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术交流
后,再点击右上角【···】
立刻设为
星标/置顶
药用来源
】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
药材性状
】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厘米,直径3~10厘米。
除净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
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
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
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明显,无星点。
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性寒,味苦。
】归脾经、胃经、大肠经、肝经、心包经。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
冲墙倒壁性峻猛,咨议参军姚受宠。
酒拌蒸炒三复制,眩晕火亢长服控。
本实脉洪通延寿,基虚补益岁出众。
利胆降脂抗茵毒,灭癍消疮容如凤。
大黄最突出的作用是泻下。古人曾夸张地说它有推墙倒壁之功,宛如所向披靡的将军,所以别名为“
”(生大黄简称“生军”)。民间文艺作品《草木春秋》中,所有人物都冠以与其性格地位相似的药名。一位属反面人物的将军就姓巴豆、名大黄。巴豆、大黄都是力量猛烈的泻下药。
【传说故事】
在国际上也久名大扬,公元753年由鉴真传人日本,后传于朝鲜、意大利及欧洲各国。
至今日本的奈良正仓院仍然保留有唐代大黄实物。
通过丝绸之路,大黄也远销到欧洲和阿拉伯诸国。宋、元两朝与东西方各国的药物交流中,大黄仍然是主要药品之一。明代郑和下西洋,随船输出的药品中,大黄是很重要的药品。唯独到清代,大黄被作为出口沙俄的禁品。
清雍正五年(1727),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恰克图成为当时中俄通商的要埠。茶叶、大黄是通商的主要物品。有人甚至传言,俄国人多内热,大黄能治百病,“
非得大黄不能生
”。后来俄方有数次违约,清廷听信传言,禁止出口大黄,作为惩罚。但闭关自守政策收效甚微,不仅减少了本国的经济收入,也未能制止走私大黄进入俄国,更不能约束沙俄对
清廷时中国
的侵犯。
2、清代
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
袁枚,曾患上了痢疾,久治不愈,有庸医用参芪给他治疗,病反加重了,身体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眼看着就要不行了。
其老友张止厚听说之后,赠送给他亲身炮制的大黄,说可以治疗他的病,家人们纷纷劝他,大黄是虎狼之药,容易吃死人的,不能用呀!
袁枚力排众议毅然服用了,三剂之后竟然神奇般的痊愈了。用金银酬谢张止厚,张不肯收,于是袁枚写下一首七言律诗以谢相救之恩。
诗云道:
药可通神信不诬,将军竟救白云夫。
医无成见心才活,病到垂危胆亦粗。
岂有鸩人羊叔子?欣逢圣手谢胰吾。
全家感谢回天力,料理花间酒百壶。
3、清代薛福成《庸盒笔记》记载:有一位皇宫里的御前侍卫统领自认为身体强壮,什么都喜欢和别人比。
有一次与朋友聚会,有人说:“大黄最为猛药,不可轻尝,有一位庸医给患者看病大黄的用量大了一些,患者服药之后竟然死了。”
御前侍卫统领
说胡说八道,大黄没有毒,对身体是有好处的,我火气壮,平日里经常服用大黄,大黄是吃不死人的,不信我试给你们看,他找来大黄,当场吞服六七钱(20克左右),别人无法阻止他,后来泻泄不止而亡。
可惜呀这位御前侍卫
本来前途无量,竟然为了试猛药而把自己给害死了,年仅四十四岁。正是大有作为的好年纪呀,说明大黄可以作补药,毒性较低,实验也证实,但是过量也会害死人的。
古代名医善用大黄出奇效
大黄历来被医家、养生家所重视,虽然大黄以通脏腑为主,但在用法、用途、配方、范围上各有奇巧,各有神通,医圣张仲景及华佗《中藏经》中多是用大黄的复方,含大黄复方36首。
药王孙思邈将大黄应用范围大大扩大,用于不育症、月经不调、糖尿病、乳痈、耳聋、痔疮、牙痛等疾病。
大黄虽然是出了名的泻下猛药,但我国古代积累了大量巧用大黄的经验,除配伍之外,还通过炮制扩大它的用途。生大黄的泻下作用最强(不宜久煎),与用量成正比。因此若用量不大,则通便力减,可清热导滞,发挥健胃消食作用。将大黄加酒蒸到内外变黑,则为
熟大黄
(熟军),其泻下作用几乎消失,但保留清热作用。酒制大黄(酒军)还可以上行头目,发挥清热明目的作用。大黄还能入血分,因此血热引起的各种出血,可用它泄热凉血止血。
古今运用大黄治疗的病证很多,既可用于伤寒、温病的实热内结肠胃,也可用于内科杂症的肠胃壅滞、实热阻塞,治疗痢疾、黄疸、疮疡、食滞、血瘀经闭等许多疾病。
明代温补学派一度风行,大黄作为苦寒泻下之药,自然被某些好温补者视为虎狼药。但赞同温补的
张景岳
,他对大黄并不轻视。他把大黄作为“四维”(四根台柱)药之一,称它是乱世之良将。
清代温病学说兴起,温病治疗讲究“下不厌早”,大黄作为驱除体内邪毒秽物的重要药物,在抗击疫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直到现代,大黄依然是治疗急腹症、传染病等许多疾病不可或缺的药物。
就连今年中医用于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药方剂中也有大黄的参与。大黄的强大的排毒功效正是治疗新冠的利器,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大黄是什么。
遂古人常说:
“大黄救人无功,人参害人无过”在古代常人眼里大黄就像毒药一样,让人害怕,即使他救了人,也没人喜欢它。人们更喜欢补药如:人参,灵芝,鹿茸,其实在中医眼里人是一个阴阳平衡
,有时需补
,有时需
。现代人的疾病大部分都是营养过剩导致,需要泻的时候是更多一些。
对于我们现代人想要少得病,需要的不是补补补,而是多锻炼身体,适当的用大黄泻一下。身体才会更健康!
现代医学对大黄的成分
药理研究
】泻下成分为结合性蒽醌苷类,抑菌成分为游离性蒽醌。大黄不含
土大黄
苷,可作为鉴别正、伪品的依据之一。动物实验表明,提取物有泻下、抑菌、止血、促进胆汁分泌、降脂、降压和抗肿瘤作用,对消化系统有导泻、利胆、保肝、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兴奋肠管平滑肌的作用。
化学成分
】本品主要含
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大黄酸、大黄素等成分。
使用禁忌
】凡表证未罢,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积滞、瘀结,以及胎前、产后,都要慎服,生大黄内服可能发生恶心、呕吐、腹痛等副反应,一般停药后即可缓解。
相关药方
】①治水肿,利小便:大黄、
各等分。为末,蜜丸如
梧桐子
大。米饮下十丸。小便利为度,不知增之。(《普济方》大黄丸)
②治热痈肿毒:大黄45克,
30克,朴硝60克。上为末,井水调搽,干则润之。(《景岳全书》大黄捣毒散)
③治大便不通:大黄(锉,炒)150克、大
(研)60克。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食后熟水下。(《济方》大黄丸)
④治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
蒿180克,
(擘)十四枚,大黄(去皮)90克。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小便当利,尿如
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伤寒论》茵陈蒿汤)
中药传说:1|黄芩:李时珍的救命药
中药传说:2|白及:坏肺能补唯有白及
中药传说:3|木香:治气之总药
中药传说:4|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
中药传说:5|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还能泡酒
中药传说:6|百合是蚯蚓变的?——亦药亦食两相宜
中药传说:7|地黄——补肾凉血三千年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如果觉得好看,请在右下角点个"
在看"吧
点原文链接,看视频学习中药学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