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中医养生 立夏中医养生立夏中医养生

立夏中医养生

宋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炎暑将临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更是;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交立夏节气。

今年5月5日(农历三月二十)21点25分立夏。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

立夏节气,此时天气逐渐炎热,万物繁茂,人们的生理状态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夏季与心气相通,夏季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顺四时是养生的首要原则,因此,要顺应节气的变化,注意养心脏。应重视立夏养生,平和过渡到夏季。

春夏秋冬,生长收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我们经常说春天要养生,春天是生发的时候,要慢慢培养起这种生发之气,到了夏天,生发之气就变成了热烈的生长的状态。所以,夏天我们要养“长”。

立夏时节中医养生方法

起居养生

《黄帝内经》告诉大家,夏三月的时候,作息时间应该由冬天的晚睡晚起、春天的早睡早起,调整为晚睡早起。道理很简单,因为日出的时间早了,日落的时间晚了,昼长夜短。人的气血也从潜伏在体内,完成了生发的阶段,宣泄到了体表。人不会感觉太困倦,会有些兴奋,健康人是与太阳同步的。所谓早起,是在天亮五六点钟的时候起来;所谓晚睡,就是在晚上十点到十一点之间,但是睡得再晚也不能超过十一点。

夏天的作息,除了晚睡早起以外,另外还要强调一个就是,要睡午觉。大家都知道中医强调睡子午觉。所谓睡子觉,就是一定要在子时之前入睡,子时就是半夜11点至1点;而午觉,就是指中午11点到1点,一定要睡个觉。在秋冬,或者在春天,这个午觉可以不睡,因为人们还是睡得早,起得比较晚。而到了夏天呢,必须要强调睡午觉,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起得早。比如说,早上6点就起来了,折腾到中午的时候,再突破这个极限,人就受不了了。

夏天很容易出现人在午饭以后,就觉得困倦想睡觉,这时候,你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强打精神,强撑着,克服这个困劲儿。结果中午倒是没睡,可是整个下午却处于浑浑噩噩之中。另外一个就是顺其自然,小憩一会儿。究竟哪个更有益于身心健康呢?午饭后午睡,睡一小觉,对养护身心健康是非常必要的。中医认为,中午十二点对应的是心,是心神工作的时间,这时候,如果你放下这些体力或者脑力工作,让自己的气血再重新流回体内去照顾自己的内心,就不至于太劳心、太伤心。事实证明,午睡醒来以后,以充沛的经历重新投入到工作中去,不仅能使下午的工作效率提高,还能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在地中海沿岸各国,从历史和传统上就有午睡的习惯,他们的心脏病发病率就低于其它的北欧北美这些国家。特别是那些晚间睡眠不足的人,如果能在午睡中适当补充睡眠,非常有利于身心健康。

中医强调一个观点就是中正平和,不走极端。也就是快到极限的时候人要有意识的刹车、减速,避免乐极生悲。子夜和正午的时候都是阴阳各自发展到了极限的时候,这时候如果你能安静休息,照顾自己的话,就能让人的气血顺利地度过这个坎儿。否则,长期处于过劳、过累的状态,不仅劳心、劳神,甚至会伤身殒命。遗憾的是,我们现代都市生活,为了工作方便,只顾数量,不顾品质,中午不休息,造就了一大批都市亚健康的过劳人。

关于午睡,应该强调这么几点,一是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十一点到一点之间,半小时到一小时;另外,尽可能平卧,不要趴着或者歪着蜷着很不舒服的睡;还有在吃完饭后,感觉困的时候,再稍微忍耐一会儿,不要刚吃完饭,立刻就睡,这样的话,容易影响脾胃的消化。

精神养生

立夏养生还应重视的一点就是重视“静养”。立夏后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因此立夏养生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静,情志开怀,心情舒畅,安闲自乐,笑口常开。还可多做静一些的文体活动,如绘画、钓鱼、书法、下棋、种花等。

运动养生

立夏后,随着气温升高,人们容易汗出,“汗”为心之液,立夏时节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立夏时节,选的运动不要过于剧烈,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慢跑等。

饮食养生

立夏时节,时值乾卦,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是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此时饮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素为主,多吃蔬果、粗粮。平时可多吃鱼、鸡、瘦肉、豆类、芝麻、洋葱、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杨梅、香瓜、桃、木瓜、西红柿等;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具体:

1、多吃蔬菜:

气温逐渐升高,人体丢失的水分多,必须及时补充。立夏的饮食要,口味清淡宜多食蔬菜,蔬菜中的水分,是经过多层生物膜过滤的天然、洁净、营养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一个人每天吃500克的瓜菜,等于喝了450毫升高质量的水,且瓜类蔬菜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夏季暑湿之毒会影响人体健康,吃些凉性蔬菜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排毒通便。苦瓜、黄瓜、番茄、茄子、芹菜、生菜、芦笋、豆瓣菜、凉薯等都属于凉性蔬菜。另外,夏季是疾病尤其是肠道疾病多发季节,多吃些大蒜、洋葱、韭菜、大葱、香葱等"杀菌"蔬菜可预防疾病。

