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虽然已经立冬,但上海仍是一片秋日的景象。秋天是一个黄金季节,在这个季节里,白天渐短、黑夜渐长,大气环流将会有明显的调整。秋季天气的主体表现为气温逐渐降低,“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这种变化又有昼夜温差大、冷暖变化极不规律的特点。进入秋季后,只要身体健康,无论大人小孩,都要适当少穿一些。因为微寒的刺激,可以提高大脑的兴奋性,增加血流量,增强皮肤代谢功能,有利于疾病的预防。但“秋冻”要因个人体质及运动量大小而定,以身体不过于感到冷凉为宜。金秋季节,是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能调节改善心理状态。运动项目宜选择跑步、快步、太极拳、球类等等。
一、秋季养生之道
中医认为,秋主收,燥为秋之主气。在秋季养生中,专家提出:早睡早起、收神“蓄阴”;饮食清润,补益“滋阴”;适量运动,内敛“护阴”;适当秋冻,防病“养阴”;巧用药物,辩证“补阴”的理论。秋季必须注意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1、起居调养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有人对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时间进行过调查研究,发现这类疾病在秋季发病率较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而秋季适当早起,可减少或缩短小血栓形成的机会,这对于预防脑血栓发病有一定意义。
秋燥,常会使人的皮肤和口角干裂,皱缩增多,口干咽燥。还可见毛发脱落增多,大便亦易干结。这时应注意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要适当多吃水果和补充水分。秋令气温多变,因而应多备几件秋装,酌情增减。
2、饮食摄养
秋属肺金,主收。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些酸味甘润的果蔬。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因此秋季在饮食上宜多选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山药、秋梨、藕、鸭肉、柿子、芝麻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秋季饮食除了以酸、润为主之外,还须注意的是,夏季过后,暑气消退,人们食欲普遍增加,加之秋收食物品种丰盛,此时不宜过多进补,以免“饮食自信,肠胃及伤”。
百合莲子芡实排骨汤
百合是润肺、安神、美容、抗癌的滋补佳品,秋季食用更有滋阴养肺的功效,莲子和芡实的矿物质含量非常丰富,食疗功效有养心神,益肾气,健脾胃,此汤还搭配了少许枸杞、玉米、甘草,又补肾又增加了蛋白质的摄入,是一款夏、秋季滋阴、润燥的养生汤。
干莲子50g、芡实50克、百合20g、排骨三根、高汤600ml、姜5g、盐2g、淀粉1g、食用油2ml、枸杞少许、玉米1个、香油1ml。
1、排骨三根、百合洗净掰成小片;
2、排骨用少量淀粉、食用油抓匀腌制15分钟;
3、砂锅中放入高汤、姜片、玉米、去芯莲子、芡实烧开后转效果煮到莲子软、熟即可;
4、放入排骨大火煮15分钟,加百合再煮2分钟,撒上枸杞、加盐调味,关火。
3、精神养生
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尤其深秋之时,草叶枯落,花木凋零,一些人心中常会因此产生凄凉、垂暮之感,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这时人们应该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4、运动护养
金秋季节,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在锻炼时,一方面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另一方面要针对季节特点进行自我锻炼。“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季是收养的季节,运动也应遵循这一规律。运动量不宜太大,不宜剧烈。秋天气候多变,天气渐冷,此时可逐步进行一些耐寒锻炼。
5、保健防病
秋季是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病的多发季节,要做好预防工作。首先要增强自身抵抗力,避免感染呼吸道疾病,另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秋季更加要注意,采取针对性地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秋季燥邪易伤人,除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外,对于确有阴伤之象,表现为口燥咽干、干咳痰少的人,可适当服用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等,对于缓解秋燥有良效。
二、秋季常见疾病
