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苓桂枣甘汤

方歌:

八两茯苓四两桂,炙甘四两悸堪治,

枣推十五扶中土,煮取甘澜两度施。

白话解:

方药用茯苓八两、桂枝四两、炙甘草四两、大枣十五枚。其中茯苓、桂枝、甘草辛甘助阳,淡渗利水,堪称治水之专品;大枣功在扶中健脾、祛湿邪而止悸。诸药用甘澜水煎煮,两者之法度,均为治水而实施。

组成:

茯苓八两、桂枝四两、炙甘草四两、大枣十五枚

上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1、作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勺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2、甘澜水,《玉函经》作“甘烂水”,又名劳水。以“其速诸药下行”,即“动则其性属阳,扬则其势下走”,且助草、枣培土,后世有人解释:“甘澜水是好米泔水”即淘米水,含有多种水溶性维生素。

方解:

苓桂枣甘汤适用于心阳虚欲作奔豚证。

本证因发汗后损伤心阳,阳虚不能制水于下,肾水上逆,而致水气偏盛。水气发动,表现为肾水初动,欲作上奔,故见脐下悸。

悸,主阳虚水动,是奔豚证的前驱症状,故为“欲作奔豚”,需温通心阳,化气行水。

如不及时治疗,欲作奔豚证将发展为奔豚。

已发奔豚者,为太阳表证,属桂枝加桂汤证,当温通心阳,平冲降逆。

具体方药分析:

桂、甘辛甘化阳,温养君火,心火旺则能震慑下焦寒水。

桂枝还能降逆平冲,既可防奔豚于未发,又可降冲气之已发。

茯苓强心利水,《本草纲目》记载“利小便,伐肾水”,与桂枝相配,畅达三焦,通阳行水,遏制奔豚之将作,故重用茯苓达半斤之量。

大枣补脾益气,培土制水。

四药相配,共凑补益心阳、利尿伐水、平冲降逆之功,遏欲作之奔豚。用甘澜水,意在取其不助水邪之功。

经典拓展:

1、《伤寒论》第65条:

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本方适应症候)

2、《证治摘要》:治脐下悸者,欲作奔豚,按之腹痛冲胸者,累用累验。

3、《医宗金鉴》:

此方即苓桂术甘汤去白术加大枣倍茯苓也。

彼治心下逆满,气上冲胸,此治脐下悸,欲作奔豚。盖以水停中焦,故用白术,水停下焦,故倍茯苓。脐下悸,是邪上干心也,其病由汗后而起,自不外乎桂枝之法。仍以桂枝、甘草补阳气,生心液;倍加茯苓以君之,专伐肾邪;用大枣以佐之,益培中土;以甘澜水煎,取其不助水邪也。

土强自可制水,阳建则能御阴,欲作奔豚之病,自潜消而默化矣

临床运用:

1、脐下悸、欲作奔豚证:

本方健脾胃、缓急迫、降冲气、伐肾邪,治疗此证

疗效满意。

2、神经官能症:

本方加减白术、合欢皮、夜交藤、知母、川芎等,治疗有奇效。

3、眩晕:

本方加夏枯草、钩藤治疗痰饮眩晕,效果显著。

4、慢性胃炎、慢性肠狭窄,胃酸过多等消化系统疾病:

本方加减可运用。

PS:苓桂枣甘汤与苓桂术甘汤

比较:

(苓桂术甘汤之前已整理分享!)

1、病位方面:

苓桂枣甘汤证亦是水饮内停,但其水饮部位

偏于下焦,多在肚脐以下的小腹部,

故条文曰“

脐下有悸

而苓桂术甘汤证的

病位在中焦

,故有“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以及“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

”等症。

2、药物组成:

两者虽只有大枣与白术之差,但于主治则大异其趣。

苓桂枣甘汤中茯苓量用半斤,

《本经》言茯苓:“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茯苓大量用,不仅能主胸胁逆气、惊邪恐悸,亦能散饮逐水、利小便,特别是重用则偏走于下,急泻下焦之水饮湿气。

苓桂枣甘汤中重用大枣15枚,

《神农本草经》

曰大枣:“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既能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又能治大惊悸,且大枣则还可腹挛急,故本方有明显的下腹部“按之则痛”。

以上内容为小编总结、整理而成,不当之处,还望指正!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原作者,如若侵权,联系小编删除!)

我们都是知识的搬运工!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