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一位反复发作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美沙拉嗪、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应答不佳,对激素有依赖,通过维得利珠单抗治疗有显著获益。
炎症性肠病
(IBD)
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
(UC)
和克罗恩病
(CD)
。近年来各种生物制剂的广泛使用,使得IBD的临床疗效有了大幅度提高。目前用于治疗中重度UC的方案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
抑制剂等,但大多数患者治疗仍不达标
1-3
维得利珠单抗是目前唯一的肠道选择性生物制剂,能够精准抑制肠道炎症,不影响全身性免疫功能。它是一种人源化α4β7整合素单克隆抗体,可以与T细胞表面的α4β7整合素结合,阻断其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MAdCAM-1结合,从而阻止T细胞从血管迁移到肠黏膜内,减轻肠黏膜炎症反应。多项随机对照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的结果显示,维得利珠单抗治疗UC和CD具有显著疗效与良好的安全性
[4-7
,是多项国际指南推荐的一线生物制剂
[8-9
那么对于反复发作、反复感染、病程长达数年的UC患者,维得利珠单抗的临床疗效如何呢?本期我们邀请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李玉琴教授分享了一个经典案例。
作者简介
李玉琴教授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胃肠内科、内镜中心
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协会小肠学组委员
吉林省消化内镜学会委员
中国炎症性肠病青年俱乐部成员
中华炎症性肠病杂志青年荟成员
东北三省炎症性肠病学会委员
擅长炎症性肠病的诊治、疑难肠道溃疡的诊疗、消化道出血、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疾病的诊治、内镜下治疗
经典案例回顾
患者女,57岁。因“间断脓血便1年余,加重1月余”入院。
现病史:
2019年4月,患者出现脓血便,暗黑成形,5-6次/日,无腹痛,多在口服中药后症状间断出现;
2019年5月,临床诊断为初发型UC,左半结肠中度活动期,给予中药、美沙拉嗪3g/d治疗未见好转;
2019年7月,症状无缓解,入中医科,复查肠镜确诊为UC,Mayo内镜评分3分(
广泛结肠)
,并伴EB病毒感染,接受激素治疗
(地塞米松10mg/d,静脉推注)
后改强的松50mg/d口服,同时给予抗病毒治疗;
2019年11月,停用激素后症状加重,患者口服中药、灌肠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
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中药间断治疗,仍有间断腹泻,偶有少许新鲜血;
2020年10月,患者腹泻加重,脓血便5-6次/日,且伴乏力、头晕。
既往史:
高血压1年。
160cm,45kg,体重指数
(BMI)
:17.6
kg/
,体温36.5℃,贫血貌,左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
(WBC)
8.18
/L,血红蛋白
(Hb)
90g/L,血小板计数
(PLT)
317
/L。
(ESR)
:33mm/h,C反应蛋白
(CRP)
:3.58mg/L。
便潜血:OB+,红白细胞满视野。
白蛋白
(ALB)
:31.5g/L。
降钙素原
(PCT)
、便培养、血培养、巨细胞病毒、艰难梭菌、T细胞斑点检测
(T-SPOT)
、纯蛋白衍化物
(PPD)
:阴性。
EB病毒核酸定量:5.32E3copies/m
腹部CT平扫、增强:结肠、直肠壁弥漫性不均匀略厚,边缘毛糙,增强扫描不均匀轻度强化
(图1)
图1.腹部CT平扫、增强
2020年10月20日的肠镜检查:升结肠近回盲部散在充血水肿,散在糜烂,表面白色黏液及白色膜状物覆盖,不易冲刷。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弥漫性充血水肿,距肛缘30cm以下结肠及直肠为著,见多个大小不等糜烂及溃疡,底被白苔,周边黏膜接触易出血
(图2)
图2.肠镜结果
临床诊断:
UC、慢性复发型、广泛结肠、重度、活动期。
治疗经过:
患者接受英夫利西单抗
(300mg静点)
、甲强龙
(60mg/d静点5天)
、更昔洛韦、思密达、思连康等药物治疗,经治疗后大便次数为2-3次/日,血便减少,EB病毒定量阴性。
2020年11月3日
(第一次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后10天)
,患者再次出现血便
(5-8次/日)
,出现艰难梭菌感染,患者开始口服万古霉素,并接受第二次英夫利西单抗治疗,血便再次好转
(2-3次/日)
2020年11月24日
(第二次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后21天)
,患者的便血症状加重
(4-5次/日)
,出现不成型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8℃,且头晕、乏力加重。
2020年11月26日的肠镜显示:距肛缘约55cm横结肠中段以远散在充血水肿,可见散在小糜烂,表面白色黏液及白色膜样物覆盖,乙状结肠、直肠质脆,接触易出血
(图3)
图3.肠镜结果
辅助检查:
发现WBC:9.4
/L,Hb:75g/L,PLT:310
/L,ESR:29mm/h,CRP:4.56mg/L,便潜血:OB+,红白细胞满视野,ALB:30.5g/L,D-二聚体:28.26ug/mL,尿培养:大肠埃希菌阳性,便培养:中等量白色念珠菌,血管超声:右侧头静脉前壁中段血栓
(急性期)
患者接受莫西沙星治疗后,改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治疗,同时接受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患者的发热症状好转,但仍有血便
(5-6次/日)
,并开始接受维得利珠单抗第一、第二次治疗。
第二次治疗1周后,患者再次出现血便
(3-4次/日)
,排除感染,接受地塞米松
(5mg/d)
(10天)
的治疗,并继续完成第三、四次维得利珠单抗治疗,目前患者的大便次数为2-3次/日,大便成型,大便无脓偶有血,患者的体重增加10kg
(图4)
图4.维得利珠单抗治疗前后ESR、CRP的变化情况
2021年3月3日的肠镜结果显示
(第3次维得利珠单抗治疗后,第4次治疗前)