秋天是寒暑交替的季节,由于气候干燥,冷暖多变,人体一时难以适应,极易发生疾病或引起旧病复发,所以古人称秋季为“多事之秋”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入秋后必须注意保健防病。“百拇医药网”评出秋季最常见疾病的前八名,罗列如下:
1、抑郁症
秋季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草枯叶落,花木凋零,到处是一派萧索景象,人会触景生情,而出现凄凉、忧郁、悲愁等伤感情绪。秋应于肺,在志为忧,如再遇上不称心的事,极易导致心情抑郁。为此,古人认为秋季的精神养生应做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注意培养自己的乐观情绪,以理智的眼光看待自然界的变化,或外出秋游,登高赏景,令人心旷神怡;或静练气功,收敛心神,保持内心宁静。
2、伤风感冒
秋天气温变化大,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强。当环境气温低于15℃时,上呼吸道抗病力下降,因此秋天是伤风感冒的好发季节。俗话说“春捂秋冻”,从秋天开始就要进行耐寒锻炼,如用冷水洗脸,多做户外活动,都能有效地增强人体的冷适应能力,减少伤风感冒的发病。在感冒流行季节,要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受传染的机会。
3、慢性支气管炎
气候变化,天气转冷,最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发作。因此,有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人要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增强身体抵抗力,使身体逐渐适应气温的变化。同时,要科学地调理饮食、合理药物防治,要注意改善居室环境,减少烟尘污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发作。
4、便秘、肛裂
秋季气候干燥,人容易出现秋燥现象,尤其便秘患者,更容易加重病情。肛裂患者除了便血以外,经常还伴有肛门疼痛,严重者疼痛可持续数小时,十分痛苦。患者常常试图通过久忍大便,减少排便次数来减轻痛苦,结果反因粪便在大肠中停留时间延长,水分被吸收而变得更干硬,再次排便时对肛裂创口的刺激更大,可引起更剧烈的疼痛。预防肛裂的关键是解决便秘。便秘患者应多喝水,按成年人的生理需要,每天摄入的液体量应达到2000~3000毫升,这在秋季气候干燥时显得格外地重要。饮用的可以是白开水、淡盐水、蜂蜜冲水和饭前饭后的汤水,不宜过多饮用浓茶或含咖啡的饮料。宜多进食一些粗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甘薯、麦片等,因为粗纤维食物能软化大便,增加排粪量,并刺激结肠蠕动。
5、秋燥症
秋季雨少天干,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滋润,人易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燥症,俗称“秋燥症”。秋燥不仅使人感觉不舒服,而且还会诱发许多感染性疾病,如感冒、疖肿、鼻炎等。因此,秋天必须养阴防燥,在饮食上宜常喝开水和菜汤,多吃些生梨、葡萄、香蕉、银耳、青菜等滋阴润肺的食品,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在起居上要做到早睡早起。早睡以利养阴,早起以利舒肺,呼吸新鲜空气,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6、胃病复发
每逢气温转冷便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主要是气温下降,人体受冷后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随之下降,一些原来就有胃病的人常常容易复发,严重的会发生胃出血、胃穿孔等种种并发症。另外,天气转凉,人们的食欲增加,这又会使胃肠道负担加重,因此原有胃肠道疾病的人要注意饮食调养,以温软易消化食物为主,定时定量,戒烟禁酒,避免受凉,并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7、心血管疾病
秋天是心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由于天气变凉,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寒冷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因此,心血管病人要坚持针对服药,坚持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积极防治感冒等,以避免诱发加重心血管疾病。
三,秋季高发疾病预防之道
在这个“多事之秋”,面对各种高发疾病,必须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1、伤风感冒
感冒是常见病之一,特别是老年人由于体质差,抗病力弱,更易患感冒。老年人感冒非同小可,常因感冒引起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胃炎等,同时感冒还可使老年人原有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肺心病等加重,所以老年人预防感冒至关重要。体弱的老年人感冒后,身体不易恢复,甚至体虚症状加重。
