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养生 立夏养生立夏养生

立夏养生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

万物至此皆长大

《尔雅》

释言:“夏,大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解曰:“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莲生八戕》

:“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

《历忌释》

曰:“四时代谢,皆以相生...立夏火代木,木生火...”因应五行,隋唐

《郊天下》

记载:“故立夏日,迎夏南郊,祭赤帝祝融。南郊七里,因火数。”

立夏三侯

第一候蝼蝈鸣

第二候蚯蚓出

第三候王瓜生(王瓜又名土瓜,一名落鸦瓜,今药中所用也)

《礼记·月令》

解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说明在这时节,蝼蝈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

一樽开首夏,独对落花飞。

幽僻还闻鸟,清和未换衣。

绿帏槐影合,香饭药苗肥。

尽日柴关启,蚕家过客稀。

【明】蔡汝楠

《山中立夏即事》

孟夏草木长,

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

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

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

频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

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

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

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

不乐复何如!

【晋】陶渊明

《读山海经》

每年四月初一前后(公历5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农历的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立夏时节我国南北的气温差异较大,而且同一地区波动频繁,华南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而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故此时也是农作物病虫害的多发期和人们易于犯感冒的时期,正如左河水所云:“南国似暑北国春,绿秀江淮万木荫。时病时虫人撒药,忽寒忽热药搪人。”

立夏节气时,江南阴雨绵绵

,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

华北、西北则多风干燥,

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大气干燥,土壤干旱。

立夏节气养生要点

避暑养阳,清淡有度

立夏的到来,就意味着天气逐渐开始炎热。天气的炎热就会导致人们生理状态也随之一起改变。立夏时节,天气干燥,雨水少,日晒强,人体水分流失快,我们需要防暑、防晒,并根据节气特点进行养生。

养生重养“心”,天热宜戒怒

《医学源流论》曰:“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在中医文献中对心解释为血肉之心和神明之。血肉之心即指实质性的心脏;神明心,是指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活动的功能。《医学入门》曰:“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

“心为火脏,烛照万物”故凡脾胃之腐熟运化,审阳之温煦蒸腾,以及全身的水液代谢、汗液的调节等等,都与心阳的重要作用分不开;其二,心与夏气相通应。即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与人体五脏功能活动是相互关联、相互通应的。心通于夏气,是说心阳在夏季最为旺盛,功能最强。提醒人们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保养心脏。也只有在夏季养好了心,固好了气,才能避免出现脑梗、心梗等高危病症。

夜卧早起顺应阴阳变化

《黄帝内经》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进入立夏后,人们明显感觉昼长夜短了。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说,人们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睡眠方面适宜“晚睡”、“早起”,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让身体平和过渡到夏季。

立夏前后气候变化比较显著,早晚温差大,人们容易得病。在这样的情况下,过分消耗体力的运动会给身体带来一定损伤。正确的做法是,适当做一些有氧运动,每次几十分钟,让身体微微出汗就可以了。立夏到来,除了天气变化,人们的生理状态也发生改变,应该注重适量运动,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慢跑等。不可过度出汗,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

增酸减苦补肾助肝

立夏过后,天气变热,人们会觉得烦躁上火,食欲也会有所下降。因此,立夏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具体说来,饮食应清淡,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可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一并煮粥,搁凉后食用,能起到健胃、驱暑的功效。

醒脾开胃荷叶粥

由于夏季炎热而出汗多,体内丢失的水分多,脾胃消化功能较差,所以多进稀食是夏季饮食养生的重要方法。如早、晚进餐时食粥,午餐时喝汤,这样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在煮粥时加些荷叶,称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

荷叶粥

大米100克,荷叶30克,冰糖30克,枸杞10克

取大米煮粥,待粥熟后加适量冰糖搅匀,趁热将荷叶撕碎覆盖粥面上,待粥呈淡绿色取出荷叶即可食用。可作夏季清凉解暑饮料,或作点心供早晚餐温热食用,也可凉饮。

可作夏季清凉解暑饮料,或作点心供早晚餐温热食用,也可凉饮。

清暑利湿,止血、降血压、降血脂。适用于中暑、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肥胖症以及夏天感受暑热而致头昏脑胀、胸闷烦渴、小便短赤等。

