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的味道,我一直记得 竹荪的味道,我一直记得竹荪的味道,我一直记得

竹荪的味道,我一直记得

在我大约5岁的时候,爷爷骑自行车来看我,在我家楼下的马路上被一辆醉驾的摩托车撞倒了。我记得当时我们正在吃饭,听到邻居在楼下喊我妈的名字,一家人连滚带爬赶到车祸现场,看到爷爷倒在地上一动不动,下半身已经小便失禁。据我妈说我当时“哇”一声就哭了,然后被大人带离了现场。

这场车祸给爷爷造成了脑部淤血,影响了听力,医生不建议做开颅手术。之后很长时间,对爷爷说话就只能用吼叫的音量。

说起来很奇怪,爷爷有六个孙子,可是他一直最喜欢我,而不是我哥或者我妹。喜欢到他带着一群孩子去书店,最后只给我买书。这种做法当然让子女们看不惯,也不合常情。但是我很开心:谁不希望自己是唯一被爱的人呢?

四川的夏天时常暴雨,虽然给出行带来不便,却滋润了万物生灵:雨后的竹林里,竹子一节节地拔高;草丛里冒出各式各样的好吃的蘑菇……当地人雨后都会上山找寻各种山珍,极少空手而归(我说我小时候啊,现在估计各种修路树都砍得差不多了。)而有一次,爷爷幸运地发现了两株竹荪!

他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我,踩着泥泞的山路,再沿着不宽的马路走了两三个小时,从乡下一直走到县城。下午3点走到我家门口,开门的一瞬间,我妈都愣住了:爷爷披了件塑料雨衣,脚下没穿鞋,裤腿上全是山上的黄泥巴,手里还拎着个破编织袋,里面装着他早上挖到的竹荪。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竹荪,是一颗活的竹荪。散发着奇怪的味道,我问了我妈好多遍:真的没有毒吗?白色网状的菌幕在我看来完全就像毒药。我也大声地叫爷爷去洗澡,他浑身上下都湿透了,并且还没有吃午饭。

我妈没有竹荪的烹饪经验,就放在了蔬菜蛋汤里,我第一筷子就去夹竹荪:吃起来脆脆的,有一股类似宝宝霜的香味,觉得不像在吃食物;第二顿我妈为了压住这股腻味,加了豆瓣酱做红烧,总算吃完了。

竹荪的营养价值很高,也是宴席上著名的山珍。至于做法,清代《素食说略》“竹松”条记载说:“或作竹荪,出四川。滚水淬过,酌加盐、料酒,以高汤煨之。清脆腴美,得未曾有。或与嫩豆腐、玉兰片色白之菜同煨尚可,不宜夹杂别物并搭馈也。”

“不宜夹杂别物”的说法,算是传统中餐烹饪的一条须知。《随园食单》也写道:“凡一物烹成,必需辅佐。要使清者配清,浓者配浓,柔者配柔,刚者配刚,方有和合之妙”。

竹荪老鸡汤•配料表Ingredients

老母鸡、竹荪、猴头菇、木耳、姜、枸杞、盐

感觉配菜有点豪华……竹荪和猴头菇来自福建武夷山,木耳来自吉林黄松甸。我并不是干货达人,但是作为经常做饭的人,有两点要求我认为是最基本的:1.干净,食材里面不能沾灰带屑,尤其是木耳,以前网上买过一袋,木耳根部都是渣渣,袋子底部全是土,敢问这算净重吗?2.原汁原味,哪怕年份不好长得不好看,也不能进行任何“化学美化”。

要说怎么能保证实现这两点,我觉得一是多试,这家不好下次换另一家,有相熟的朋友从原产地带最好;二是相信常识,不相信卖家动不动说亏本甩卖的事,压价太低的东西不可能好。我之前给大家推荐银耳的时候也强调是“保本出售”。

简单对食材做一个介绍:老母鸡、枸杞、姜不用说了。

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以分解死亡的竹根、竹竿和竹叶等为营养源。虽然野生的很稀罕,但是在中国各地几乎都有分布,种类略有不同。常见可食用的主要是长裙竹荪、短裙竹荪、棘托竹荪和红托竹荪。越是新鲜的竹荪,

