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圈疗
,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二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春属木,水生木,雨水来得顺应天时。
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雨水三候对应的花信“一候菜花,二候棠棣,三候李花”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养肝
按照五行相生的原理,春季属木,肝属木。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好好调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春季也是肝病易发和复发的时节,所以,一定要注意对肝脏的养护。
宜食粥多补水
唐代孙思邈说
春时宜食粥
。粥以米为主,以水为辅,水米交融,香甜可口,补脾养胃,去湿利水。
薏米红枣粥
能够健脾胃、消水肿、补血养身。
茯苓粥
能够利水渗温、安神养心。
山药红枣粥
能够益气补血,保肝健脾,对高血压、高血脂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雨水时节,气候转暖,但天干物燥,会出现嘴唇干裂、口舌干燥等现象,此时应
多喝水
,多吃新鲜蔬菜和多汁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
吃素祛湿寒
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春雨会慢慢增多,但若雨水过多也会导致湿气过盛,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湿困脾胃,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黄帝内经》中说,
湿气通于脾
。所以,这一时期要加强脾胃养护,健脾祛湿。
最简单的健脾祛湿方法便是食疗
多食甘。
初春为万物生发之始,阳气发越之际,雨水时节应多食甘,以养脾脏。选择
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荠菜、春笋、山药、藕、芋头、萝卜、荸荠、甘蔗等食物。
少食酸味,比如西红柿、柠檬等。少食油腻生冷之物,以免阳气外泄,湿寒伤及脏腑,引起胃寒、腹泻之类的失衡症状。
风湿患者可点艾草祛湿保暖。
中医认为,春天雨水增加,风气很重。这个季节,风湿病容易发作,家有风湿病患者的,可以经常点燃艾草。因为艾草性温燥,芳香而辟秽,可以祛湿。
春天助阳气勃发,
可以香灸阳池穴
。阳池穴是三焦经的原穴,是这条经络的原气发出之点,香灸阳池穴可以补下焦之气,培补肾元的作用很明显。阳池穴:位于手背腕横纹中点处。每次香灸二十到三十分钟就好。
时令蔬菜:春笋
北宋僧人赞宁所著《筍谱》,讲解了九十多种不同产地品种的筍,这个
字就是笋,只是今人多用笋字。《齐民要术》的种竹篇又提及
二月,食淡竹;四月、五月,食苦竹筍。
食笋的重要时节便是春冬两季的笋,谓之春笋、冬笋,至于夏之鞭笋品质则相去甚多。
春笋以其笋体肥大、洁白如玉、肉质鲜嫩、美味爽口被誉为春天的
是最佳天然绿色食品,传统的森林蔬菜,还被列为素食第一品的
山八珍
之一,名符其实。不单中国,在日本、加拿大和韩国更是被认为
餐餐必备,天天必食
的蔬菜。
防倒春寒
雨水节气之所以容易出现倒春寒,主要是因为这个时期的降雨会引起气温的骤然下降,这尤其对老年人和小孩的身体健康威胁较大。很多人以为预防倒春寒就是
,其实
的恰到好处,否则反而不利健康。
春捂的主要意思是,初春时节气温如果升幅不大就尽量少脱衣,不要急着只穿单衣,但也不能一直捂着厚厚的棉衣,以防捂过头上火。具体的春捂原则是,要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
督脉,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
此外,有句俗语叫“寒从脚下起”。脚下神经末梢丰富、敏感,春捂要让足部保暖才能使身体真正地暖和起来。
晚睡早起
春天后,很多人都有春困的情况,雨水后应少睡多运动。
《黄帝内经》云: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意思就是说,生活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提倡人与自然相对应。春天来了,白天渐渐延长,黑夜慢慢缩短,阳气渐长,阳主动阴主静,阳气生长了人就要顺应大自然的气机,减少睡眠的时间,增加活动的时间。
晚睡并非熬夜,不能走极端,一般来说,晚
时左右是比较理想的入睡时间。
雨水仍然是早春节气,早晚仍然较为寒冷,雾气大,不宜于做过于激烈的运动,避免因为体内能量(中气)消耗太过而失去对肝气的控制,导致肝气过剩而出现发热、上火等症状。
因为雨水很多,最好不要晨练。可做些散步、打太极拳、外出踏青、赏花放歌,登高望远等较轻松的运动,让肝气慢慢地上升,
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更有助于疏肝解郁、保持畅快的心情。
记得点赞转发哦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3-09
03-09
03-09
04-16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