,回盲瓣、回肠末端光滑。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黏膜光滑,乙状结肠、直肠见白色瘢痕,直肠黏膜散在充血、浅溃疡
(图5)
图5.肠镜结果
案例总结
对于UC患者而言,要重视规范的维持治疗,尽最大努力延长缓解期,降低UC复发率;此外,鉴于UC患者是机会性感染的高风险人群,也需重视UC的机会性感染,对于反复感染的患者,应选择感染风险较低的药物。维得利珠单抗是一种具有肠道选择性的整合素拮抗剂,可用于伴发感染的UC患者的治疗,其可与局部激素或全身激素短期治疗联合应用,提高诱导缓解的成功率,更快缓解患者症状。
点评专家
杨红教授
医学博士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胰腺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流行病协作组副组长
北京医学会肠道微生态和幽门螺杆菌分会常委
北京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循征医学分会常委
专家见解
UC作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病程迁延,难以治愈。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的肠道会出现不可逆损伤,导致手术率、住院率升高,癌变的风险增加,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本例UC患者病史长、病情反复发作,既往治疗不规范,脓血便≥6次,伴中度贫血,多种药物治疗失败,最终通过4次的维得利珠单抗治疗,腹泻、脓血便症状缓解,大便成形,体重增加,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这例患者在整个病程中较为突出的表现是UC活动期合并机会感染,包括EB病毒感染、肠道艰难梭菌感染等,这就提示UC患者在用药的选择时要高度关注患者的免疫状态。我们知道,IBD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成为免疫缺陷的个体,易于合并各种机会感染
。在2021年
欧洲克罗恩病和结肠炎组织大会
(ECCO)
机会感染共识意见中,提出维得利珠单抗是目前唯一不影响机体全身免疫状态的生物制剂
,而在本病例中,也证实了这一个观点。维得利珠单抗是目前唯一的肠道选择性生物制剂,由于独特的作用机制,避免了系统性免疫抑制带来的全身不良反应,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未来期待随着维得利珠单抗在中国的广泛应用,积累更多的临床使用经验和临床证据,为UC患者保驾护航。
参考来源: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9):796-813.
[2]李瑾,邓长生,赵秋.免疫抑制剂治疗IBD的不良反应及对策[J].医学新知,2015(4):219-222.
[3]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治疗炎症性肠病专家共识(2017).协和医学杂志.2017;8(4-5):239-43.
[4][FeaganBG,RutgeertsP,SandsBE,etal.VedolizumabasInductionandMaintenanceTherapyforUlcerativeColitis[J].NEnglJMed.2013;369:699-710.
[5]SandsBE,SandbornWJ,VanAsscheG,etal.VedolizumabasInductionandMaintenanceTherapyforCrohn'sDiseaseinPatientsNaïvetoorWhoHaveFailedTumorNecrosisFactorAntagonistTherapy[J].InflammBowelDis.2016;23(1):97-106.
[6]SandsBE,Peyrin-BirouletL,LoftusEVJr,etal.VedolizumabversusAdalimumabforModerate-to-SevereUlcerativeColitis[J].NEnglJMed.2019;381:1215-26.
[7]NeerajNarula,PeeraniF,MeserveJ,etal.VedolizumabforUlcerativeColitis:TreatmentOutcomesfromtheVICTORYConsortium[J].AmJGastroenterol.2018;113(9):1345.
[8]HarbordM,EliakimR,BettenworthD,etal.ThirdEuropeanEvidence-basedConsensusonDiagnosisandManagementofUlcerativeColitis.Part2:CurrentManagement[J].JournalofCrohn’sandColitis,2017.
[9]RubinDT,AnanthakrishnanAN,SiegelCA,etal.ACGClinicalGuideline:UlcerativeColitisinAdults[J].TheAmericanJournalofGastroenterology,2019,114(3):1.
[10]周青杨,钱家鸣.新型肠道选择性生物制剂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J].中华消化杂志.2020;40(02):141-144.
[1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炎症性肠病合并机会性感染专家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17;37(4):217-226.
[12]KucharzikT,EllulP,GreuterT,etal.ECCOGuidelinesonthePrevention,Diagnosis,andManagementofInfectionsinInflammatoryBowelDisease[J].JCrohnsColitis.2021Jun22;15(6):879-913.
声明:本材料仅供中国大陆境内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员作为学术参考,而非针对一般公众,亦非广告用途。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在做出任何与治疗有关的决定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参照药监局核准的药品说明书。如果您不是卫生医疗专业人士,请勿阅读和/或传播本材料。
-End-
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10-28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