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中医认为,夏季气候炎热,在五行中属火,与人体五脏中的“心”对应。夏季心火最盛,若起居饮食不慎,易伤“心”,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因此,养心是立夏时节养生调理的重点。
多做宁神制怒雅事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也就是说,人的精神活动由心来主管。立夏时节,气温升高,心火渐旺,暑热天气容易使人心浮气躁、易发脾气。当过分激动、紧张,特别是大喜、大悲、大怒时,动脉血管异常收缩,导致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增强,使冠心病患者缺血、缺氧,从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应尽力避免过度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不要参加炒股、打麻将等刺激性较强的活动。只有心理平衡,才能生理平衡。各脏器功能正常,血流通畅,才会远离心梗的威胁。
传统中医主张:“善养生者,不劳神,不苦形,神形既安,胸怀宽阔,使心神得养。”此时,在精神调养方面,应多做些安神静心的事情,如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养花、钓鱼等,这些活动都可以调节情绪、宁神、制怒,让心绪平静、心情平复。因此,在夏季之初,要做好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利维护心脏正常生理功能,平安度夏。
午睡可适当延长
立夏时节,气温升高,日照时间延长,人们的活动量增加。心脏的负荷随之增加,但同时,人们睡眠的时间相对减少。在这一加一减中,人们往往容易感觉疲倦,上班时会出现打瞌睡的现象。而睡眠不足,必然会影响第二天的工作状态。因此,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夏季,是心脏病的高发季节。但有研究表明,有午睡习惯的人患心脏病的比率较低,而没有午睡习惯的人,心脏病发作的几率明显升高。其原因与体内激素分泌有关,午休使激素分泌更趋于平衡。
研究发现,好的睡眠不仅让人一天精神百倍,在夜晚进入深度睡眠时,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并且平稳,心脏也会得到很好的休息。因此,立夏作息,首先应做到起居有常,尽量保证晚上11时前上床睡觉。其次,应注意卧室通风、凉爽,但不宜当风而睡,以免着凉。还有,要保持心情平静,避免睡前饮浓茶、喝咖啡,或观看紧张刺激的电视、电影,也要避免睡前背诵记忆、过度思考,以免入睡困难,影响睡眠质量。
口渴勿一次大量喝凉水
入夏后,气温升高,暑热渐盛。人们出汗较多,身体脱水,常感疲劳、口渴。因此,纳凉避热、经常饮水,是这一时期的通常做法。但饮水过多冲淡了胃酸,影响了脾胃的消化功能,又易出现食欲下降。特别是运动出汗后身热难耐,人们常常喜欢喝冰水,这会进一步损伤脾胃,引发腹痛、腹泻等胃肠道不适。而且,由于短时间内饮用大量冰饮料而诱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者,临床上屡见不鲜,必须引起重视。
因此,即使出汗多、口渴,也宜少饮多喝,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加重胃部负担。如果出现食少便溏、舌苔黄腻、口干口苦等湿热症状时,可适当多吃一些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仁、冬瓜、丝瓜、黄瓜、鸭肉等,清热而不伤阳,利湿又不伤正。
入夏之后食欲欠佳,还可经常喝点粥,如薏仁小米粥、扁豆茯苓粥等,既可健脾养胃,又能利湿化浊,可谓一举两得。
对于心脏病人而言,喝水更需因人而异。当患者表现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时,每天需适当增加水的摄入量,以免血液黏稠度过高而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但当患者表现为心脏功能衰竭时,则不宜喝水过多。因为喝水太多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病情加剧。
三道食疗方有利养心
甘草酸梅汤:
甘草10克、乌梅20克。甘草、乌梅放入煲内,加水适量,水煎15分钟后放温饮用。可酸甘化阴,生津敛汗,适合汗出较多、食欲欠佳之人。
扁豆茯苓粥:
白米100克、扁豆30克、白茯苓30克、陈皮5克。白茯苓捣碎,扁豆、陈皮洗净,白米淘洗干净,将上述材料一同放入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慢煲至粥成,加盐调味即可食用。健脾利湿,理气开胃,适合脾虚湿重、食欲欠佳之人。
枣仁宁心汤:
酸枣仁30克、白茯苓30克、元肉10克、生姜3片、红枣5枚、陈皮5克、猪瘦肉500克,将上述材料洗净后一同放进煲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食用。可养血补虚,宁心安神,适合劳神透支、心血不足、心悸失眠之人。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3-09
03-09
03-09
04-16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