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九大方法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九大方法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九大方法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九大方法

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及烟酒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的一种常见病。中风病相当于西医急性脑血管疾病,又称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及多并发症的“四高一多”特点。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方面的研究较多,凸显了中医药独特的优势及良好的发展前景。现笔者就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现状,主要从治法及方药方面进行综述。

1活血化瘀法

中医认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正气自虚。缺血性中风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在素体本虚的基础上,因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血运行缓慢,日久则气血瘀滞,瘀血痹阻脑脉,则形成本病。任继学教授曾提出:“脑中血海之血脉,络脉、毛脉受损造成血络、血道循环障碍,轻则血失气煦,血为之凝,凝则为瘀,血瘀痰生,热结、毒生,脑络脉瘀塞,损伤脑之神机,神机失治而生缺血性中风”。胡国恒等论述了瘀阻脑络为缺血性中风的病机关键,并提出活血化瘀大法。谭凯文认为缺血性中风不论其在急性期、恢复期还是后遗症期,瘀血贯穿始终,活血化瘀为治疗脑缺血性中风的主线,应用愈早愈好,应贯穿整个缺血性中风治疗的全过程。由此可见在缺血性中风病中血瘀是基础,故临床治疗时活血化瘀极为重要。此法代表方为血府逐淤汤等。血府逐瘀汤为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主治瘀血的基础药方,具有益气、活血、通络、祛瘀之功效。苏楠等通过临床观察证实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2益气活血法

《灵枢•刺节真邪》:“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指出中风偏枯的重要机制是气虚。清•王清任首次提出“气虚血瘀”理论,认为中风半身不遂之本源于元气亏损,并创立了治疗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的千古名方“补阳还五汤”,为后世医家治疗中风病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成为了益气活血法的代表人物。此法代表方为补阳还五汤等。王金树将68例脑卒中急性期、恢复期患者给予补阳还五汤治疗,依方循证疗效显著。胡彩凤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疗效满意,且无明显副作用。

3化痰通腑法

中医认为“百病痰作祟”,痰瘀也是缺血性中风病一个重要病因。金元时期朱丹溪提出治疗中风以“治痰为先,次养血行血”的基本原则,指出“半身不遂,大率多痰”“在右属痰,有热并气虚”。王永炎院士早年提出化痰通腑法治疗中风病,且取得满意疗效,他认为急性期中焦为痰热实邪阻滞,失于升清降浊,影响气血运行布达,这对半身不遂和神志障碍的恢复很不利,因此,治疗上当务之急应化痰通腑。此法代表方为三化汤等。刘健红探讨三化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表明三化汤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及血液流变学状况,用药安全性好,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4平肝熄风化痰法

肝风内动、气血逆乱为缺血性中风始因,痰浊瘀毒为其病理基础,故平肝熄风化痰为缺血性中风风痰入络证、风阳上扰证治疗大法。此法代表方为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秦敏应用天麻钩藤饮治疗中风病恢复期取得一定的疗效。庞国华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味治疗中风急性期取得满意疗效,充分体现了中医饮片对内科疾病治疗具有优势。应晓茜应用镇肝熄风汤加减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良好的疗效。

5补肾益气活血法

朱爱等认为肾虚血瘀是缺血性中风重要的病理机制之一,其发病主要以肾虚为本,瘀血为标,本虚标实。赵平丽等通过临床观察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发现补肾活血祛瘀汤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张春燕应用补肾活血汤治疗脑血栓急性期取得显著疗效。龚惠娥探讨补肾益气活血中药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动态变化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改变的影响,证实了补肾益气活血中药可通过对血脑屏障功能的改善减轻血管源性脑水肿。

6醒脑开窍法

刘亚敏等结合临床观察芳香开窍法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作用,表明在辨证论治基础上早期配合芳香开窍法能明显提高急性缺血性中风的I临床疗效,尤其在改善意识障碍、药物的起效时间上有积极的意义。邹全基于“邪闭脑窍”观察从开窍法治疗脑中风的临床疗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汤治疗取得较好疗效。代表方为安宫牛黄丸等。郑伟等心提出安宫牛黄丸治疗大鼠脑外伤后血脑屏障损伤及脑水肿,能显著减轻水肿、脑梗塞面积和脑细胞凋亡数,有效保护血脑屏障和脑组织。

7清热解毒法

林亚明教授早年在治疗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时提出“内生毒邪说”,治疗则以“清热解毒为要”,并应用于临床取得显著疗效。王永炎院士在传统的中风发病理论基础上,提出中风病“毒损脑络”病机假说。陈明达提出清热解毒法是集寒凉之品直清里热,以折毒化毒的一种治法,中风毒邪的致病特点,多兼有火热之性,因此用寒凉之品以清热,既能对抗毒之特异性,又可阻止内毒化生,不失为化毒防变的一项重要措施。代表方为黄连解毒汤等。龙建飞等实验研究表明黄连解毒汤有效部位总生物碱可减轻神经元轴突损伤,促进神经元树突重塑,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异常活化。

8祛风活络法

唐宋以前,中风病病因主要以“外风”为主,多以“内虚邪中”立论,治疗上侧重于“扶正祛风”,用药以解表祛风药为主药祛除外风。王丽萍从单味中药和复方研究驱风活络法在治疗中风病的应用,常用到的中药为葛根、麻黄、羌活、荆芥、菊花等,涉及的复方为续命汤类、大秦艽汤、葛根汤、解语丹、候氏黑散、愈风汤、天麻汤等,临床均有一定的疗效。

9扶正护脑法

孙塑伦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对缺血性中风病机进行了重新认识,并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缺血性中风急性期全新的治疗方法“扶正护脑法”,拓宽了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治疗思路。林亚明教授通过考察扶正护脑法治疗脑梗塞急性期和恢复早期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扶正护脑法可以作为治疗脑梗塞急性期和恢复早期的常规治法之一。

10其他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治疗缺血性中风病除了上述治法外,还有育阴通络法、益气温阳通络法等,涉及方剂纷繁复杂。根据缺血性中风病不同时期、不同辨证体系采取不同治法和方药,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这其中不乏医家们根据自己多年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而提出的治法及方药,其疗效显著。

综上,学者们对缺血性中风病的治疗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不断深入,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有待医学界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笔者建议需加强缺血性中风发病机理的研究,寻找中风病发病的共同因素,确定较为固定的行之有效的治法及其方药,才能使中医在治疗缺血性中风病中有更好疗效。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