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
也称肝斑,为面部的黄褐色色素沉着。多对称蝶形分布于颊部,俗称“蝴蝶斑”,多见于女性。面部黄褐斑影响面部美,黄褐斑给很多爱美女性增加了不小的精神压力,影响女性身心健康。面部黄褐斑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女性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大,各种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妇科病、糖尿病)等以及体内缺少维生素及外用化学药物刺激引起。对于皮肤的面部黄褐斑,主要本着预防与治疗结合的方法。调理好女性内分泌环境,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预防妇科疾病等是预防面部黄褐斑的有效手段。
黄褐斑治疗目前尚无满意的疗法。如查出病因者尽量除去病因。由避孕药引起的黄褐斑,应停止服用,但短期内不一定消退。本病的治疗目标是让色斑变淡或恢复正常,面积缩小或消失,减少复发。治疗原则是以减少黑素生成、抗炎、抑制血管增生、修复皮肤屏障、抗光老化为指导原则。避免诱发因素,注重防晒,配合使用修复皮肤屏障的功效性护肤品、美白类护肤品,结合临床分期与分型,联合系统及外用药物、化学剥脱、激光和中医药治疗。
基础治疗
1.避免诱发因素,调整生活方式:
避免日照,减少烹饪热/职业热接触,避免使用汞、铅含量超标等劣质化妆品;避免服用引起性激素水平变化的药物及光敏药物;保证睡眠充足,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态。
2.修复皮肤屏障:
黄褐斑患者存在皮肤屏障受损。研究表明,透明质酸是维持皮肤水合作用的重要成分,并具有修复皮肤屏障的作用;神经酰胺、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等细胞间脂质成分,对维持皮肤屏障的结构和功能起到重要作用,青刺果油所含脂质与角质层细胞间脂质成分相似,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神经酰胺、胆固醇及游离脂肪酸,达到修复皮肤屏障的作用。使用具有科学依据的功效性护肤品对黄褐斑的防治有益。
3.防晒:
应贯穿黄褐斑的整个治疗过程。建议长期使用日光防护指数(SPF)≥30、UVA防晒指数(PA)+++的广谱(UVA+UVB+蓝光)防晒剂,对控制黄褐斑的发生发展更有效。每2小时涂搽1次,每次2mg/cm2,以减少由日光照射引起的色素增加;在外用防晒霜的基础上加强遮挡性(规避性)防晒,有利于黄褐斑的防治,减少复发。
4.美白类护肤品:
研究显示,含甘草提取物、左旋维C、4-N-丁基间苯二酚、白藜芦醇、谷胱甘肽、鞣花酸、桑叶提取物、芦荟素等成分的美白类功效性护肤品可用于黄褐斑的治疗。国内学者研究表明,一种含有滇山茶、马齿苋、青刺果、三七的新型复合美白制剂能有效地改善黄褐斑症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有功效性及安全性,经过临床验证的美白类护肤品。
5.治疗相关疾病:
积极治疗可能诱发或加重黄褐斑的相关慢性疾病。
外用药物治疗
大部分外用药物对皮肤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需配合使用具有修复皮肤屏障功能的功效性护肤品。常用外用药物包括氢醌及其衍生物、维A酸类、壬二酸、氨甲环酸。
1.氢醌及其衍生物:
为黄褐斑的一线外用治疗药物,常用浓度2%~5%,浓度越高脱色效果越强,但皮肤刺激性也越大。本类药物属酪氨酸酶抑制剂软膏,如5%氢醌霜、2-4%曲酸霜及3%熊果苷等。涂搽后都有不同程度的疗效。该类药物为抗氧化剂,易在空气和日光中氧化,应封闭、避光保存。通常每晚使用1次,治疗4~6周可有明显效果,6~10周效果最佳,好转率可达38%~72%。主要不良反应: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永久性色素脱失等。氢醌、维A酸及糖皮质激素局部联合使用可提高疗效(又被称作Kligman三联配方),每晚1次,连续5~7周。熊果苷和脱氧熊果苷是氢醌的葡萄糖苷衍生物,局部使用刺激性比氢醌小,主要适用于单纯色素型。
2.维A酸类:
临床上常用0.05%~0.1%维A酸类软膏或凝胶,每晚1次,疗程约6个月;可出现皮肤干燥、红斑及瘙痒、烧灼等不良反应;主要适用于单纯色素型。近年有人报道使用0.1%维A酸软膏治疗黄褐斑,外用糖皮质激素等也有一定疗效。
3.壬二酸:
临床上常用15%~20%乳膏,每日2次,疗程约6个月。1%~5%患者可出现瘙痒、烧灼、针刺和麻木感,<1%患者可出现红斑、干燥、脱屑,可引起接触性皮炎。主要适用于单纯色素型。
4.氨甲环酸:
临床上常用2%~5%乳膏,每日2次,疗程约4周。局部使用刺激性比氢醌小,不良反应包括红斑、干燥、脱屑等。适用于单纯色素型和色素合并血管型。
5.三氯醋酸和液氮:
三氯醋酸溶液局部涂搽可使表皮剥脱,而除去色素斑。液氮冷冻治疗可使表皮冷冻坏死后剥离,以除去色素,磨削手术是用磨头将表皮磨去一层,而达到除去色素的目的。术后待创面愈合后搽用防晒霜等,否则日晒后易于复发。
6、面膜疗法:
面膜疗法包括单纯面膜剂、面膜膏按摩法和倒模面膜法。其中倒模面膜法已广泛应用于黄褐斑的治疗,并已取得满意效果。面膜倒模疗法集药物、按摩、理疗于一体,从而具有多种治疗作用。其治疗程序为:阳离子蒸气润面----面膜膏按摩----成形倒模剂倒模。面膜膏的药物成分对黄褐斑的治疗起着关键影响。目前有去色素的面膜膏、增白面膜膏和专治黄褐斑的中草药物面膜等。或以内服方之药渣先熏后湿敷等。外用的中药以白芨、白附子、白僵蚕、珍珠、当归、川芎、益母草、白蔹、天花粉、白茯苓、薏苡仁、荆芥、冬瓜仁、杏仁、积雪草等多见。一般中医外治的周期2~6个月。
系统药物治疗
1.氨甲环酸:
