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伏,中医大咖送你三伏养生宝典 今日入伏,中医大咖送你三伏养生宝典今日入伏,中医大咖送你三伏养生宝典

今日入伏,中医大咖送你三伏养生宝典

整理大河健康报实习生赵露瑶

本期嘉宾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王庆波

点击下方图片或文字,即可观看视频

(三伏天热似狗宜天灸)

到底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天一般处于24节气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最为潮湿、闷热的日子。

所谓“伏”,有两个意思:

一是“阴气伏”。中医上讲,自然界和人体的阴气都受阳气所迫藏于地下,湿热之气蕴伏于地下。

第二个是天气一天比一天热,地表层热量达到最高值,人应该是“

宜伏不宜动”。

图片来源:pexels

三伏天是按照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上旬。

我国古代农历是以

“干支纪日法”

,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

天干是“甲、

、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样相配,甲子、乙丑等,六十天一循环。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进入头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进入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会出现了有些年份三伏天是30天,有些年份三伏天是40天的情况。

今年的三伏天为:

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为头伏,为期10天。

2020年7月26日—2020年8月14日为中伏,为期20天。

202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4日为末伏,为期10天。

伏天季节的特点是多热,多湿。

在中医上,伏天多与人体“心”“脾”,“肾”有关。

多火易

使人体出现上火、烦躁、口干、汗多等症状。

多湿则会使人体出现倦怠无力、身体沉重、脾胃消化不良、关节疼痛等症状。

大河健康报记者王晓伟图

伏天养生要点

起居方面:

宜晚睡早起,生活规律。

早起晚睡,与太阳起落相吻合,这是在“天人合一”的原则上,根据自然界和人体的阳气化生规律提出来的。

这里的晚睡,是相对于春、秋、冬季而言,

不可过晚,最晚不超过11时。

晚上11时

至次日1时,为胆经和肝经值日,需要卧养肝血。

另外,夏季中午最好午睡一会,补个小觉,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运动方面:

宜低强度运动,

比如,散步、太极拳、室内运动、游泳,以微微汗出为宜,即可流汗排毒,又要避免大汗伤津。

注意出汗后一定要避风,不要马上吹空调;游泳时要注意水温,不可冷水游泳,防止寒湿内侵,得了关节病、面瘫、中风等。

图片来源:pexels

☞饮食方面:

宜清淡,多以健脾、补肾、护心为主,多补水。

如各类米粥、鲤鱼、鲫鱼、苡仁、山药、红豆、西瓜、苦瓜、冬瓜、黄瓜、丝瓜、番茄等。

慎食过于生冷和过于油腻温燥之品。

少量冷饮可达到降温作用,但大量冷饮则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易引起食欲不振等症状。

☞情绪方面:

应调养精神,

保持心态平和,切记大喜大悲。

在每个季节都应注意情志,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证人体养生。

☞保健养生方面:

应顺应自然特点,

以补阳和祛湿为主。

大河健康报记者曹聪图

三伏天如何补阳?

在同样情况下,有的人会生病,有的人却不生病。有的人病情重,有的人病情轻,

决定这一切的原因在于个人的抗病能力强弱,中医称为“正气”。

《黄帝内经》中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正气”与“外邪”之间的强弱变化,决定了人体生病与否。

人最重要的“正气”就是“阳气”。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就像自然界的太阳,对人起着温煦、防御等作用,阳气不足,抵抗力下降,则会缩短寿命。因此,

古代医家无不重视补充阳气。

阳气也随着四季的变化有着盛衰的变化,古人很早就提出阳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

《黄帝内经》提出的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被中医养生的视为最重要的养生原则。

冬病夏治就是在夏天,尤其是三伏天,自然界阳热最盛,人体的阳气最旺、腠理最疏松、经络最敏感的时候,运用各种方法作用于经络腧穴,能够最大程度储存阳气和补充阳气、提高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使人们在遇到疾病侵袭时少生病甚至不生病。

大河健康报实习生黄思琦图

特别对于冬天容易发生的疾病,不仅能够起到预防复发的效果,而且往往事半功倍。

这种思想体现了传统中医文化顺势而为、倚重养生的智慧。

冬病夏治是补充阳气,增加抵抗力的利器。

其方法很多,如针灸、艾灸和药物等。

“补阳之法,灼艾第一”,各种灸法肯定是首选。

包括穴位贴敷、艾灸、温针灸、火龙灸、督灸、归元灸等,其中“穴位贴敷”(天灸、三伏贴)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因为方便实用,多年来受到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天灸被称“药物发泡”或“敷贴发泡”。三伏天灸是在天灸疗法的基础上依据“冬病夏治”及“春夏养阳”的中医理论,在夏季三伏天时,采用中药贴敷穴位,达到温阳利气、驱散寒邪,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天灸治疗适合任何体质的人群,是中医治未病的一个利器。有“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作用,对哮喘、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腹泻、肠胃炎、颈肩腰腿痛等患者来说疗效更佳。

一般来说,慢性病人的病程相对较长,想要得到更好的疗效,

建议连续贴敷3—5年。

生活中这样做会损伤阳气,应注意避免:

