忙,所以全国各地流行的纪念仪式与庆祝活动层出不穷。
“立春”节气的迎春活动
“迎春”是“立春”节气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要做好该项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然后,才能正式迎春,目的是把春天和句(gōu)芒神接回来。
“立春”要祭祀祖先
在我国许多地区,“立春”日要祭祀祖先。如广东《新安县志》载:“民间以是日有事于祖祠。”。“立春”时供奉祖先的食品也比较特殊,河南《汝阳县志》记载:立春要“设春宴,啖春饼,荐卜、梨。”
“咬春”吃春盘
“立春”节气,各地民间都有应时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用葱、蒜、椒、姜、芥五种辛辣食物调和而成)等,而在我国南方则流行吃“春卷”。
“踏春”要出城
“立春”日后,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人们都喜欢外出“游春”;俗称“出城探春”,“踏春”等,这也是古代所谓“春游”的主要形式。
“鞭春牛”要“抢春”
“鞭春牛”又称“鞭土牛”,起源的时间较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了《土牛经》以后,“鞭土牛”的风俗传播范围更广。在山东民间,“鞭春牛”要把“土牛”打碎,人们争抢土做的春牛碎片,谓之曰“抢春”,大家都以抢得到“牛头”为大吉大利。
“糊春牛”社会活动
“糊春牛”的这项风俗活动是“立春”前就早已开始进行,按照传统作法,是由县衙门(即县政府)聘请从事纸扎活儿的能工巧匠,于“立春”日前到达县城,大家聚在一起,精心制作春牛的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整体骨架,用春木做四条腿,还要设计好牛角;然后再糊上纸,涂上各色颜料,一个活生生的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民俗认为春牛身上糊的红色与黄色的纸多,当年就会“五谷丰登”;所以知县等政府官员都会安排多用红色与黄色的彩纸,以得民心。春牛糊好后还要举行“开光点睛”仪式,即设立香案,顶礼朝拜。
“打春牛”的趣闻
也有的地方用桑木为骨架做成春牛,这是专供“打春牛”活动用的“牛”。冬至节后辰日取土合成泥坯,雕做成大小类似牛的形状。上面画出四时八节,360日12时辰图纹等。立春前一日,官民先在约定的农坛之上祭祀。尔后由县执事(即县长)亲手扶犁执鞭打“春牛”,以示春耕开始。接着由群众作扶犁耕地状,边耕边打“春牛”,口喊: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三打“五谷丰登”等吉祥话语……。观看“打春牛”的百姓群众一同呐喊,真是一派喜庆景象!
“戴春鸡”的古老风俗
“戴春鸡”是陕西省铜川一带居民的古老风俗。每年逢“立春”日都要戴。家中的老母亲用布制作一个约3厘米长的小公鸡,将其缝在小孩帽子的顶端,祝愿立春日“春吉(鸡)”。也有妇女用线穿上豆子,挂于牛角之上;或将麻豆撒在家畜牛的身上,自古认为这样做,可以使幼儿免患麻疹。
“佩燕子”的长安古俗
“佩燕子”是西安与关中一带流行的古俗,每年立春日,人们喜欢在胸前佩戴用彩绸剪成的“燕子”。据说此风俗起源于唐代,现在仍然在当地农村中流行。因为燕子是报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所以许多富有人家,都在自己厅房正中或房檐下修建燕子窝。
“立春”节气的“三春”美食
立春节气-
“春盘”又称“五辛盘”,是将五种有辛辣味道的新鲜蔬菜,洗净细切后,装盘而成。《本草纲目》中说:“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元代的耶律楚材曾写有《立春日驿中作穷春盘》一诗,其中谈到用莲藕、豌豆、达葱、蒌蒿、韭黄和粉丝等食材来烹饪制作“春盘”的方法。
唐代《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远在唐代,当时的百姓就已经开始试“春盘”,在“立春”节气吃春饼了。所谓“春饼”又名“荷叶饼”,其实就是一种用面粉烫面后做的薄饼——制法是:用两小块揉好的水面,中间抹油后擀成薄饼,将此饼烙熟后可揭出两张饼,其一面是有饼花的,另一面则是软软的内面。“春饼”是用来卷菜吃的,其中卷的菜包括各种熟菜和炒菜;用手拿着有饼花的一面,将菜卷在饼中,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春卷”也是在“立春”日国人经常食用的节庆美食,古代“立春”之日就有食用“春盘”的习俗,以后逐渐演变而成“春卷”。宋代有一种所谓的“卷煎饼”,就是“春饼”与“春卷”的过渡类型。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一书中,已经出现了将春饼卷裹馅料,然后经过油炸,食用的记载。到了清代,则已出现名为“春卷”的食品。
