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  养生重在健脾祛湿,这5大要点是关键 雨水  养生重在健脾祛湿,这5大要点是关键雨水 养生重在健脾祛湿,这5大要点是关键

雨水 养生重在健脾祛湿,这5大要点是关键

雨水时节,随着降雨增多、湿气加重,寒湿之邪最易困扰脾脏,同时湿邪留恋难以祛除,所以雨水养生重在养护脾胃、健脾祛湿。

脾虚湿困时,应健脾祛湿,最好的方法和途径是什么呢?大家可以从以下五个要点进行雨水节气的养生。

祛湿气宜食粥

孙思邈说“春时宜食粥”,提醒我们在春季应多喝粥。粥以米为主,以水为辅,水米交融,不仅香甜可口,便于吸收,还能补脾养胃、祛浊生清。

粥中加入一些中药后,还能治疗一些慢性病,对身体有滋补作用,薏仁党参粥就是一款祛湿佳品粥。

薏仁党参粥

原料:

薏仁30克、党参15克、粳米200克。

做法:

▷将薏仁洗净后,放入凉水中浸泡2小时,

党参洗净后切成薄片,粳米淘洗干净;

▷将三者放入锅中,加水1000毫升,

先用大火煮沸,锅开后撇去浮沫,再用小火慢慢熬30分钟。

▷等到粥熟后,可依据个人口味放入冰糖调味,每天早餐时食用。

功效:

将薏仁与党参一起熬粥,既能健脾胃,又能祛脾湿,还能补气血,实在是物超所值的滋补佳品。

禁忌:

此粥滋补效果虽好,但大便燥结和气滞、火气大的人不适合吃。

除了薏苡仁党参粥之外,能祛脾湿的食物还有很多,如茯苓、芡实、小米、胡萝卜、冬瓜、莴笋、扁豆、蚕豆、鲫鱼等,在春季的日常饮食中,可多吃这类食物。

天人合一宜缓慢

雨水过后,在起居方面也要做到顺应自然,早睡早起,也是采纳自然阳气养肝的好时机。

随着气温回升,人们应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

春季健身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佳,这时比较适合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不宜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否则会消耗津液、损伤阳气、易受风寒。

养生眠食最重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人将睡眠称为“眠食”,曾国藩有“养生之道,莫大于眠食”的名言;《黄帝内经》中记载:“人卧血归于肝”,在春季应“夜卧早起”。

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解毒能力;

并加快蛋白质、氨基酸、糖、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从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抵御春季多种传染病的侵袭。

谨防寒湿上身

雨水之后空气中水分增加,导致气温不仅低,而且寒中有湿。这种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

防病应注意下列事宜:

勿过早减外衣

“燥寒冻肉,湿寒入骨。”由于春气涌动,身体偏热的人从感觉上欲减外衣。体热外泄,湿寒入骨,易伤骨关节致病。

年老体弱者勿用冷水

按五行学说,水对应肾,肾主骨。雨水时节年老体弱者用冷水洗脸、洗手,湿寒易侵入关节,又无充足的阳气驱寒于外,湿寒滞留于手,指易酸痛,重则变形;湿寒滞留于头,头易疼痛。

三个小动作强脏腑

在雨水前、中、后三天做下述养生运动,可提高肾、肝、脾脏腑经络功能。

漱口吞津

每日上午10时前后,用舌体搅拌口腔,产生唾液后慢慢咽下,每日36次,可以清除大部分有害物,有益健康。

中医认为,唾液在体内化生为精气,为生命须臾不可缺少的物质,具有强肾益脑等作用。

撮谷道

即做收缩肛门的动作,其具体做法概括归纳为“吸、舔、撮、闭”四字诀:

放松全身,将臀部及大腿用力夹紧,配合收气,舌舔上腭,向上收提肛门,稍闭气,然后慢呼,全身放松。

每天坚持做十几次,每次2~5分钟,可以促进肛周血液循环,防治静脉瘀血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内痔、外痔、肛瘘、慢性肠炎等;

同时对

治疗和预防冠心病、高血压、下肢静脉曲张等慢性疾病

有显著效果。

即用手来回擦或搓胸和骨盆之间部位,最佳时间为每日上午10时前后。

每次先用右手大约在胃腔部按顺时针方向揉120次,然后下移至肚脐周围揉120次,再用全手掌揉全腹120次,最后逆向重复一遍。

中医认为,腹为人体“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脾胃居中,负责运化水谷精微和统摄精血神液来充养敷布全身,令五脏六腑常壮无恙。

通过揉腹,可以收到调理脾胃,通和气血,培补神元等功效。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