1.生活不规律,熬夜越来越多,导致人体休息系统紊乱,阳气当入不入,违反了生长收藏之序,人为的损耗阳气。

2.工作烦劳、竞争压力大,心浮气躁,负面情绪会很容易在内心产生,缠绕,损伤人体肝脏,最终损害人身阳气。

3.经常吹空调,人体缺乏自然界阳气补充,人为的阴寒之气频频进入人体,最终会遏制人体阳气。

4.嗜食过于寒凉、生冷食物,导致寒遏阳,湿为阴邪,重着粘滞,会阻碍阳气运化;嗜食肉类、酒,会损伤脾胃,脾气虚弱,则阳气也会虚弱。

5.滥用抗生素,表现为肚胀、消化功能差,也可导致苦寒攻伐阳气。

补阳常用穴位有

百会穴、气海穴、关元穴、肾俞穴、命门穴

等,可以通过艾灸和按摩来保健助阳。

饮食护阳不应以大补为主,

建议以平补、温补为宜

,比如用山药、枸杞、芡实等熬大米、小米粥,有利于健脾;或者配合少量的羊肉、乌鸡煮汤是非常好的,但此类食物补阳稍微强烈一些,建议一周食用一次。

另外,黑米、红枣、桂圆等泡茶也可起到补气血升阳的作用。生姜有通经温中助阳的作用;韭菜有辛辣助阳、促进升发之效。

需要注意的是,饮食要有度,忌过饥过饱,慎吃冷饮。

图片来源:pexels

三伏天如何祛湿?

三伏天常阴雨连绵,在这样闷热潮湿的环境中,如果过度吹空调、嗜食生冷、劳累熬夜,不但耗伤人体的阳气,导致免疫力下降,还会损伤脾胃,去除运化湿气的能力下降,以致水湿内生,内湿与外湿夹杂而入,人体的暑湿、湿温随即而生。

湿气过多不仅会让身体长期感到各种不适,且久而久之会产生众多危害生命健康的疾病。

如皮肤瘙痒油腻、爱长痘、头发出油、总是感到头重脑胀、乏力、痰多、口臭、吃的少但容易发胖、胸闷、关节酸疼、大便不成形或粘滞马桶等等。

图片来源:pexels

更可怕的是,高血压病、糖尿病、中风、关节炎、妇科病、肿瘤等等很多也与因湿气太重有关。

祛湿排毒的方法有很多,怎么做才能事半功倍呢?

1.要抓住时机。

夏季气温高,人的毛孔充分张开,为体内的湿邪和毒素打开门户,这个时候治疗更容易达到祛湿排毒的效果。

2.要顾护脾胃。

中医认为脾胃有运输功能,增强脾胃功能可以促进湿邪、毒素的排出。祛湿的方法都要健脾缓和胃。

3.要选对方法。

食用疗法比如薏仁、扁豆、荷叶。中医传统疗法比如艾灸、拔罐、刺络等方法效果较好。运动也可很好的祛湿效果,运动可使脾胃功能健运,能够促进湿气排出。

最好请中医为你辨证论治,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最适合你的方法才能快速排除毒素,一身轻松。

祛湿常用穴位有

阴陵泉穴、丰隆穴、中脘穴、水分穴

祛湿食物有赤小豆、红豆、薏米、莴笋、扁豆、冬瓜等。

温补脾胃是解除湿困的最好途径。

温补脾可食用健脾的食物,如:鲫鱼、胡萝卜、苹果、山药、莲子、芡实、猪肚、鸭子等。

丨问答互动丨

主持人:

很多人认为三伏天泡脚有非常大的好处,您觉得是正确的吗?

王主任:

三伏天泡脚是有一定好处的,尤其可以使用一些针对性药物:艾叶(补阳气)、红花(活血化瘀)、食盐(补肾)。

泡脚是一种非常好的保健方法,但要有度。

要注意水温与时间,中医学上不太主张过高的水温和过长的时间,泡脚水温过高、时间长会使血液运行到身体下肢,容易出现脑缺氧、头晕。

主持人:

还有一种说法是三伏天要去晒晒背部,这种去除寒气方式是否有效?

王主任:

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背部在中医里属阳,而自然界的太阳也属阳,

阳阳相加对人体有很好的补阳作用

但是夏天太阳紫外线强烈,建议选择早上九点以前,下午五点以后。

主持人:

三伏天里艾灸有更好的效果吗?

王主任:

确实有。

艾灸是补阳气最好的办法,三伏天是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而此时人体阳气也是相对于最旺盛的时候,这种阳阳相加的办法很容易提升阳气。

主持人:

冬季里有哮喘、呼吸道疾病需要“冬病夏治”来治疗,那么“冬病夏治”的原理是什么?

王主任:

“冬病夏治”是根据《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所检验的一种方法。

这些疾病容易在寒冷、阳气缺乏的时候发生,所以应该在发病之前,在阳气最旺盛时进行补阳,增强自身抵抗力。

主持人:

“冬病夏治”的方法是否能够完全治疗患者的疾病?

王主任:

“冬病夏治”在临床观察中效果比较好,对于有些疾病、有些病人会减少发病次数、减轻病情症状,这就是较好的效果。

丨专家简介丨

王庆波

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副主任

擅长针灸、药并用治疗疼痛性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各种关节炎、软组织疼痛、带状疱疹疼痛、头痛等)、亚健康性疾病(疲劳、失眠、健忘、眩晕、体虚、畏寒等)、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神经官能症、面瘫、中风等)及哮喘、气管炎、耳聋耳鸣、遗尿等。

精彩推荐

最新调查:半数医院现金流支撑不足2个月

总投资超58亿!河南半月内18所医院基建项目获批、签约

协和专家教你叶酸怎么补

抗疫医护人员子女免费线上“一对一”专属外教课堂开课

国务院明确“一线医务人员”补助范围

河南已为1458名一线医务人员办理聘任和晋升手续

河南为一线医务人员发放5个“大礼包”

攻克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的“河南力量”

新生儿为什么要采足跟血?

1类致癌物,就潜伏在你我身边

—END—

值班丨王丽娜

统筹丨王嘉译

编辑丨吴文可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