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立秋的养生之道 【节气养生】立秋的养生之道【节气养生】立秋的养生之道

【节气养生】立秋的养生之道

天气的炎热,总让我们忽略季节的变换,但从第一片梧桐叶落下开始,天地间阴阳的变化已经悄悄转换了形势。

立秋,是一年圆运动的起点,

阴阳之气由此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由上浮转为内收。

故古书云:“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人体气血亦同,

立秋后便开始慢慢的收回身子里

要开始为来年的生长蓄积能量了。

所以,

立秋之后的养生之道,只有一个关键字——收。

我们要把自己发泄在外面的阳气和能量收回来,也要把心神、心思收回来。

秋“收”没做好,根基养不好,就别想来年春天会枝繁叶茂了。

立秋有三候

一候:

凉风至

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二候:

白露降

因为昼夜温差大,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大地上还会有雾气产生。

三候:

寒蝉鸣

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立秋后,为什么天气还是热?

首先大家要知道,

立秋≠入秋

因为按照气象学的划分,连续5天的平均气温降到22℃以下才能算是秋季的开始。

而立秋天气仍然热是正常现象,因为我们

现在仍处于中伏。

清代名医彭子益

曾这样解释:人在中伏的时候,走在地面上,都会被暑热之气热得熏鼻。但这种“热”是暑气肃降下沉地下的前期准备。

一旦过了中伏,到了处暑(今年8月22日处暑),暑热之气都下沉到地底下,地面上就开始凉快了。这说明,从立秋到处暑的15天是由热转凉、由夏至秋的过渡期。

虽然现在仍是“秋后一伏,晒死老牛”的炎热三伏天,但只要你细细体会,清晨

从远方吹来的那阵阵清风

已经明显带着丝丝秋凉之意。

所以,立秋后就不要再继续像夏天时一样,肆无忌惮地喝冷饮,吹空调了……否则等到天气渐冷,毛病就会都出来了,比如拉肚子、咳嗽、身上没力气。这都是

“秋行夏令

的结果。

立秋后,最好少吃瓜

明代养生专著《遵生八笺》曾说过

立秋后十日,瓜宜少食。

民间也有

“秋瓜坏肚”

的俗语。

为什么?瓜类本来就是夏天盛产的,立秋后就要渐渐少吃了,

形寒冷饮则伤肺。

在很多地方,立秋都有“啃秋”的习俗。立秋这天“啃秋”,就是

啃食最后一个西瓜,过了此日,便不可再食。

此后暑去凉来,尽管白天还很热,但早晚已经凉爽,白天身上也不再汗津津的了,也就不再适合吃瓜了。如果实在喜欢吃西瓜,稍微吃上一牙也无妨,切忌贪食,更加不要吃冰镇的。

更好的做法是只吃秋天应季的水果。中医讲究

“天人相应”

,吃应季的水果,才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

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酸味可以收敛肺气,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可以适当多吃酸味水果,如

山楂、柚子、橘子、葡萄、苹果等。

立秋养生重点:祛湿+健脾

秋天快到了,是不是到了“贴秋膘”的好时候呢?是不是该大鱼大肉请上桌?

其实啊,

秋天的前半部分湿气还比较重

尤其是南方地区湿热交加。所以现在先不忙进补。要先做好两个很重要的养生功课:

祛湿+健脾

把三伏生的湿气都清一清,再强健脾胃的功能。这样才能为之后的进补打好基础,否则有再好的补品都补不进去。

给大家推荐三个食疗方子,特别适合这个季节。

1、干姜米糊:温养脾胃+散寒祛湿

(食疗方来自“自在睡觉”)

原料:

红糖一块,干姜4片,大米20g,小米10g,花生15g

1、把干姜、大米、小米、花生洗净,放入破壁机

2、再将红糖化水倒入,选择米糊那一档就可以了

干姜米糊每天

当早餐食用,对

脾胃虚寒

的朋友非常好。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立秋后吃姜,最好吃干姜。

生姜的特性太过发散,

不利于阳气的敛藏,不符合秋天的养“收”之道。

干姜的特性是“守而不走”,

它不会太发散,能老老实实地守在中焦,稳稳地帮我们暖脾胃。

所以在这个季节,大家不仅要备生姜,更要备干姜。

对中医来说,厨房里的葱姜蒜都不止是调味品,学会用好它们,你已经算是半个中医了。

2、陈皮红豆沙:健脾+养心+祛湿

(食疗方来自“

72物候元气生活”)

