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小语
们现在年轻的家长普遍重视教育,恨不得把所有牛娃的成功案例往自己家孩子身上一套,那不行,我建议还是得自己从头学起
……”
“没有一种教育方式是万能的,我们年轻的家长们一定要真正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然后吸取别的优秀家长的教育心得,从而与孩子一起成长。”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近日本栏目主持人开始了智慧爸妈的采写工作,本期与大家见面的智慧家长黄妈妈,女儿歆歆现就读四川大学,即将于明年7月毕业,这段时间正宅在家中、备战考研。
歆歆从小到大,分别就读于合肥市庐阳区六安路小学、45中学,高中就读合肥一中,“家长是最需要学习的,从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点点滴滴的角落,教育融在日常生活中,随便找个切口都能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黄妈妈回忆起女儿的成长故事,美好的时光如同一幅幅洒满阳光的画面,浮现眼前。
让我们跟随黄妈妈的讲述,共同分享孩子成长路上的每一个小小进步、每一次小小挫折,以及无数的喜悦与幸福。
1爸爸的陪伴很重要
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和歆歆爸爸有一次聊到教育问题,他说自己的要求不高,女儿以后做到这三点就行了: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谋生的手段。我说,这要求还不算高啊?他说不高啊。我说你如果细细把这三条都展开了,就已经是很高的目标了。歆歆爸爸笑道:不高、不高。
相比较而言,男性的思维模式可能更宽广,动手能力、运动能力包括身体的协调性相对要强些,放到教育孩子上面,有良好的效果。从我们家来看,歆歆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动手:拿小剪刀做手工、在墙上画画啊,受到我和她爸爸的鼓励。我们当时住着一套旧房子,对这方面更没有什么限制。
再大一点,因为她爸爸是学园林的,我们经常带着歆歆到动物园、植物园玩,她爸爸教她认识:这是什么花、这是什么草、每一样的特性是什么?到现在我都整不清哪个是灌木、哪个是乔木,但是他在跟女儿说这些的时候,女儿很感兴趣,父女俩一起研究、辨认,无形中是一种对事物的观察、学习。
另外,歆歆爸爸经常带着她做运动,打羽毛球、骑自行车,八九岁学会了骑自行车后,她爸经常带她到人少的地方骑,比如大房郢水库、大蜀山等地。一方面是做运动,另一方面呢也是培养孩子的毅力。
这个过程在于父母点点滴滴的教育引导,一件事、一件事,润物细无声地积累,父母先做了,然后再跟她讲一些要求、规则,她一般都很自然地接受了。如果光坐在家里说教,甚至有的地方父母做得也不够好,孩子当然不会听你的。
我们认为,只要不涉及到生命安全的,孩子都可以去尝试,但我们会提前跟她说明,哪些事情可以,哪些事情不可以,原则性、底线的东西肯定是不可以违背的,其他方面的女儿都可以去自己做主、自己尝试,你觉得怎么做比较好?都可以。
比较注重孩子的自我感受,这样歆歆遇到事情后会思考:我觉得应该怎么怎么办。无形中,这种自控能力已经形成了,她已经不需要你再管了。
比如歆歆三年级以后,就自己在脖子上挂一个公交卡,自己收拾收拾坐车去上学了。这好多家长都做不到,舍不得放手,各种害怕。其实你在后面跟着她走两趟,确认没什么危险性,就放心了。
2一家人的教育观点要一致
我们夫妻可能属于“心比较大的”,歆歆两岁半就上幼儿园了。为什么上这么早呢?一开始是我父母帮我们带,后来我发现老人带孩子太溺爱了,就决定我们自己带,早早地让女儿上幼儿园。为这,我爸还跟我吵,说你们心就那么狠啊,哪家孩子那么小,一点点大的就能上幼儿园的?我们又不是没有时间,我们带怎么就不行了?
