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关注我们
来源:《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7年,第23卷,第5期
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的概念及病理生理机制
张爱民
王玉明宫慧明张俊义孙青张然李晶
[摘要]
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PPS)是患者急性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经过后遗症期后新发生的综合征。PPS发病率高,老年
患者越来越多。PPS患者有累及肌肉的慢性神经源性损害,导致疲劳、疼痛、呼吸和睡眠障碍以及跌倒风险等,严重时影响健康
状况和生活质量。PPS的发病机制有运动神经元过度负荷学说、脊髓灰质炎病毒持续存在学说等。PPS是一种相对稳定、缓慢进展
的神经肌肉疾病。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病理生理;综述
脊髓灰质炎的应对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地方性阶段、流
行阶段、后疫苗阶段
[1]
。人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
后,连续发生的病程也包括三个疾病阶段:急性麻痹性脊髓灰
质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脊髓灰质炎后综合征(post-polio
syndrome,PPS)。脊髓灰质炎让成千上万的儿童残疾,部分患
者需要持续数年接受昂贵的治疗和照顾。PPS又对脊髓灰质炎
后遗症患者产生极大影响
[1]
。这三个连续疾病从儿童到老年,
时间跨度漫长,涉及到许多健康问题。
1急性麻痹性脊髓灰质炎和脊髓灰质炎后遗症
脊髓灰质炎是PV感染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曾是高致
残率的流行疾病。疫苗问世前,每年超过600万儿童遭受感
染,在20世纪50年代传播达到顶峰
[2-3]
。脊髓灰质炎病灶散
在、多发及不对称,可累及大脑、中脑、延髓、小脑及脊髓,
以脊髓损害为主,脑干次之,尤以运动神经细胞病变显著。脊
髓灰质炎患者不仅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显著破坏,脊髓后角和
背根神经节,以及前额叶皮层区感官区域、下丘脑、丘脑、小
脑、颅神经核、网状结构、脑干也有病变,是一个弥漫性神经
元疾病。脊髓灰质炎患者临床表现为急性弛缓性瘫痪,以肢体
瘫痪为主要表现。
PV属于单链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C组,有三个类
型:PV1、PV2、PV3。现在由于PV1和PV3引起的脊髓灰质
炎新病例已经减少到每年数百例。病毒要形成持续性感染,必
须要降低其细胞病变效应,即杀死或破坏感染细胞的能力,在
宿主细胞内保持它的基因组一段时间,避免被宿主的免疫系统
消除。有证据表明,持久的PV感染可能与PPS及重症肌无力
[3]
1955年开始应用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随着减毒活疫苗的
推广,脊髓灰质炎发病率明显下降。世界卫生组织记录,1988
年共有35万新发病例,以后全球脊髓灰质炎病例数减少99%
以上,到2012年仅有新发223例。全球正处于消灭脊髓灰质炎
的边缘
[2-4]
。但事实证明,这最后的一步并不容易
[1]
2014年,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日利亚、索马里、赤道几
内亚、伊拉克、喀麦隆、叙利亚、埃塞俄比亚继续出现散发新
发急性病例。这些地区都有战争、饥荒、被迫迁徙的情况。尚
未根除的原因有忽视常规免疫接种、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
效果差、疫苗政策不完善、WPV1和WPV3病毒传染性强、操
作规范及其他因素。这种状况阻碍了预期的脊髓灰质炎根除目
[3]
中国自1994年10月起已无本土脊髓灰质炎新发病例,
2000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证明中国本土脊髓灰质炎野生病毒
传播已被阻断
[5-6]
。尽管如此,只要还有一名儿童感染PV,所
有国家的儿童就仍有感染该疾病的危险。如果不能消灭脊髓灰
质炎的传播,十年内会使全世界每年出现多达20万新发病
[7]
。美国提出2014年公共卫生面临的10大挑战,第6项就是
消灭脊髓灰质炎
[7]
。根治脊髓灰质炎是一项庞大、复杂、耗资
大的计划,需要时间、人力物力支持以及制定相关政策。
急性感染脊髓灰质炎后,部分患者留有永久肢体瘫痪,称
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残疾程度不同。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
根据瘫痪部位及程度,可能接受各种矫形手术及康复治疗。治
疗后患者可长期处于功能稳定状态,在稳定的残疾状态下生
活、工作。在法国有5.5万例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欧洲有
70万,全世界有1500万~2000万
[2]
。部分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
者身体结构永久损伤和畸形,终生与轮椅、拐杖、下肢矫形
器、呼吸器相伴
[1]