原料:

红豆200g,莲子、冰糖、陈皮各适量(2~3人份)

做法:

先将泡软的陈皮切成细细的丝,红豆提前泡2个小时。

接着加水入锅。用高压锅的话,水要适当少放,用煲汤罐就可以多放点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慢熬。

差不多要1个半小时之后,红豆起沙了,空气里都是红豆的甜香。这时可以加一点冰糖进去。注意,不要加多,

太甜也会伤脾。

我们要的只是一股甘甜味。

最后关火,焖一会儿让它酥软,盛出来之后是这样的,红豆和莲子都软烂,吃一口,有一点陈皮香,陈皮都煮化了,只剩下若有若无的香味。

功效:

红豆健脾祛湿,养心;莲子固肾,也养心;再加上陈皮燥湿醒脾;暑热+湿的长夏,简直是最适合的甜品!

3、黄芪茯苓粥:健脾+补气+祛湿

食疗方来自:陈允斌老师

原料:

黄芪片60克、茯苓30克、大米100克(2人份)

做法:

黄芪和茯苓泡软,加米和水粥。食用时将黄芪药渣捞出不要。

功效:

健脾、补气、祛湿,对于气虚肥胖的人还可以减肥。有淡淡的甘味和豆浆的香味,

全家人都能喝。

虽然带甜味,

对糖尿病人却很适宜

,还有降血糖的作用。

立秋养生之起居

睡觉是最好的“养收之道”

还阳卧,让睡觉事半功倍

《黄帝内经》:“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上面这段话,大家可以在早晨上班前大声诵读几遍。

当你把这段话深深读进心里,慢慢的就会变成一种

“符咒”

遇事时念起,它们会让你放下计较,平安健康的度过“多事之秋”。

经文里说到,立秋之后我们就应该调整作息,“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早睡以顺应阳气收敛,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睡觉才是最好的养收之道。

所以特别推荐大家一个可以

养阳气、敛神气

的睡姿——还阳卧。

我们平时想得太多,气血能量都集中在头面,无法下达四肢,所以会经常有心烦失眠的现象。

而还阳卧可以

把上浮的气血往下引,还可以充盈肾气,

所以很多人做的时候,会感觉脚心、后腰发热,这都是气血开始充盈、流动的好现象。

还阳卧

身体自然平躺仰卧,胯关节放松,两腿弯曲,小腿向内收,两脚心相对,腿似环。

脚后跟正对着会阴处(如果能顶着会阴最好),两手心放于小腹处,掌心向着腹部。

摆好姿势后,微闭眼,心中默念「虚」字,以鼻吸气,意想气聚于小腹处,再滚动到后腰;以嘴呼气,意想体内的邪气随着呼气排出体外。

每晚睡前练习半小时。

注意:还阳卧适合

老年人、阳虚寒重者、不孕不育者。

青少年、阴虚体质的朋友,不宜用此法。

立秋养生之情志

秋季对应五脏里的肺,在志为忧。秋风劲急,地气清肃,万物色变,肃杀之气容易使人情绪悲愁伤感。

宋代养生家陈直也说过:

秋时凄风惨雨,老人多动伤感,若颜色不乐,便须多方诱说,使役其心神,则忘其秋思。

说明秋季养生首先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安定而不外露,以此来缓和秋季的肃杀之气。

立秋养生之运动

立秋时节,人体开始处于收敛内养的状态,所以运动养生也要顺应这一原则,要避免剧烈运动,造成阳气损耗。但入秋后,人的血液循环等生理功能减弱,所以又需要适当增加运动量,以加强心肺功能。

运动宜动又宜静

,才符合节气特点,如气功、慢跑、太极拳、户外散步等,这些运动讲求形动而心静,动而不乱,和缓不剧烈,静而不躁。这样既能增强人体的生理功能,以应秋凉,又不会导致阴津阳气的伤耗,以应秋收。

立秋养生之中医功法

以下给大家推荐一种秋季养生功法,即《道臧·玉轴经》记载的

秋季吐纳健身法”

。秋季时坚持练习,有保肺健身的功效。

具体做法是:

秋季洗漱后,于室内静坐,缓缓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舔上颚,用鼻吸气,用意送至丹田。再将气慢慢从口中呼出,呼气时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声,反复30次。

参考来源:上医健康、

72物候元气生活

允斌顺时生活、自在睡觉。

长按下方二维码

融聚全球智慧引领健康生活

健康|消毒|医疗|科技|品质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