我们那时候夫妻俩就统一思想:教育孩子,哪怕是错了,当着孩子面我们都要错下去,我们可以背过来吵架,但是当孩子面哪怕我就这次打错了,或者是冤枉她了,或者是让她受委屈了,我们也要统一战线。因为小孩眼睛尖得很。
我讲一个女儿小时候逛超市的例子,说明小孩子特会看大人脸色,比如她跟我妈一块上超市,去之前我跟我爸妈讲,上超市不许乱买东西,我妈一向比较严厉,女儿想要东西的时候她就说阿婆没带钱,不买了。女儿说,好吧,我们逛一逛就回家吧。
我爸比较好说话,如果是他带女儿出去,同样的理由她就会反问:你这么大人出来为什么不带钱呢?
所以通过这些小案例,你就知道小孩的观察能力是很强的,一家人的教育观点一定要一致,不统一很容易被小孩钻空子。
关于孩子吃零食的习惯,我跟我爸妈讲,不许在外面吃东西,家里面买了零食,想吃什么可以回来吃,不要在学校门口这也买、那也买。
有一天,无意当中我知道我爸接女儿放学路上买了个面包,晚上回来她就不好好吃饭,我说今晚怎么不吃饭了?我爸讲漏嘴了,承认买了一个面包。然后我当着孩子的面说了我爸:我跟你们说过的,放学期间不允许在外面买东西。
我爸也很配合,接着对女儿说:你看,你妈讲了吧,以后我们就不能买了。
后来我跟我爸说,我不是故意当着孩子的面说你,孩子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是要很长时间的,但是坏的习惯三天就能形成。
3如何与老师有效地沟通
与老师多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我在歆歆小学低年级的时候,每个星期到学校跟老师沟通一下,到高年级的时候呢,半个月去一次,跟老师聊一聊,了解一下情况。我觉得孩子教育是几方面融合在一起的,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你最起码让老师知道,这个家长对孩子很上心。我说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孩子课堂不积极发言这个事,我就是在跟老师沟通中得知的。回去后问她,歆歆说我举手了,老师没有“请”我。我这样跟她解释沟通的:班里面有四五十个小朋友,不可能人人都问到;你举手意味着你对这个知识点掌握了,这样老师一看就知道了。
这边跟孩子聊完了,第二天我又到了学校,老师也对我的说法比较认可,后来还在课堂上多“请”了歆歆几次,孩子回来很高兴。
像这一点点的小事,你不去跟老师主动交流的话,中间细微的联系就断掉了。因为大部分的老师,最起码从我孩子经历过的所有老师都是有爱心的,良好的沟通一定能有一个圆满的效果。
我再举一个与老师沟通的例子,是关于孩子阅读和写作的。
歆歆从小特喜欢看书,家里也买了很多书,不管是老师要求的课外阅读也好,或者一些杂书也好,都看得比较多。但是在四、五年级的时候我就特着急,因为她的作文写得让人“不能直视”,我很着急,就去问老师了。
老师说:从读到写有三个过程:看书、领会、运用,这样一个融会贯通的过程。我说歆歆看了那么多书,作文怎么还是写得不行?老师说这个真的是没有办法,有些东西它只能意会,不像数学题你会解就是会解了。作文要靠孩子自己领悟,家长急也没用。
到了初中,歆歆因为比较有自己的想法,有时面临一个作文拿分与尊重内心的矛盾。我们也跟她说,那你自己选一样,自己承担后果。她的自我意识和考场作文可能存在一个好的结合点,但是一直没有找到。
高中以后,随着阅读量和思考力的增加,也可能是熟能生巧的原因,歆歆的作文瓶颈一下子打通了,这才达到了小学老师说的第三个层次:“运用”。这个过程家长真的是急也没用。
4与孩子一起学会控制自己
我们现在年轻的家长普遍重视教育,恨不得把所有牛娃的成功案例往自己家孩子身上一套,那不行,我建议还是得自己从头学起。我们那时候反正是多问多听,看看能不能找一个适合的。
孩子就像一棵小树,你得把他从小捋直了,把许多学习和生活习惯培养好。比如小学生写作业的习惯要从一年级抓:
歆歆那时放学一回来,我们先问她饿不饿?饿了就吃点东西。