宝宝霜味儿(也有人觉得是洗衣粉味儿)就越浓。处理办法很简单,干品烹制前先用淡盐水泡发10分钟左右,把那圈像裙子一样的网给切掉,竹荪底部封闭处也剪掉,再切段煮汤,这样吃起来就是正常的味道了。像这样:

前文已经说过,竹荪的营养价值很高,也有降血脂血压、减肥、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之所以吃起来觉得鲜美,是因为含有较为丰富的谷氨酸(味精的主要成份是谷氨酸的钠盐),算是自然增鲜的代表食材吧。

猴头菇

:对这个奇怪的菇类熟悉起来还是因为前几年到处打广告的“猴菇饼干”。

有“山珍猴头、海味鱼翅”一说,吃鱼翅我是很反对的,还好猴头菇是植物……猴头菇利五脏助消化(胃不好的童鞋们多吃点),也是极好的药材,用猴头菇这一药材制成的药品叫猴菇片,具有养胃和中的功效,另外,现代医学和药理学的很多研究发现猴头菇多糖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降血脂等作用。

处理的时候也要注意:虽然看起来萌萌哒,其实一点都不好煮!泡发也很需要技术。

最好用温热的淘米水泡2小时(拿盖子把猴头菇全体压入水里),再拿出来反复冲洗、挤掉水分(不像别的菇类都要留着泡发的水),直到水不是黄色的为止。猴头菇的根蒂也要剪掉,再切成块或者片——这样吃起来才不苦。

竹荪老鸡汤•做法Methods

①把半只鸡放入锅内,加凉水煮开,3分钟后倒掉,把鸡洗干净;

②把锅里的浮沫冲洗干净,再加水,把鸡肉、猴头菇、木耳放进锅里,开大火煮开后转小火微炖,期间视情况酌情加水;

③炖3-4小时(老鸡要炖到脱骨),再倒入竹荪,煮10-15分钟,加入适量盐,即可盛出。

有的盆友可能会质疑:木耳那么早下去不会炖烂吗?我刚拿到这包木耳的时候,给我的朋友强调要泡8小时再炒,我以为我听错了——如果是南方的小木耳,8小时估计都给泡得没法吃了。据说朋友只选黄松甸春天第一茬和深秋最好的一茬,肉最厚,无渣滓。

虽然没有南方野生木耳那么薄脆,却也没有一般养殖木耳那种笨重感。东北真是好地方呀!

引用一段网上的内容供参考:天然优质黑木耳片薄、色深,耳背有浅白色茸毛,耳面还有类似筋络的纹路,称为“耳筋”。干货朵片完整,干燥松散,杂质少,手感轻,口尝无咸、甜、涩等味。真木耳吸水性强(5克干木耳可吸收50毫升的水分),吸水后肉质坚韧,富有弹性,体积能增长10倍以上。

木耳炖得软软的,并没有烂。喝汤的时候可以按个人喜好加小葱之类的。

这次的标题里没有注明(我要检测谁是真爱!),但是还是准备了10份竹荪免费送给粉丝们,老规矩9.9元一份包邮到家(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

如果没抢到免费的,你还可以用成本价买到我文中用到的

(30g)和

猴头菇

(100g),点击微店页面的“进店逛”,找贵10块钱的竹荪就是了(店里的木耳是东北产的,但是我用的是另一个朋友给我的,要保证一模一样的朋友麻烦后台找我要另一个链接。)

这并不是一篇为了卖东西而写的文章,我没有必要为了推销干货把自己过世的爷爷搬出来。实际上我认识不少小范围卖食材的人,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很多东西只够当地市场销售的,所以淘宝上找不到他们。回国后我会找机会给大家推荐,如果你都认为是广告,那真是误解了我的热情——毕竟我并没有强迫你买呀!

购物过程中有任何问题也欢迎后台和我联系。

黑五把信用卡刷得只剩98.06元的额度了,最近吃饭都要计划着来了,菜谱更新不勤快请原谅……

文/图:尔雅

你知道我是记者出身,最讨厌的就是抄我的东西还不写我的名字!禁止任何公众号或网站随意转载,有需要请联系“盐之味”后台。欢迎大力点赞、分享或转发到朋友圈,爱你们。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