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是病吗 骨质增生是病吗骨质增生是病吗

骨质增生是病吗

骨质增生是病吗?

四川达州市/欧阳军

不少患有腰疼的中老年人到医院检查时,医生常常要拍摄骨骼关节的X光片。许多患者一看报告单,见上面写有“骨质增生”的字样,便愁眉不展,到处求医问药,甚至寻“江湖郎中”。结果,钱花费了许多,药用了不少,再拍片复查,依然是“骨质增生”。那么,什么是骨质增生,骨质增生是怎样形成的,骨质增生是否都是病,通过用药治疗是否能够消除?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患者十分关心的。

其实,这些忧虑完全是多余的。骨质增生又称骨刺,实际上并非真的是在骨头上面长了“刺”,而是骨骼的一种退行性改变。这种现象,既不可怕,也不奇怪。与其说它是一种病,倒不如说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的生理性退行性变化。

人体犹如一部机器,从出生到寿终正寝始终运转不息。时间一长(几十年后),机器中的某些部件(例如骨骼),就会出现“劳损”(退化)现象,劳损不等于发生“故障”(疾病)。同样道理,人到老年,还会出现老花眼,听力减退,头发花白、脱落,牙齿松脱等现象,这些均属于不同器官的退行性改变,并不能说是病态,骨质增生也是同样道理。骨质增生以后,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有些人偶然拍片时才发现,有的人则终生不会得知,所以,出现骨质增生,完全不必忧心忡忡。

那么,骨质增生是怎样形成的呢?

人体的骨骼连接处是关节,在关节衔接处的骨骼表面附有一层较厚又光滑的关节软骨,使关节运动灵活,减少摩擦,并能承受相当大的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全身组织器官都逐渐出现衰老性的退行性改变。骨关节由于经年累月的磨损,退行性改变就发生得较早。此时,关节软骨的水分增多,化学成分也有所变化,软骨细胞水肿,从而使软骨的机械性能降低、承重力减少。可是,人体的关节每天都要负重和活动,关节软骨便开始出现软化、变薄、破裂和部分脱落。与此同时,经过骨化过程就会形成像刺一样的突起,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骨刺”。

引起骨质增生的另一个原因是,人到中年,脊椎骨上有弹力的韧带开始松弛了,起着缓冲作用的软骨和椎间盘开始退化。于是,人体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运用本身的调节机能,代偿地在脊椎的边缘上长出许多赘生物(即骨刺)。这样,一方面可以限制脊柱过度活动引起的碰撞损伤(所以,老年人大多动作迟缓、不灵活),另一方面,由于椎体边缘增大,减少了椎体单位面积承受的压力。所以,骨质增生在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防御性的反应,对机体并非完全没有好处。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增生并非是无止境的,长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自然停止。所以,骨质增生并非都是病理性的。

骨质增生好发于人体的颈椎、腰椎、膝关节和跟骨等活动度大、承受重量较多的部位。据统计发现,40岁以上的中年人,半数以上都有骨质增生;60岁左右的老年人,几乎百分之百都有骨质增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骨质增生是人体衰老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的改变,属于生理性的退行性变化。可是,为什么人们常常把骨质增生视作一种疾病呢?这是由于少数增生的骨质有可能刺激周围的软组织、血管和神经,引起局部充血、水肿、粘连或引起无菌性改变,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病理改变,于是,病家便以为“骨质增生就是病”。其实,他们将X光片上所见到的生理性退变的骨质增生与病理性骨质增生混淆起来了。前者,称为“老年性骨关节退行性改变”;后者叫作“骨质增生综合征”。

骨质增生如果增生过度,压迫了周围的软组织,如神经根、脊髓、血管、肌肉和肌腱等,并出现症状,才可称为骨质增生综合征。例如,颈椎骨质增生压迫了颈神经根或椎动脉,引起手臂麻木、疼痛和头晕等症状,称为颈椎综合征或颈椎病;又如腰椎增生压迫了脊神经,除了腰痛、腰部转动不便外,还有下肢麻木、坐骨神经痛等,这就称为腰椎综合征或腰椎病。骨质增生导致的骨性关节病(又称骨关节炎),可出现局部酸痛、关节活动受限、肢体麻木疼痛,同时还伴有劳累感,负重时疼痛加重;若一段时间不活动,可出现关节暂时性的僵硬;当改变姿势时,会感到活动不便;一经活动,又觉得关节舒适,疼痛减轻,但在过度活动时又会引起疼痛和运动受限。骨性关节病在不同的关节可有不同的表现,对功能的影响也各不相同,但大多数人预后良好,即使不做任何治疗,症状也不会变得严重,也不会发生真性骨强直。

对于单纯的骨质增生,若是没有症状,就无需治疗。再说,任何药物都无法去除已形成的骨刺。何况,随着年龄的增长,还会出现新的骨刺。所以,只有出现严重的压迫症状时,才会进行手术治疗。对于绝大多数只有少许症状的骨质增生病人来说,原则上都应采取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此外,要劳逸结合、动静适当,防止过度劳累,注意休息、保暖,同时配合红外线照射、热敷、超短波透热、牵引、按摩、针灸等治疗措施,还可口服活血止痛的药物,如骨刺消痛液、舒筋活血片、骨仙片、镇痛关节片、健步虎潜丸等,可使病情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并可改善神经、关节、肌肉功能,还可做些理疗、体操、气功等保健运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主办

中医药知识健康养生资讯

零售价:RMB16元

邮发代号:82-654

文章版权归《家庭中医药》杂志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摘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作者:欧阳军

本文编辑:秀泷

投稿邮箱:

jtzyy@126.com

点击阅读原文

查阅更多精彩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