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湿健脾,外行喝薏米水,内行都吃它煮粥煲汤丢一点,湿气一扫而光 祛湿健脾,外行喝薏米水,内行都吃它煮粥煲汤丢一点,湿气一扫而光祛湿健脾,外行喝薏米水,内行都吃它煮粥煲汤丢一点,湿气一扫而光

祛湿健脾,外行喝薏米水,内行都吃它煮粥煲汤丢一点,湿气一扫而光

最近,南方忽而暴雨来袭,忽而小雨淅沥,而湿气也此消彼长,

缠缠绵绵,

就跟三千烦恼丝一般剪不断,让人浑身不爽。

于是,一年一度的「祛湿」大计又提上了日程,很多人自己煲了红豆薏米水,或者买来各种祛湿汤、祛湿茶、祛湿粥煮来喝。

然而,不少人喝来喝去,还是整天困倦、脾胃差,甚至便秘、拉肚子,湿气不减反加重,怎么回事?

多半是没用对祛湿药材、没找对祛湿方法!

红豆薏米水不是万能祛湿方!

用错反伤身

说到祛湿,你的第一反应是不是红豆+薏米这个传说中的“王炸”组合?

事实上,红豆薏米水并不是万能祛湿方。

从中医角度而言,体内有湿,主要是脾胃出了问题。从这点来看,脾胃就好比人体的一台“抽水机”。

当“抽水机”的出水道有阻塞,引起体内“水湿”过多,排出不畅,常表现为下焦湿热、水肿、脚气、湿痹(如关节肌肉酸痛),这种时候,才适合用薏米,因为薏米健脾作用弱,但有利水渗湿作用。

而对于另一种常见的“湿”,薏米的作用却比较弱,即:因“抽水机”动力不足,无法将体内“水湿”很快抽出去所导致的湿阻中焦(神疲乏力、消化不良)。

除了没有对症,用错药材也是祛湿事倍功半的原因:

生薏米×

炒薏米√

生薏米偏寒凉,假如本身脾胃就虚寒,很容易耗掉本来就不多的阳气,使湿邪更猖狂。

炒过的薏米没那么偏凉,对脾胃伤害相对会小一些,健脾之力会强一些。

红豆×

赤小豆√

红豆薏米水中的“红豆”,其实是赤小豆。

红豆基本上没有祛湿作用,就是一种普通食品;而赤小豆则药食同源,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

祛湿,别再迷恋薏米了!

内行人都爱它

中医有言:千寒易除,一湿难去。除湿难,但有章可循。对付体内湿气,在很多时候,以下几种药食同源的药材更合适。

五指毛桃

五指毛桃,堪称夏季祛湿小能手,是广东人最爱拿来煲汤的药材之一,客家人经常用它煲鸡汤、炖排骨。

中医认为,五指毛桃性平,味甘辛,有健脾补肺、利湿舒筋的作用。

国医大师邓铁涛爱用它补气健脾,说它补而不燥,为首选佳品。

五指毛桃被叫做牛奶木、五指香,因其汤色如牛奶,味如椰香、奶香,初次品尝者,往往一啖难忘。

图源:编辑自己拍的

五指毛桃药食同源,不管是食补还是药疗,都需细细分辨:

色——

以表面黄棕色,断面黄白色为佳;色泽喑哑,则存放日久或干燥失节;色泽鲜黄,则熏硫保水。

纹理——

上等的五指毛桃断面质地致密,一圈一圈的同心性环纹清晰可见。

气味——

五指毛桃有淡椰香或奶香味,如无或发酸,则为劣质品。

中医认为,白术,味苦甘,性温,可以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白术气味清香,日常煮粥、煲汤、泡茶适当丢几片进去,风味更佳。

市面上,白术一般以片装出售,选购时挑断面呈黄白色、质地适中、用手捏之可碎、气味清香的白术片。断面如有棕黄色的油点更好。

推荐食谱——白术陈皮粥

白术补气健脾,陈皮性辛、温,归脾、肺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效。

做法:

炒白术10克、陈皮3克、大米50克一起熬粥

适用人群:

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的人群。

注意:白术性偏温燥,有禁忌症,热病伤津及阴虚燥渴者不宜服用。建议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服用。

老话讲:一两茯苓一两金。此话不无道理。

茯苓,味甘而淡,甘能补,淡则能渗,药性平和,既可祛邪,又可扶正。也就是说,它利水而不会伤正气,实为利水消肿之要药。

自古以来,茯苓就是医家最常用的中药之一,有“十药九茯苓”的说法。

不论是寒、热、虚、实诸证,茯苓配合其他中药服用,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

选购茯苓,以云南的野生“云苓”质量最优,安徽的栽培“安苓”产量最大。

推荐食谱——茯苓枸杞茶

方法:

取茯苓100克、枸杞子50克、红茶100克。将茯苓与枸杞子共研为粗末,每次取5~l0克,加红茶6克,加入适量开水泡10分钟即可。每日2次,代茶饮用。

功效:

健脾益肾、利尿通淋。

注意:虚寒精滑者忌服茯苓。

芡实,俗称“鸡米头”,在我国有着上千年的药用历史。

中医认为,芡实性味甘、涩、平,入脾肾二经,能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

健脾开胃祛湿,宜用炒芡实,以广东肇庆产为道地。选购时,

以粒大、均匀、无虫蛀、无碎粉及杂质、

色泽均匀者、味淡者

为佳。

推荐食谱——淮山芡实炖鱼肚

做法:

取淮山药50克、芡实30克、鱼肚1个。

将淮山,芡实洗净,浸半小时;鱼肚用开水浸泡20分钟,洗净切几件;把用料全部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开水炖1~2小时,调味即可。

适用人群:

遗精、遗尿、头晕耳鸣、腰酸疲乏,或老人视物不清、夜尿频多、手足不温者。

※注意:

便秘、尿赤、产后、婴幼儿,不宜用芡实。

最后提醒一下:更专业的祛

湿,建议咨询正规

中医师

,辨明

是身体哪个部位的湿邪(如肺、脾胃、肝、经脉、肌肤等),才好

进行相应调理

不要被市面上那些被吹上了天的祛湿产品收了智商税!

-《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新媒体中心原创出品-

转载须得授权,侵权必究

右下角你点一个“在看”

小编工资涨5毛

编辑:瑞瑞周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