在西方,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多是老年人,而在发展中
国家各个年龄段均有
[3]
。医学界需要增加相关知识并充分应
[3]
。美国有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约42.6万
[8]
,多数年龄在
65岁以上,预期寿命与非残疾人口类似。随着年龄的增长,脊
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面临多重病症,行走变得更加困难,由于
运动障碍或体质量增加、骨关节退变、疼痛、心肺功能等问
题,可能出现PPS。
2概念
PPS是指儿时患过急性麻痹性脊髓灰质炎的患者,其运动
功能部分或全部恢复并稳定若干年(至少15年)后,再次出现新
的神经肌肉症状和体征,表现为原来受累或未受累的肌肉出现
新的无力或无力加重、肌肉萎缩、疲劳或疼痛、不耐受寒冷。
同时,大多数患者感到功能变差,表现在日常生活活动、移
动、上肢功能、呼吸量等方面存在困难。
PPS的特点完全不同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是一种继发性
运动神经元疾病,在患者功能稳定15~30年后出现,多数在急
性脊髓灰质炎后20~40年出现,平均35年
[9]
。随着PPS患者逐
渐增加,该病征逐渐受到重视
[2,10-18]
由于20世纪50年代全球脊髓灰质炎大流行,至80年代,
大量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相继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此
后,PPS患者增加,目前全世界约15万~20万人,在全球范围
内均有报道
[3]
。PPS的发病率各国报道不一。法国PPS患者占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的30%~65%
[19]
。我国脊髓灰质炎曾有较
大规模流行,后遗症患者众多,近年来PPS的报道及研究逐渐
增加。目前中国尚无关于该病的流行病学资料。据研究,脊髓
灰质炎后遗症患者PPS患病率20%~60%
[2]
,已引起高度重视,
相关研究不断深入。
3病理生理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肌电图显示前角细胞损伤,表现为
异常重复F波增加、F波持续性减少。F波是脊髓灰质炎前角细
胞损伤引起的功能障碍的指标,且可以预测PPS的发生和进
[20]
。研究还发现,PPS患者有累及肌肉的慢性神经源性损
伤,可见自发电位;运动单位电位增宽、波幅增高;重用力时
募集相减少、多相波增多、纤颤,正相电位逐渐变小、消失。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可正常或波幅降低,感觉神经传导一般正
常。肌电图显示大力收缩时峰值电压明显升高,可高出正常范
围10倍;PPS患者有多个肢体神经源性受损,以下肢多见,远
端肌肉重于近端,无症状的肌肉也可出现异常。下肢运动神经
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轻度减慢
[2,16,18,21-23]
PPS患者CT检查显示有节段性肌肉萎缩。一例53岁男性
PPS患者,两岁患病,完全恢复将近50年,左腿萎缩3年;腿
部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正常、运动单位高幅。CT显示S
水平神经支配的肌肉重度脂肪变性
[24]
PPS患者的肺功能与健康人群及没有PPS的脊髓灰质炎后
遗症患者相比,最大呼吸量减低,但没有明显肺功能障碍。
PPS患者可有呼吸道症状,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及耐力下降,
可由延髓中心受累、颅神经受累、呼吸肌功能障碍所致。关于
PPS患者肺功能检查结论有争议
[25]
PPS患者的骨骼肌中前列腺素E
合成酶表达升高。前列腺
素酶的表达主要在细胞和血管,前列腺素是体内炎症、发热和
疼痛的一个关键介质,可以调节免疫反应,支持PPS患者免疫
功能障碍假说。研究显示PPS患者的脑脊液、肌肉和脊髓有炎
症表现
[8-10]
。前列腺素E
酶与患者的疼痛有关,有针对性药物
和物理治疗可能导致疼痛减少、增加活动和功能
[26]
。糖皮质激
素和非甾体抗炎药抑制前列腺素E
[25-26]
一例男性PPS患者,童年急性脊髓灰质炎病史,后遗症累
及左下肢致轻瘫,疾病没有复发或进展。患者60岁时开始有
缓慢进展的四肢肌无力和萎缩。72岁时,患者肌无力发展迅
速,并出现劳累后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患者在肌无力症状发
作14年后死亡。尸检结果显示脊髓前角斑块样病变,运动神
经元损失和胶质瘢痕,这是原有脊髓灰质炎的病理;没有发现
布尼纳小体、TARDNA结合蛋白-43、泛素。研究认为患者的
病理检查结果与肌无力发展有关
[27]
瑞典一项研究显示,PPS患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
平正常或减低,高密度脂蛋白和三酰甘油水平很低。说明PPS
患者可能持续的炎症过程似乎并未导致脂质沉积和冠心病事件
风险增加
[28]
。但也有研究显示PPS患者中高血压、缺血性心脏
病、高脂血症、脑卒中的患病率较高
[28]
老年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功能独立程度低于年轻患者。
老化及并发疾病对老年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的功能独立性和
感知功能有负面影响。PPS新的症状会导致身体功能越来越受
