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  一场秋雨一场寒 处暑  一场秋雨一场寒处暑 一场秋雨一场寒

处暑 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度暑出处暑时

秋风送爽已觉迟

日移南径斜晖里

割稻陌阡车马驰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处暑。

处暑,即为“出暑”,指炎热离开的意思。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北方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时分,在冷高压的影响下,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的雨季宣告结束,率先开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每当冷空气来临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风雨过后人们会感到较明显的降温,故有:“

一场秋雨一场寒

”之说。

南方谨防“秋老虎”

在南方地区,刚刚感受到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如果“出伏”以后继续出现“秋老虎”,往往容易形成夏秋连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

处暑习俗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

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

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一般处暑这天,北京人都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吃龙眼

“处暑”到了,“避暑”也就结束了。老福州“处暑”之后不再喝凉茶,而多吃些“补气”、“补血”的东西,老福州习惯吃龙眼,龙眼剥壳后泡稀饭吃。

处暑养生

处暑期间的气候特点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降水少,空气湿度低。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

处暑后防晒不可忘

处暑后太阳的紫外线辐射指数较大,这个时候大家不要因为天凉快了就忽视防晒,千万不要被“秋老虎”伤了皮肤。

在户外时间长了,肌肤容易出现红肿、刺痛、水泡、脱皮等状况。肌肤晒伤要抓紧修复,以舒缓、镇定发红发热的皮肤为先,再使用温和、无刺激的保养品。

项美多层顺透软霜蕴含叶绿素和胶原蛋白提取物,滋润肌肤,增加肌肤弹性;使肌肤水嫩饱满细腻;温和不刺激,没有油腻感,清爽好吸收,缓解皮肤晒伤的症状。

睡眠充足

春困、秋乏、夏打盹。“处暑”期间,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都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也就是“秋乏”,秋乏是一种自然现象。夏天昼长夜短,天气闷热,很多人长期睡眠不足。处暑后天气变凉,就该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坚持早睡早起。

饮食清淡

保持饮食清淡,合理营养。不吃或少吃辛辣类、烧烤类、油腻类等食物。从中医上讲,这些食品容易加重秋燥对人身体的伤害。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和豆制品等。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

坚持管理身体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管理身体。只有体能充足,才能战胜季节交替时身体的不适。

处暑天气转凉后,坚持使用项美管理仪对腹部与脚部的特殊穴位刺激,可以起到温和气血的作用,配合远红外温热疗法,可以疏通全身的血液循环,温通经络、理气和血,提高身体免疫力。

END

排版|项美新生活

文字|网络整理(侵删)

图片|网络整理(侵删)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赞 ( 1) 打赏

评论

9+4=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 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