“春卷”的做法如下:即用在饼铛中烙熟的圆形薄面饼,卷裹馅心后将其叠成长条形;然后入油锅炸至金黄色,见春卷浮起即成。“春卷”的馅心可荤可素,可甜可咸。
“立春”饮食养生“六大原则”
立春节气-
由于春季气候逐渐转暖,动植物万物复苏,自然界中的阳气上升,在冬季人体五脏六腑内蓄积的热毒、即“内热”也趁此机会向外发散;导致体内肝火旺盛、发生许多炎症,于是出现“春燥”的一系列症状——如口腔溃疡、咽喉肿痛、便秘、面部色斑等。加上春季天气转暖,体内的水分流失较多,春季天气又往往阴晴不定,故通过饮食调理进行春季养生,就显得十分重要。
1.“消除春燥”必须饮食清淡
春季往往人会感觉容易“上火”,出现舌苔发黄、口苦咽干、食欲不振等症状。因此饮食必须坚持清淡,特别是春季要远离油腻、生冷及刺激性的食物。有明显“上火”症状的人,可以吃一些能够清内热的食物,如绿豆汤、金银花茶、菊花茶、莲子心茶等。
2.黄绿色新鲜蔬菜能防“春困”
“春困”容易使人身体疲乏、精神不振,故此时应该多吃些红黄色和深绿色的蔬菜,如胡萝卜、南瓜、番茄、青椒、芹菜等,这对恢复精力,消除“春困”很有好处。
3.新鲜蔬菜水果可祛内热
春季伴随气温逐渐升高,细菌与病毒等微生物的活力也不断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导致瘟疫发生。所以春季在饮食上,应保证摄取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包括大白菜、芥蓝、西兰花、卷心菜、菠菜等新鲜蔬菜,以及柑橘、柠檬等新鲜水果,其富含维生素C,具有抗新冠病毒的作用;胡萝卜等黄绿色蔬菜,其中富含维生素A的前体——“类胡萝卜素”,其能够保护和增强上呼吸道粘膜细胞,以及肺部支气管内上皮细胞的功能。
4.要预防胃肠道疾病发生
人体的胃部疾患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容易在春天发作。“立春”节气正逢春节,鸡鸭鱼肉吃多了,都会觉得发腻,殊不知这就是机体“酸中毒”的表现。所以,“立春”节气的饮食上,应当控制摄入含肌酸、嘌呤碱丰富的肉汤、鸡汤、鱼汤,以及动物内脏;因为这些食物不仅有较强的刺激胃液分泌的作用,还会促进体内尿酸的产生。上述物质在肠道发酵过程中产生气体,容易出现腹胀等症状,增加胃肠道负担。
5.“祛痰养肺”才能保身体平安
大家都知道,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道疾病非常容易在春季发作,由于“肺主皮毛”,故一旦外感风寒,肺部就会遭殃;同时中医认为“肺与大肠互为表里”,一旦人体内火旺盛,又出现便秘的话;肺火无处排泄,就会造成内热积聚;内有积热,外感风寒,相搏于肌肤,此时就会出现皮肤过敏。所以,春季宜食用具有祛痰、健脾、疏泄、补肾、养肺功能的食物,如枇杷、橘子、梨、核桃与蜂蜜等。
6.“立春”节气宜“平补”
立春饮食宜“平补”,因为春天阳气升发,代谢加快,体力消耗大,适当进补可补充营养,使人体阴阳达到动态平衡。加之春天多风、气候干燥,这是与其他季节不同之处。因此,春季饮食要贯彻以升为主的原则,适当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但注意要以“平补”为主。甘温之物如大枣、山药、莲子等;此外还有山药、春笋、菠菜、韭菜、木耳、木瓜、百合、枸杞等。中医讲求天人合一,人生于自然,应顺应自然规律;因小儿为“纯阳之体”,所以春季千万不要蛮补。
“立春”节气要吃“六种食物”
立春节气-
唐代名医孙思邈曾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就是建议春季应少吃些酸味的食物,而要多吃点味道甘甜的食物。
1.红枣可温脾养胃
红枣原产于中国大地,自古就被列为“五果”(桃、李、梅、杏、枣)之一。
因为春季自然界阳气生发,人体的肝气旺盛,多食酸味食物会使肝气过旺,容易损伤脾胃。由于春天户外活动比冬天增加很多,体力消耗也比较大,所以机体需要的热量自然增多。但此时若脾胃功能弱,胃肠消化能力差,就容易出现脾胃呆滞。为了避免春季内热“上火”,不宜多吃油腻的肉类食物。因此,热量可适当从甜食中摄取,红枣正是一味春季养脾的佳品。
红枣在中国第一部药典《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并被列为“上品”。著名医学古籍《黄帝内经》曰“大枣味甘,入脾,护脾胃”;《本草纲目》中称:大枣气味“甘,平,无毒”。有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之功。
2.服蜂蜜可清肺解毒
中医认为,蜂蜜味甘,入脾经与胃经,能补中益气、润肠通便。春季气候多变,天气乍寒还暖,人体就易感冒。由于蜂蜜富含多种矿物质、维生素与生物活性物质。有清肺解毒的功能,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所以是春季理想的滋补品。因此,在春季如果每天能服用1~2匙蜂蜜,加入一杯温开水中冲服,或加入牛奶中一同服用,对身体有非常好的滋补作用。