2、多吃水果:

多吃水果不仅可以补充水分,更是消暑和补充身体养分的首选。按照中医的说法,人的体质有寒、热、虚、实的区分。事实上,水果也是有性味寒凉的区别。肠胃不好的人,最好是选择“温和”一点的水果,不要太甜,也不要太酸。虚寒体质以及胃寒、胃溃疡的患者,最好少吃西瓜、香瓜等寒凉食物。有的人吃芒果会感觉皮肤发痒,是因为芒果皮有组织胺成分,容易引起过敏。因此吃水果之前应该有所选择,否则也会引起身体的不适。

3、多喝水、少喝饮料

初夏天气都比较干燥,人体每天的进水量应达到2000—2400毫升。由于早上人体血液浓度非常高,容易形成血栓,所以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应该喝一杯水。一天水分的补充和保持也是很重要的,保持体内足够的水分可以清洗肠道,预防上火。不宜用饮料代替水,汽水、果汁、可乐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及电解质,这些物质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这是夏天中医养生要遵循的准则,那么立夏时节是夏天的开始,我们就要注意利用中医保健以及食疗的养生方法来进行身体的调理了。

推荐保健药膳

五花茶

五花茶清肝热、去心火。在药店购买五花茶(金银花、野菊花、槐花、玫瑰花、鸡冠花)用药前先把五花茶用水浸洗10分钟。然后将五花放入煲中,大火煲沸后改用慢火煲大约10分钟,喝时加入适量蜂蜜调味。五花茶的主要功效就是清肝热、去心火,也有清热解毒、消暑祛湿、利小便、凉血,减低肠胃刺热,预防夏季风热感冒及流行性感冒的功效。

茯神百合茶

茯神百合茶,养血安神。用生地、茯神各19克,麦冬、合欢皮各14克、百合29克,清水煎煮。每日1剂,早晚分服即可。有养血安神,滋阴润燥的功效,特别适合有更年期综合征又阴虚火旺的女性。

麦冬西洋参饮

麦冬西洋参饮可解心烦,益气。如果天热易心烦、心气弱的人,可用麦冬5克、西洋参3~5克泡

水饮。

百麦安神饮

百麦安神饮,清热安神,百合、淮小麦各30克,莲肉、夜交藤各15克,红枣10克,甘草6克,先用凉水浸泡半小时,加水至500毫升,煮沸20分钟,滤汁,存入暖瓶内。连煎2次,一并存储备

用,不用分次数,欲饮水时,即取此药液饮之。有清热安神、益气养阴的功效。

方中淮小麦、百合、莲肉、夜交藤、红枣均有安神定志的作用,且百合微寒之性,能清内蕴之虚热。如思虑过度、心阴暗耗,或久病不愈、阴血耗伤,或劳伤心脾、气血两亏,或使心失所养、心神不宁,喝百麦安神饮效果就很好。

经络调养(

按摩内关穴养护心脏)

疏通脚底穴位可养心脏。

人的脚底有70多个穴位,6条经络起止于脚上。人的脚底与心脏有密切联系,经常弯弯脚趾、散步、踩鹅卵石、温水泡脚等,有促进脚部血液流畅,把血液推向心脏和全身,调节阴阳平衡,防治疾病,健身益寿之功效。

内关穴是心脏的保护伞。

取穴时可将掌心向上握拳,手腕上抬,手臂上可见两条突起的筋,在两筋之间横纹上两寸的地方。内关,有内部、关卡的意思,内关名意指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流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经的体内经脉,心包经体内经脉经水的气化之气无法从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如被关卡阻挡一般,故而得名。

内关穴归手厥阴心包经,为本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主治本经经病和胃、心、心包络疾患,以及与情志失和、气机阻滞有关的脏腑器官、肢体病变。

按摩内关穴。

内关穴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可以调节心律。若心跳快,按揉它可以减缓;若心跳过慢,按揉它又可以增加心律。按摩时,用一只手的拇指,置于对侧手臂的内关穴上,稍微向下点压用力后,保持压力不变,旋转揉动,直至产生酸胀感,点揉1分钟即可,再换对侧。随时都可以做,注意按揉时不可以憋气。

如果经常按揉,就可以感到一种莫名的刺激感沿着前臂内侧传至心脏,这就是要达到的刺激效果,但注意不可用力过度。一般坚持一两个月,心烦心悸、呼吸憋闷等感觉就会明显减轻或消失。

绿阴铺野换新光,薰风初昼长。

小荷贴水点横塘,蝶衣晒粉忙。

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

燕雏似惜落花香,双衔归画梁。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文中内容为转载,学医之路编辑整理,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治疗方法仅供参考学习,非执业医师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期待您的原创投稿,邮箱:1606366001@qq.com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