立夏温湿著升高,

蝼鸣蚓出百鸟叫。

高温防风护心腑,

避暑养阳脾胃调。

心旺肾衰巧养肾,

勤洗多饮精神好。

膳食清淡富营养,

事事有度健康保。

《立夏

养生》二十四节气养生歌

根据立夏的习俗,做好夏季的健康养生,饮食上应遵循“增酸减苦宜清淡”的原则,要补肾助肝,调养胃气。夏季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大容易疲劳,应保持充足睡眠。

养生要点

起居养生

进入夏季,

随着早晚温差逐渐缩小,要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减衣,不要早晨的厚装到了中午仍捂在身上,弄得满身大汗,这样反而容易着凉。此时着装应以穿衣不出大汗为原则,衣服递减的顺序应由上而下,既养阳又收阴,与大自然保持协调一致。

进入立夏后,昼长夜短更明显,此时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睡眠方面也应相对

“晚睡”

“早起”

,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气,但仍应注意

睡好“子午觉”

,尤其要适当午睡,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

饮食养生

夏季阴雨不断,空气中湿度较重,易感湿邪。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就会产生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脘腹胀满、四肢不温等脾病。所以饮食宜清淡,少油腻,少生冷。

否则会令脾胃受伤,助长“内湿”,不利于健康,建议每周吃一到两次

赤小豆排骨汤

红豆薏仁粥

等,可以改善脾虚导致的精神疲倦、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

被称为健脾补气第一名方的“四君子汤”,人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人参为主,补气健脾养胃;配以白术,健脾燥湿,还能加强人参的补气之力。

加上有健脾渗湿效果的茯苓,补脾作用更加明显;配上炙甘草,能协调使它们共同发挥效果。

立夏时节,用

“四君子汤”加上粳米熬粥

,减少即将到来的炎热给身体带来的消耗。

也可选“

番茄荸荠饮

”,选用荸荠200克,番茄200克,白糖30克。将荸荠洗净,去皮,切碎,绞取汁液;番茄洗净,切碎,绞取汁液。将合并番茄、荸荠的汁液,加入白糖搅匀即成。有清热利湿、补中和血、益气生津、宽肠通便的功效。

所谓“夏季食苦,苦味入心,可泻心火”,夏季易心火过盛,可通过吃“苦”来防治。热天适当吃些苦瓜、苦菜,以及啤酒、茶水、咖啡、可可等苦味食品,不仅能清心除烦、醒脑提神,且可增进食欲、健脾利胃。

吃苦去火,首推

莲子心

。《本草纲目》记载莲子心“清心去热”,搭配生甘草能增强莲子心的泻心火除烦之功。莲子心2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数次,或加粳米同煮成粥即可。

运动养生

立夏时节可以练习《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中的

心脏导引法

:“可正坐,两手作拳,用上左右互筑,各五、六度。又可正坐,以一手向上托空,如托重石。又以两手急相叉,以脚踏手中,各五、六度。去心胸间风邪诸疾。闭气为之。毕,良久闭目。三咽液,三叩齿而止。”

也可练“

立夏导引法

”以养生,立夏导引法是足运太极式,就是以足来做描划太极的动作。以足尖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转动划圆,形如描太极圈,故名。又因心主血脉,所以还要注意血脉的锻炼,以防止气血阻滞,从而影响到心的机能。具体做法如下:

正身平坐,两腿伸直,两手自然覆按于两膝,竖脊含胸,呼吸均匀,思想安静,全身放松;

右腿屈膝内收,脚掌自然踏地;

接上式,左腿屈膝内收,自然盘屈,左足跟靠近会阴部位;

接上式,两手十指交叉相握,掌心向内轻轻扶按在右膝膝眼处,动作稍停。然后两手抱膝收至胸前,脚掌离地、自然放松,同时下颌微收、百会上顶,拔伸脊柱;

接上式,右脚尖尽力向上勾,身体其他部位不动,动作略停(图4);脚尖尽力向下伸展,脚背绷直,动作略停,如此重复练习三次;

接上式,右脚尖向右、上、左、下、右划圆三次,称为内转太极,然后反方向划圆三次,称为外转太极;

接上式,右脚放松、踏地,然后依次松手、伸左腿、伸右腿、还原平坐、两手覆按两膝,呼吸调匀,全身放松;

