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二/十/四/节/气
大雪是24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是冬季的第3个节气,预示着正式进入了冬季最寒冷的时候。12月7日是大雪节气,这时天气干燥、湿度较低。中医上素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所以冬属阴,要以固护阴精为本,从中医养生的角度出发,大雪节气也适宜进补养生。
古人将大雪时节分为三候:“一候鹖鴠(音:hédàn)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鹖鴠不鸣
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
虎始交
此时是阴气最盛时期,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
荔挺出
“荔挺”为兰草的一种,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
养生七宜
一宜保暖
冬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二宜健脚
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三宜多饮
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冬季一般每日补水不应少于2000~3000毫升。
四宜调神
冬天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改变情绪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药。
五宜通风
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六宜粥养
冬季饮食忌粘硬生冷。营养专家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
七宜早睡
冬日要“早卧迟起”。
大雪养生
进入大雪节气,降温幅度会进一步加大。大雪时节,最重要的养生即是保暖,身体暖暖的,气血才会顺畅,才可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
保暖强调的是头和脚。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头部的血管密集,耗氧量大,热量散发也多,研究发现静止状态不戴帽子的人,在环境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30%。
从中医角度来说,头为“诸阳之汇”,也是应该重点做好保暖的部位。
尤其是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的人,头部保暖更加重要,对预防脑卒中等很有帮助。
而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较薄,保暖性很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降低抗病能力,导致呼吸道感染,因此在寒冷的大雪时节,脚部保暖也应加强。
进补适宜
大雪是“进补”的好时节,素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冬季寒冷,合理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抵抗寒冷,但“进补”要因人而异。
一般体质弱、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宜“慢补”,可适当吃些羊肉,同时要多吃蔬菜、水果;
体质较好的人要以平补为主,少吃太过油腻的食物,以防产生内热而诱发疾病。
阳虚体质的人其表现为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经常感冒、心悸胸闷、口淡不渴等,此类人群可吃些温热性食物来保暖,如羊肉、虾、韭菜、胡桃肉等,而鸭肉、香蕉、黄瓜、梨、绿豆、冰糖等凉性或寒性的食物则最好少吃。
若是低热、手足心热、舌红少苔、大便燥结、夜里易出汗、睡眠不好等阴虚者,则需要和温热性的食物保持距离,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类如山药、百合以及甲鱼、黄鳝、泥鳅、淡水鱼、鸽子等才是最佳选择。
通风保湿
室内要经常通风,除了白天开启门窗,让空气对流之外,室内应注意保湿。若房间温度太高而湿度太低,会引起身体不适,极易诱发疾病。冬季室内保湿除了要每日向地上洒些水,或用湿拖把拖地板以增加湿度以外,还可以在散热设施附近放一盆水,让水慢慢蒸发,以保持室内空气湿润。此外,在居室内养几盆花草或是购买加湿器,也可以调节室湿度,使居室内保持空气清新。
出行要慢
伴随着大雪而来的是温度下降,摔伤、冻伤、感冒、交通事故等成为雪天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老年人摔伤以手腕、股骨等处骨折的居多,年轻人则多是软骨组织挫伤。
从预防的角度看,老年人应减少户外活动,出行最好由其他人搀扶。
行人出行时则要尽量放慢骑车或步行速度,避免滑倒。
早睡早起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要“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在“藏”字上下功夫。起居调养宜早眠迟起,并要收敛神气,特别在南方要保持肺气清肃。早晚温差悬殊,老年人要谨慎起居,适当运动,增强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防中风
对于血管弹性差的人,气温急剧变化会带来血压波动,引发中风。寒冷可使人的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增多,导致全身血管收缩。同时,气温较低时,人体排汗减少,血容量相对增多,这些原因都可能使血压升高,促发脑溢血。
因此,
首先要重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动脉硬化等原发疾病的治疗,其次注意发现中风先兆,如突然眩晕、剧烈头痛、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等。
防心脏病
包括心绞痛、心肌梗塞等。隆冬季节与冬末初春为急性心肌梗塞的两个发病高峰期,除了因气温偏低,人体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引起血管收缩外,还因为寒冷会增加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使得血液粘稠度增高,形成血栓,进而阻塞冠状血管。
此外,病变的冠状动脉对冷刺激特别敏感,遇冷收缩,甚至使血管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重者发生心肌梗塞。
天气寒冷时,一些人还会坚持早起锻炼。但由于冬天早上气温较低,空气稀薄,晨练容易导致体内缺氧,血压升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如计划在冬天晨练,建议在早晨起床后先在室内走动走动,做些准备活动,如活动关节、肌肉等,然后再去室外进行适合自己且力所能及的晨练。
因此,
老年人应重视防寒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添衣服、被褥,以防寒冷侵袭还要定期进行心血管系统体检,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溶栓、降脂、扩张血管和预防心肌缺血、缺氧药物。
防消化道溃疡
由于寒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兴奋度增高,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在副交感神经的反射作用下,胃肠调节功能发生紊乱,胃酸分泌增多,进而刺激胃粘膜或溃疡面,使胃产生痉挛性收缩,造成胃部缺血、缺氧,从而引起胃病复发。
因此,
要注意胃部保暖和饮食调养,日常膳食应以温软淡素、易消化为宜,做到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忌食生冷,戒烟戒酒,还可选服一些温胃暖脾的中成药。
大雪节气养生—外法调理
大雪节气,用艾灸来温通经络,更能使气血更好地封藏于肾中。
大雪节气艾灸,调养以养元通+补阳扶正隔药灸为主进行。
艾灸选穴:神阙、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在冬季经常
艾灸足三里
,能把肠胃的虚寒驱散开,胃痛、胃炎也能改善。
艾灸肾俞,太溪
以温阳补肾;
艾灸三阴交、次髎穴
以治疗痛经、宫寒一类的妇科问题;
大椎、关元、神阙
,冬灸夏天不怕热,夏灸冬天不怕冷。
艾灸能祛除寒和虚导致的一切问题,是必不可少的保养大法。
穴位养生保健
冬季养生保健的方法,按摩穴位很重要,推荐两个穴位,保健效果非常好。
大椎穴
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
,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截虐止痫的作用。
按摩方法:先左手后右手,4指并拢放于颈项部,
复斜擦大椎穴30~50次
,若擦后局部发热,则效果最佳。
天宗穴
位于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左手搭上右肩,左手掌贴在右肩膀二分之一处,中指指尖位置即是)。
功效:
舒筋活络,理气消肿。
按摩方法:用双手,由颈下过肩,以中指的指腹按揉天宗穴位,如果可以正坐或者俯卧,可以请他人用双手大拇指的指腹垂直按揉穴位,穴位处有胀、酸,痛感,先左后右,
每次各按揉穴位大约1-3分钟,也可以双侧穴位同时按揉,
刮痧也是可以的。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3-09
03-09
03-09
04-16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