预防有道:
1、生活和工作环境要保持空气新鲜,常通风换气,室温不要过高或过低,必要时可用蒸醋法进行空气消毒;
2、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保持快乐情绪,适当运动,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3、要多喝水,勤漱口,注意休息。要合理调整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所谓病从口入,勤漱口可以避免病菌进入口腔,引起疾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4、适当增减衣物,尤其注意头部和呼吸系统的保暖。
针对治疗:老年人感冒后,在治疗上应忌用发汗力强的药物,这样容易发生虚脱。老年人脾胃虚弱,感冒后出现消化道症状,不宜用大剂量苦寒药物,会造成脾胃损伤。用药时,剂量不宜过大,以免造成身体其他不良反应。
2、便秘
预防有道:
(1)应养成每日排一次便的习惯,时间最好选在早餐后20分钟左右。排便时要集中注意力,不要读书或看报,也不要与人谈话,并应将每次排便的时间控制在5~10分钟以内,做到排尽即起,不要养成“空坐马桶”的习惯。
(2)应保持肛门的清洁,在大便后要尽可能地将肛门擦干净,避免粪便残留。另外,在大便后可用温热水清洗肛门,一次洗5~10分钟左右。
(3)应多吃含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及粗粮等,尽可能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引发痔疮,影响排便。老年人每天可在早晨空腹时饮用一杯(约300-400毫升)温开水或淡盐水,这样做能起到润滑肠道、刺激肠管蠕动的作用,有助于老年人缓解便秘。
(4)要注意饮食卫生,积极预防腹泻和便秘等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以减轻肛门的压力。老年人还要注意不可随便使用泻药,因为泻药会使肛门括约肌丧失主动收缩的能力,造成肛门失禁。另外,老年人的咀嚼能力和消化功能都有所下降,应避免吃粗硬的食物,以免在排便时对肛门造成损伤,引起感染。
(5)老年人应避免久蹲、久坐、久站,要勤换体位,加强身体锻炼。
3、心脑血管疾病
秋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据有关资料报告,秋末冬初时节,脑血栓、脑溢血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季节。由于天气变凉,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寒冷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心血管病人要坚持服药,坚持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积极防治感冒等,以避免诱发、加重心血管疾病。
秋季心脑血管病人的饮食护理:
(1)饮食要适量:饮食因人而异,勿太过或不足。过量会消化不良,不足则机体得不到营养。心脑血管病人大多由于活动少,胃肠消化能力减弱,更应注意饮食调节。
(2)注意饮食卫生,软硬、冷热适宜:老年人肠胃功能降低,饮食稍有不慎,容易发生肠胃病,导致合并症发生。
(3)不易偏食,注意营养:尽可能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低糖类,如瘦肉、鲜鱼、鲜蛋等。秋冬季可食牛羊肉,多吃瓜果蔬菜,如西瓜、冬瓜、菠菜等。
(4)定时进食:普通饮食每日三餐,半流食每日5~6次,家人要安排服药时间。
(5)在用药治疗期间,对消化不良的病人,要忌生冷食物如生食或冷食瓜果、蔬菜等,忌食油腻坚果类食物,包括动物油脂及油煎、炸、烤的食物及瓜子等硬食品,这类食物入胃后难以消化,伤胃。对肝阳上亢或抽搐痉挛患者,忌食辛辣发物类食品,如虾、蟹、蚌肉等水产品,火鸡肉、动物内脏及头蹄肉等这类食品多为动风生痰助温助热之品,因此最好不吃。
(6)戒烟忌酒:吸烟对人体危害甚多,可通过损伤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管痉挛,导致血压升高,血管硬化,血栓形成,且降低治疗心脑血管病药物的作用,因此要说服患者戒烟。酒精可导致血管对多种升压物质的敏感性增加,使血压升高,增加心梗,脑梗,脑出血的危险,所以心脑血管病人要忌酒。
营养原则
秋季三个月的饮食总原则:宜少食辛味,多食酸味,即减少食用辛辣口味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多食用口味酸涩的水果、蔬菜。秋季的养生准则与春夏两季截然不同,是以养人体阴气为本。饮食以滋阴润肺,回收阳气为主,即平稳地完成夏冬两季热、冷的交替。多食性温之食,少食寒凉之物,以巩固摄人体内的正气。由于天气干燥、凉爽变化不同,饮食原则可依据节气的变化相应调节。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3-09
03-09
03-09
04-16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