3.食春芽可顺应时令
芽类蔬菜是用谷类、豆类的种子发芽加工而成,
海湾战争时期,美国为了避免对方使用化学武器对野战食品造成污染,建造了巨大的芽菜生产线,供应
部队。既保证了野战食品的营养要求,也确保了食品安全。由此,芽菜工业化生产得到大规模
开发,使这种古老、新兴的食品迅速兴起。目
前,花样繁多的芽类食品——如苜蓿芽、荞麦芽、麦芽、紫苏芽等都已是高档蔬菜。在市场上也
常看到萝卜芽、豌豆芽、香椿芽、荞麦芽
在古代芽菜被称为“种生”,常见的有香椿芽、黄豆芽、绿豆芽、蒜苗、豆苗、莴苣芽、姜芽等。“立春”节气吃芽菜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为发陈。”汉语的“发”字,就是发散的意思;而“陈”字就是陈旧之意。《黄帝内经》把万物发芽的姿态称为“发陈”,是因为植物的嫩芽能够将其种子内某些陈积物质发散掉的功效。因此,人体也可以借助这些嫩芽的力量,来帮助发散体内蓄积的阳气(即内热)。“立春”节气要食“春芽”。孔子曰:“不时,不食”,意思就是,不是这个季节生长的(东西)就不吃。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指出要“食岁谷”——其涵义就是说要吃“时令食物”。
4.吃春韭可保养阳气
韭菜是多年生宿根草本蔬菜,“韭”字形如韭菜。春天夜间下雨后
次晨割下的韭菜味道鲜美,人称“春菜第一美食”。在风寒料峭、百蔬萧条的早春,民间有食用
的习俗,有诗道“黄韭试春盘”。民间有“韭菜、黄瓜两头香”的谚语
,在民间韭菜素有“起阳草”之称。春天的气候乍暖尚寒,天气冷暖起伏不定,故需要认真保养人体的阳气。而韭菜是最宜“养阳”。韭菜含挥发油、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有健胃、提神、强肾等功效。韭菜对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抑制
作用,
并且有消炎的功效。韭菜的独特辛香味来自所含硫化物——烯丙酸硫醚,其也有杀菌与防腐作用,能
防止肠
微生物菌群
繁殖。
“春韭”实为韭菜中的佼佼者,味道尤为鲜美。其根白如玉,叶绿似翠,清香馥郁。春韭吃法多样,既可佐肉、蛋、虾、墨鱼等,又可做蒸包、水饺的馅料。炒绿豆芽或豆腐干时加些春韭,格外芳香可口。
5.葱、姜、蒜可
疆御百邪
大蒜和大葱不仅是调味佳品,还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食性辛
温,入脾
经与肺经,有消炎行滞,解毒
,暖胃之功
。《本草纲目》曰:大蒜“其气熏烈,能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辟邪恶,消痈肿。化症积肉食,此其功也”。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磺胺类药物短缺,英国医生用大蒜代之。成千上万伤口溃烂的伤兵吃了生大蒜,病情很快好转,弥补了抗生素的不足。所以人们称大蒜为“地里长出来的青霉素”。
大葱在我国有
3000
年的栽培史,民间有“饿不死的僧,冻不死的葱”之说。春天的
葱有特别的浓香,古语曰:“春用葱,夏用芥”。
葱的叶、茎、花、实、根
,以及葱汁都可入药。葱茎(葱白)含挥发油,有发汗
通阳、解毒之功,葱须(葱根)
煮水喝,
风寒头痛
。葱有健胃、杀菌、刺激血液循环的功效;对痢疾杆菌,
葡萄球菌有杀灭作用,
春季是葱和蒜在一年中营养最丰富,也是最嫩、最香、最好吃的时候,此时食之,可预防春季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北方人春天爱吃的小葱炒鸡蛋或小葱蘸酱,都是具有食疗功能和顺应节气的吃法。
姜能疆御百邪,故繁体字为“薑”。宋代诗人苏轼在《东坡杂记》中
记述钱塘净慈寺80多岁的
老和尚
面色童相
:“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二千多年前,
孔子就有四季不离姜的
,《论语·乡党》篇中
有“不撤姜食,不多食”
的记载
。孔子坚持饭后嚼姜数片,
是为了养生防病。南宋
大文豪
朱熹在《论语集注》
中说:“姜能通神明,去秽恶,故不撤。”
6.食春笋可疏通壅滞
竹笋是植物竹
的芽或嫩鞭,以
肥硕鲜嫩的笋肉供食用。
春笋富含膳食纤维,被誉为“素食第一品”。
性微寒,味甘,无毒,入胃
大肠经。
中医认为
冬笋“味甘性寒,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
由于竹笋
滋阴凉血、清热化痰、解渴除烦、利尿通便、养肝明目
之功,
春季食用特别
合适。《随息居饮食谱》一书
中,称春笋
可“舒郁,降浊升清,开膈。”《食物本草》
一书,则称春笋
可“治小儿痘疹不出,煮粥食之,解毒。”因竹笋所富
含的膳食纤维可增加肠道内容物水分贮留量,促进胃肠蠕动,降低肠内压力;还能够降低粪便黏度,故非常适用于
的食疗。坚持食用春笋,
妇女减肥,以及年轻人面部“青春痘”
都会有食疗效果。