氨甲环酸是目前治疗黄褐斑的热门药物,又称氨甲环酸和血栓酸。它的主要医疗功能是用于止血的抗纤溶系统。在日本首次用于治疗黄褐斑,效果理想。但是,如果停止治疗,黄褐斑仍会反复出现,需要继续使用。但不建议长期服用氨甲环酸,黄褐斑需要综合治疗,可配合外用氢醌软膏。本药可竞争性抑制酪氨酸酶,减少黑素合成,同时抑制血管增生,减轻红斑。可口服用药,250~500mg/次,每日1~2次,用药1~2个月起效,建议连用3~6个月;也可以每天三次,每次250毫克,连续治疗2~3个月左右,有效率可以80%以上。配合维生素C和维生素E一起使用,效果更好。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月经量减少等,既往有血栓、心绞痛、卒中病史者禁用。因为本药是一种止血药,可能会加重这些疾病。
2.甘草酸苷:
黄褐斑是一种获得性色素增加性疾病。以往多关注黄褐斑色素改变,近年研究表明,血管增生扩张和炎症反应在黄褐斑发病机制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主要成分为甘草酸苷,具有抗炎作用,已有学者通过口服或外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黄褐斑。临床医生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可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白三烯等炎症因子产生,以达到抗炎作用,证明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黄褐斑有效。可静脉滴注,40~80mg/次,2次/周;不良反应包括低钾血症、高血压和极少见的横纹肌溶解。
3.维生素C和维生素E:
维生素C能阻止多巴氧化,抑制黑素合成,维生素E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可增强疗效;推荐维生素C0.2g/次,3次/d,维生素E0.1g/次,1次/d。
4.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分子中巯基可通过与酪氨酸酶中铜离子结合抑制其活性,减少黑素生成,可口服或静脉滴注,常与维生素C联用。
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目前比较一致,即肝郁气滞,气滞血瘀,脾胃虚弱,肝肾不足。治疗常以疏肝健脾补肾,理气活血化瘀贯穿始终,治疗疗程较长,一般3~6个月。
1.肝郁气滞证:
面部皮肤多呈青褐色,皮损呈蝶形分布于两颊,烦躁易怒或抑郁,月经不调,舌质红,脉弦。治宜疏肝解郁,调理气血。汤剂以逍遥散加减,常用中成药有逍遥丸、加味逍遥丸、舒肝散、柴胡疏肝散等。
2.气滞血瘀证:
面部皮肤多呈黄褐色,急躁易怒,胸胁胀痛,舌质暗,苔薄白,脉沉细。治宜疏肝理气,化瘀通络。汤剂以桃红四物汤加减,常用中成药有血府逐瘀口服液等。
3.脾虚湿阻证:
面部皮肤多呈淡褐色或灰褐色斑,皮损多分布于口周,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大便溏薄,脘腹胀满,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缓。治宜健脾理气,祛湿通络。汤剂以参苓白术散加减,常用中成药有参苓白术散。
4.肝肾阴虚证:
面部皮肤多呈黑褐色,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眼涩,月经不调,五心烦热,舌淡红少苔,脉沉细。治宜补益肝肾。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常用中成药有六味地黄丸。
相关链接:验方治疗女性面部黄褐斑
验方一:
药方:艾叶30克,小桉树大叶40克,侧柏叶25克,白芷12克,白茯苓15克,白僵蚕13克。
制法:将上药用水冲洗干净,剪碎,放入大砂罐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煎煮5~6小时后,滤出药液,将药液继续煎煮成稀糊状即可。取一消毒好的大口瓶将糊剂放入备用。
用法:搽药之前,先用湿热毛巾敷面部5~10分钟,然后用消毒棉球蘸糊剂涂于患部。每日早晚各涂一次。一般搽药5天后见效,20~25天后即可收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治疗期间,忌用其他化妆品搽面,避免日光曝晒。忌饮酒及辛辣性食物,忌吃鱼、虾、羊、牛、鸭肉等。少吃甜食,保持大便通畅,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
验方二:
方药组成:当归、茯苓、栀子、白术、丹皮、益母草各12克,赤白芍、熟地、川芎各9克,浙贝母、葛根、白芷各15克。情志抑郁,肝郁化火加生地、柴胡、香附、黄芩、栀子。脾虚湿盛加薏苡仁、泽泻、扁豆、白蔻仁。肾阴亏虚加山萸肉、知母、女贞子、旱莲草、黄精。瘀血内阻加桃仁、红花。大便秘结,饮食少进,加火麻仁、郁杏仁、决明子、玄参。水煎服,日1剂。
往期热文推荐
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难题不能再拖了,亟需多部门支持!
全省在岗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比照村干部执行,3月2日前必须落实
村医监测体温敷衍了事被吊证、罚款,背后的问题更值得反思!
别让拍照留痕伤了乡村医生的心
好消息,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恢复正常医疗服务啦!恢复不力将被问责!
防控还未结束,公卫和家医签约任务又来,乡村医生哭了!
全国大督查开启,基层医疗机构重点查这些内容!
村医注意!四月份警惕农村这些常见疾病!
不能输液,基层医生要找新出路了!
免责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2.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
3.原创授权请联系010-58302828-6872或者2631749594@qq.com。
微信号:zgsqys-cyzj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10-28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