吃完东西要不要上厕所?好,上厕所。上完厕所把手洗好。
来,你给我坐着写作业,最起码半个小时你不能动。
在写作业的过程中,他如果注意力不集中,你就轻轻拍一下桌子,连话都不要讲。孩子写作业时家长可以安静地看看书,营造的环境和氛围是很好的,如果你在旁边捣鼓个手机刷抖音、看搞笑视频,那就没有什么说服力了。
我家当时她爸爸这一点很好,小学阶段歆歆做作业时,她爸基本上都陪着:在书房里面骑一骑健身自行车,然后拿些报纸、杂志坐下来看,与孩子互不相干,就这样陪着。
如果家长你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那你要求孩子必须怎么样的,你是不现实的。大部分优秀孩子的家长,都会有好的习惯、有好的自控能力。有个别家长说打麻将孩子也考上好学校了,那都是个例,我们看事情要看大数据、大概率。
比如在这次疫情中,我就跟歆歆讲,你看在危难关头,所有能帮助群众、为国家出力的,都是在年轻的时候认认真真学习过的人。
(未完待续)黄妈妈/口述周伶俐/记录
群友问答
关于孩子的护眼问题
今天我收到一位群友妈妈的一封短信,首先要表扬一下这位妈妈,她把她的焦虑认真地写在了纸上,在写的过程中其实已经是一种对烦乱心情的整理,转达给我,不管有没有好的答案,首先已给自己减了一点压。
信的大意是:孩子今年14岁了,她一直为孩子用眼担心,现在在家上网课,这种担心更加剧了。一说让他注意用眼,他总说知道了,实际上很难做到。因为没有好的办法,着急的妈妈问:能打他吗?
打,肯定是不行的,解决不了问题,还容易引发更加剧烈的冲突。咱们上回说李玫瑾教授说过对于12岁以上的孩子,家长要学会示弱、要更加讲究沟通方法。打,是肯定行不通的。
用眼卫生,现在几乎是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包括我自己,也时常在用眼过度时,脑子里跳出个小人说:你该休息一下眼了。基本上听到这个“声音”,我就会从电脑前站起来,做做其他的事。
这说明我这个成年人有一定的自控力。也因为到了我们这个年纪,体力上是不能过度使用了,要爱惜自己。
年轻人包括孩子们都是不怕的,跟他们说爱惜身体,他们很少能听进去。
就在前不久,我还因为女儿在电脑前画图时间太长,讲她不听还顶嘴,把我气得够呛。按说她已如愿考上大学了,我不必试图事事管教她,唉,老母亲是永远不会停止操心的。
不过,今天上午她歇了半天没摸电脑,早上一起来就宣布:我今天不能再用眼了。原因很简单:眼睑里面长个透明的小水泡,磨得难受。
这种小水泡我很熟悉,因为如果我用眼过度也会这样。
下午她感觉好点,开始上网课,过了快一个小时,我说你该起来活动一下了。很顺利,她立刻站起来了。我又乘胜追击,建议:待会我们到公园里走走?她也痛快地答应了。
你看,我们不能代替孩子去成长,得他自己去体验和总结,变成他愿意做、要做的事才行。
前两年,我跟女儿说黑暗中看手机容易得青光眼,得了青光眼就有失明的隐患。现在她这一条做得很好了——小孩其实都会保护自己的,不要过于担心。你可以找一些用眼过度导致视网膜脱落的文章吓唬吓唬他。
在家里,孩子用电脑上网课时周围光线不要太暗,会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
晚上临睡前让他按摩一下眼
睛周围的穴位,感到酸痛的同时会很舒服——不要让眼部的肌肉保持着疲劳的状态入睡。
这一条我们大人也同样适用。
等疫期结束后,这个烦恼会相应地减轻。
庐阳妈妈智囊团读者交流群欢迎你
本栏目欢迎在育儿方面有困惑、对家教感兴趣的读者朋友入群,可扫码栏目主持人微信,注明孩子姓名、学校、年级,由主持人邀请入群。
END
来源|庐阳妈妈智囊团
审核|漆武责编|汪毓秀编辑|吴功胜
制作|合肥晚报政务融媒体中心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10-28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