限,特别是行走、站立、上下楼梯和日常生活等移动性相关的
[29]
PPS患者的继发健康情况有疲劳、疼痛、抑郁、呼吸和睡
眠障碍、跌倒风险、骨疾病、膀胱功能障碍,严重时影响健康
状况和生活质量。患者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残疾和老化以复杂
的方式相互作用。目前对PPS患者随着时间发展的继发健康状
况仍认识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其频率和严重程度,纵向跟踪
其随时间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还需要与相应年龄组进行对照比
较,把典型老化过程从PPS中分开;需要纵向研究了解继发健
康情况和PPS老年人多个辅助条件的影响。这将有助于临床医
生预见继发健康状况,患者更好地准备预防,并尽可能减少其
负面影响
[30]
4发病机制
尽管PPS在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中出现的比率较大,但
其原因并不十分清楚。PPS的发病机制存在多种学说,仍无定
首先是神经元过度负荷学说,即残存运动神经元远端轴突
变性学说。推测脊髓前角细胞在急性期被PV损伤后,残存前
角细胞在恢复过程中,通过远端轴突芽生实现对邻近失神经肌
肉的再支配,从而使运动单位扩大,肌力代偿性恢复。随年龄
增长或肌肉负荷过重等其他原因,扩大的运动单位负担过重,
远端轴突逐渐变性而出现失代偿,导致肌肉再次出现无力和萎
缩。这是一个慢性过程,其中失神经支配和再支配失代偿到了
剩余健康运动神经元不能再维持新出芽的程度,因此失神经支
配超过神经支配
[9,11-13,15,17-18]
。PPS患者肌肉活检发现孤立成角的
萎缩肌纤维,提示近期局部运动单位丧失,与远端轴索变性所
致的形态学改变相似,支持上述学说。脊髓灰质炎后前角细胞
广泛受累,病毒对脊髓前角细胞的损害较临床所见更为广泛;
但脊髓前角细胞减少超过50%时临床才出现症状,故急性期瘫
痪和未瘫痪的肌肉均可发生PPS,以瘫痪肌肉风险更大。脊髓
灰质炎后遗症范围和持续时间都很难预测
[1]
其次是PV持续存在学说,可能是由于持续存在的潜伏病
毒重新激活使运动神经元损失
[9,13,15]
。PPS患者活检已发现,除
了肌肉萎缩和去神经支配,还有血管周围和间质炎症细胞病
灶;也发现活化的T细胞,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抗
[18]
。这些证据支持PV持续存在引起发病。
PPS的第三个发病机制可能是脊髓灰质炎幸存者的运动神
经元被肠病毒感染。持续的PV感染和慢性炎症可能起致病作
用。这些因素可能使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的神经功能和体力
[3]
。应研制抗PV的新型化合物和单克隆抗体,在最后阶段
消灭脊髓灰质炎,同时也可以治疗或预防PPS。临床试验显示
正常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PPS具有可行性
[3]
近年也有人提出免疫介导学说,即自身免疫机制可能参与
PPS发病
[3,11,18]
PPS其他原因仅是推测。由于老化和体质量增加,肌力减
弱的肌肉力弱更加明显
[31]
。脊髓灰质炎急性期初始症状严重、
发病年龄大、症状恢复良好、下肢瘫痪、女性和体力活动过多
等,可能增加患PPS的风险
[9,15,18,32]
。急性脊髓灰质炎后恢复良
好可能对运动神经元施加了额外压力,更可能发生PPS。
5预后及并发症
PPS是一种相对稳定、缓慢进展的神经肌肉疾病。PPS患
者多为一侧下肢肌肉萎缩及肌无力,且症状局限,极少进行性
发展,总体预后相对良好
[21,23,33]
。少数患者因累及呼吸肌影响换
气功能,延髓性麻痹出现呼吸功能异常,需机械通气辅助呼
[16]
。发生PPS后数年,多数患者肌力轻度下降,也可相对稳
定无明显变化;疲劳和行动不便进展缓慢
[33-34]
。在没有干预的
情况下,肌力每年下降1%~2%,40~60岁间下降11.22%,60~
90岁间下降17.5%
[10]
PPS很少危及生命,但严重肌无力可导致并发症。①跌
倒:腿部肌肉疲软容易失去平衡而跌倒,可能导致骨折及其他
并发症
[35]
。②营养不良、脱水、吸入性肺炎:由咀嚼和吞咽障
碍引起。③急性呼吸衰竭:隔肌和肋间肌无力影响深呼吸和咳
嗽功能,加上肥胖、吸烟、脊柱侧弯、麻醉、长期制动、某些
药物,进一步影响呼吸功能,导致急性呼吸衰竭,需要辅助呼
吸。④骨质疏松症:活动障碍导致废用性骨密度损失和骨质疏
[35]
4年随访研究发现,PPS患者的功能障碍有缓慢微小变
化,行走速度降低较明显。但仍不能确定哪些患者有障碍加重
风险。对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患者给予支持,使患者提出其想
法、经验、问题,并让他人理解、接受其情况和意愿,以便开
始适应过程。自我选择改变生活方式可能影响症状和功能。希
望PPS患者能通过临床支持、改变自我生活方式,减轻症状及
维持功能。患者行走时使用辅助装置虽不增加行走速度,但更
能应对疼痛、跌倒和疲劳。因为PPS患者出现的问题比较复
杂,应通过设置跨学科康复小组来解决
[36]
总之,鉴于PPS的发病率高、慢性疾病的成本高以及老龄
化趋势,而医疗解决方法缓慢滞后、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
楚、治疗方法局限,应引起医学界高度重视。
阅读原文
下载全文提取码:
zxp8
公众号:微云康复
ID:gh_03bcccf26a33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10-28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