春笋作为美味佳肴的配膳食材,备受人们的喜爱。自古文人墨客和美食家,都对春笋赞叹不已,素有春季“尝鲜无不道春笋”之说。春笋肉质肥厚,美味爽口,营养丰富,可荤可素。烹饪方法不同,菜肴风味也各异,春笋炒、炖、煮、煨均可成佳肴。地方名菜中春笋均占有一席之地,如上海的“枸杞春笋”,南京的“春笋白拌鸡”,浙江的“南肉春笋”等肴馔。
春季养生以养肝为先,关注三点
立春节气-
按自然界的属性,中医认为春季在阴阳五行中属“木”,与体内五脏的肝相呼应。“立春”节气是疾病多发的季节,故日常起居不要过分劳累,以免加重肝脏负担;素有肝病、高血压或脑血管硬化的朋友,尤其需要重视护肝与养肝。以下三点养生须知要记牢!
春季养生要忌“怒”
“五行学说”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调达,有疏泄功能,而“木”则有生发的特性,故对肝属“木”进行分析;肝脏的生理特点是主疏泄,在志为怒;其恶抑郁,而喜调达。所以,春季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急躁暴怒,更忌产生忧郁情绪,要保持心胸开阔,能够乐观向上,心境恬愉为好。“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要珍惜春季大自然“发陈”之时,借自然界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逐渐旺盛的机会。早睡早起,晨起缓缓散步,使形体舒缓,精神愉悦,胸怀开畅,孕育生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春季肝旺脾弱,消化功能易受到影响,如精神抑郁,就可能出现胸胁胀满、腹胀腹痛、大便溏泻等症,因此需要静心护肝,以养气健脾。古代民谚道:春季“百草回芽,旧病萌发”。
2.保暖有益,“春捂”有道理
民间俗话说:“春不减衣,秋不戴帽”,伴随春季气候转暖,人体的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特别是春季气候变化大,春寒料峭,天气乍寒乍暖。所以,初春时节不宜脱去棉服,年老体弱者换装尤须审慎,切不可骤减衣物。唐代的《千金要方》一书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老老恒言》一书亦云:“春冻半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意思是春天在起居方面,人体的气血如自然界一样,需舒展畅达,就要求我们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多参加运动,克服倦懒思眠状态,使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达到身心和谐,精力充沛。可以采用甩腿、揉腿肚、扭膝、搓脚、暖足、蹬腿等方法,来活动下半身。
3.春季要慎防“风邪”
每年春季都是多风的季节,中医认为风性轻扬升散,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点。一旦风邪侵入人体,头部就会最先受损,引起头痛、发热、恶风、咳嗽气喘等症状;如果汗出时又遇冷风,此时风邪趁机而入,就容易发生感冒。由于风邪善行数变,既能上窜头顶,又能在经脉和肌肉之间游走;来去迅速、变化多端,可诱发关节游走性疼痛、过敏性风疹等许多疾病。故中医称“风为百病之长”,要求养生一定要做到“避风如避箭”是非常有道理的。
一年四季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植物与动物都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在冬季根据个人体质适量的进补,符合“冬藏”的养生原则。但“立春”之后,进补量就要逐渐减少,以适应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同时,应适当减少食盐的摄入量;因咸味入肾经,摄食盐过量容易伤害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
【版权责任声明】本公众号非原创或转录的所有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均标注作者或来源,相关资料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无法查证版权的或未注明出处的均标注来源于网络搜集)。如无意中触及版权事宜,原作者或编辑认为作品不宜本平台转载,或不应无偿使用的,请及时与本公众号(或责任编辑微信号:zouhaim007)联系,我们将立即予以进一步协商、修改或删除。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3-09
03-09
03-09
04-16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