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e苗前沿”
认识脊灰
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根据抗原不同可将其分为Ⅰ、Ⅱ、Ⅲ血清型,型间无交叉免疫。
脊灰病毒在外界环境中有较强的生存力,在污水和粪便中可存活数月,冷冻条件下可保存几年,在酸性环境中较稳定,不易被胃酸和胆汁灭活,耐乙醚和乙醇。
在疫苗前时代,脊灰病毒普遍存在,传染性高,人群均可感染脊灰,>90%感染者无症状,仅少数感染者出现麻痹症状。
脊灰潜伏期最短为3天,最长35天,一般为5~14天。
脊灰病毒感染后,可能出现
无症状型(占90%~95%)、轻型(占4%~8%)、无麻痹型或麻痹型(1%~2%)病例。
通常的脊灰病例指麻痹型病例,其特征为在无麻痹型临床表现基础上,出现累及脊髓前角灰质、脑和脑神经的病变,导致肌肉麻痹。
脊灰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曾在全球广泛流行,以5岁以下儿童发病为主,俗称“小儿麻痹症”。
脊灰是人传人疾病,通过粪-口、口-口途径传播,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粪-口途径传播占主导,而在卫生条件标准高的地区,口-口途径传播更常见。脊灰的传染源为病人、隐形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
在实施疫苗免疫之前,脊灰呈自然流行状态,发病率高。
脊灰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为流行高峰。
脊灰疫苗
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根据抗原不同可将其分为Ⅰ、Ⅱ、Ⅲ血清型,型间无交叉免疫。
脊灰是WHO继消灭天花之后倡议全球消灭的第二种传染病,
接种脊灰疫苗是预防和消灭脊灰最有效的手段,
WHO已将消灭包括脊灰野病毒(WPV)、OPV疫苗株病毒所致的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和疫苗衍生型脊灰病毒(VDPV)作为最终实现消灭脊灰的目标。
中国通过实施以OPV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为主的策略,脊灰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于2000年实现了无脊灰的目标。
中国有两种脊灰疫苗用于预防脊灰,即脊灰灭活疫苗(IPV)和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
接种脊灰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主动免疫,预防相应型别的脊灰。
中国使用的IPV有国产的Sabin株IPV和进口的Salk株IPV。
IPV有单独制品,也有与一种或多种其他疫苗抗原制成的联合疫苗。
OPV按照所含疫苗病毒组分分为三价OPV(tOPV,含Ⅰ、Ⅱ、Ⅲ型疫苗病毒)、二价OPV(bOPV,含Ⅰ和Ⅲ型疫苗病毒)和单价OPV(mOPV,含Ⅰ、Ⅱ、Ⅲ型疫苗病毒中的1种)。
另外,还有含IPV成分的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灰和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DTaP-IPV/Hib)。
接种建议
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根据抗原不同可将其分为Ⅰ、Ⅱ、Ⅲ血清型,型间无交叉免疫。
免疫程序
自2020年1月1日起,中国脊灰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程序为2、3月龄接种IPV,4月龄和4周岁接种bOPV,即采取IPV和OPV序贯接种的免疫程序。
如果儿童家长自愿选择全程IPV或含IPV成分的联合疫苗,可视为完成相应剂次的脊灰疫苗接种,4岁可不再接种bOPV。全程IPV免疫程序为2、3、4和18月龄各接种1剂。
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
IPV为肌内注射,婴幼儿肌内注射部位为大腿前外侧中部,儿童和青少年为三角肌。
bOPV口服接种,糖丸剂型每次1粒。
接种禁忌
IPV:对IPV中的活性物质、任何一种非活性物质或生产工艺中使用物质,如新霉素、链霉素和多粘菌素B过敏者,或以前接种IPV时出现过敏者;严重慢性疾病、过敏体质者。发热或急性疾病期患者应推迟接种。
OPV:
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组分包括如辅料和硫酸卡那霉素过敏者;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发热者;
免疫功能低下或正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妊娠期妇女;
未控制的癫痫或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注意事项
①应使用37℃以下温水送服,切勿用热水送服。
②受种者在接种后应在现场观察至少30min。
③使用不同的减毒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时,应间隔至少1个月以上。
图|网络
责任编辑|多肉葡萄
版权声明:
本平台旨在分享疫苗领域科普知识、最新进展、前沿动向。
本平台发布的资讯内容,仅为提供更多信息。
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THEEND】—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10-28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