左腿屈膝内收,做左脚的练习,动作同右,左右方向相反。

经络养生

节气养生除了以上几方面外,还应注意经络养生。

立夏时节太阳不像盛夏的烈日让人难以忍受,正是享受“太阳进补”的好时机,可以通过晒头顶和背部的动作来补阳气,调气血。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首”,也就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汇于头部。

百会穴

位于头顶正中(过两耳直上连线中点),是百脉所会之处。晒太阳时,一定要让阳光晒过头顶。人体腹为阴,背为阳。人体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分布有五脏六腑的背腧穴)均分布在后背。晒这些穴位能起到调理脏腑气血的作用。

此外推荐一个可以清心降火的穴位——

劳宫穴

,心为“君主之官”,五行中属“火”,劳宫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俞穴,同时又是荥穴。传统中医认为,荥主身热,劳宫穴有“清心火,除湿热,凉血息风,理气和胃,镇静安神之功”。经常按摩劳宫穴,可以强壮心脏功能。

情志养生

夏季除了饮食养生外,贵在养神。

《素问·上古大真论》言:“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明养神对于养生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强调: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也提到“使志无怒”,就是要人不要因为心情烦躁而滥发脾气,不管天气如何炎热,都要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才可“心静自然凉”。

进入夏季,由于天气炎热,人们往往心躁不安,从而产生许多精神方面的不良症状。所以在精神调养方面,夏季应

静心养性,清心寡欲,戒大喜大悲,少贪心杂念

笑口常开、自我调节、制怒平和。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都可以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

立夏食疗

荷叶凤脯

[配料]

鲜荷叶2张,火腿30克,剔骨鸡肉250克,水发蘑菇50克,玉米粉12克,食盐、白糖、鸡油、绍酒、葱、姜、胡椒粉、味精、香油各适量。

[做法]

鸡肉、蘑菇均切成薄片,火腿切成10片,葱切短节、姜切薄片,荷叶洗净,用开水稍烫一下,去掉蒂梗,切成10块三角形备用。

蘑菇用开水焯透捞出,用凉水冲凉,把鸡肉、蘑菇一起放入盘内加盐、味精、白糖、胡椒粉、绍酒、香油、鸡油、玉米粉、葱节、姜片搅拌均匀,然后分放在10片三角形的荷叶上,再各加一片火腿,包成长方形包,码放在盘内,上笼蒸约2小时,若放在高压锅内只须15分钟即可。出笼后可将原盘翻于另一干净盘内,拆包即可食用。

[功效]

清芬养心,升运脾气。可作为常用补虚之品,尤为适宜夏季食补。

鱼腥草拌莴笋

[配料]

鱼腥草50克,莴笋250克,大蒜、葱各10克,姜、食盐、酱油、醋、味精、香油各适量。

[做法]

鱼腥草摘去杂质老根,洗净切段,用沸水焯后捞出,加食盐搅拌腌渍待用。莴笋削皮去叶,冲洗干净,切成1寸长粗丝,用盐腌渍沥水待用。葱、姜、蒜择洗后切成葱花、姜末、蒜米待用。将莴笋丝、鱼腥草放在盘内,加入酱油、味精、醋、葱花、姜末、蒜米搅拌均匀,淋上香油即成。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祛痰。对肺热咳嗽,痰多粘稠,小便黄少、热痛等症均有较好的疗效。

桂圆粥

[配料]

桂圆25克,粳米100克,白糖少许。

[做法]

将桂圆同粳米共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熬煮成粥,调入白糖即成。

[功效]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尤其适用于劳伤心脾,思虑过度,身体瘦弱,健忘失虑,月经补调等症。

注意:喝桂圆粥忌饮酒、浓茶、咖啡等物。

益气养心粥:

[配料]

太子参30克,山药30克,莲子30克,粳米200克。

[做法]

将太子参、山药、莲子、粳米洗净同放入锅内,加适量水同煮至米烂粥成,温热服食。

[功效]

有健脾益气、养阴清心的功效。

长按二维码关注

哲眼看中医

匹夫结志,固若磐石

采山饮河,纵情游闲

陶冶情操,非求禄位

不贪天下,安然无惧

求医之道,本心为善

淡泊自在,医道宗源

医道宗源

微信号:xiayu99

问诊|交流|分享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