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4日星期五
处暑末伏转时令,
滋阴润肺多出行。
饮食调整多养生,
身心皆怡尽欢情。
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一转眼就迎来了处暑节气,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你知道处暑节气的由来及习俗吗?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在这个时期身体很容易出现问题。处暑节气掌握正确的养生方法很重要,如何做才是对健康有益的呢?在饮食上又该如何调整,吃什么更有利于身体健康,五和养生堂为您详细介绍处暑节气的相关知识。
食材选择
虽然意义上秋季已经来临,但是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只是不如夏季的炎热而已。这时候的天气多变的凉爽干燥,所以人们养生也要适时做出调整,以适应季节的变化,处暑养生应该吃些什么呢?
养生食谱
1.木耳粥
材料:
黑木耳30克,粳米10克,大枣3~5枚,冰糖适量;
做法:
先将黑木耳温水浸泡半天,洗净后待用。粳米与大枣同煮,煮沸;
适用于痰中带血、慢性便血、虚劳咳喘、痔疮出血及眼底出血者。
2.鸡蓉鹌鹑蛋
材料:
鹌鹑蛋20只,鸡胸肉150克,火腿10克,鸡蛋3只,鸡汤500毫升,料酒30克,味精1克,精盐2克,湿淀粉50克,食用油80克;
做法:
鹌鹑蛋煮熟剥去壳,鸡蛋去黄留清,鸡胸肉洗净剥去筋打成蓉泥,放入碗中,用料酒、精盐1克、湿淀粉15克、蛋清和30毫升清水搅匀调成鸡蓉。净锅置火上,注入鸡汤,放入鹌鹑蛋、精盐、味精1克烧开,用35克湿淀粉勾芡;把鸡蓉徐徐倒入搅匀,待鸡蓉受热稠浓时放入油渗进鸡蓉,盛入大平盆,撒上火腿末,即成;
功效:
适用虚劳赢瘦、中虚少食、消渴者。中老年人常食,能抵抗衰老。
3.莲子牛肚
材料:
莲子40粒,牛肚1个,香油、食盐、葱、生姜、蒜、酱油各适量;
做法:
将牛肚洗净,然后把去心的莲子装在牛肚内,用线缝合,放锅中加水清炖至熟。熟后待冷,将牛肚切成丝,与莲子共置盘中,葱、姜、蒜洗净切成粒,加酱油、香油拌匀,即成;
功效:
适用于病后体虚、小儿疳积、尿频、虚烦不眠、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少便溏、虚劳消瘦者。
处暑时节宜安静
早睡早起三招应对秋乏
“处暑养生应安静性情,早睡早起。”处暑是一个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时至处暑,虽然白天天气仍然炎热,但早晚已有凉意,秋燥也逐渐明显,此时养生也要适当调整。
俗语说,春困秋乏。那么我们该如何解除秋乏?
1.要保证充足睡眠
改掉夏季晚睡习惯,争取晚上10点前入睡,以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为好,并保证早睡早起。另外,适当午睡也利于化解秋乏。
2.解秋乏还可以通过饮食来调整
保持饮食清淡,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物。多吃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西红柿、辣椒、茄子、马铃薯、梨等;多吃碱性食物,如苹果、海带以及新鲜蔬菜等。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及豆制品等。
3.加强锻炼
锻炼以早晚为好。伸懒腰也可缓解秋乏,特别是下午感到特别疲乏,伸个懒腰就会马上觉得全身舒展。室内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斑马叶橡皮树、文竹等绿色植物。这样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氧含量。
处暑习俗出游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孤魂;而主体则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放河灯
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愿好朋友秀色青山争入户,祥光瑞日正临门!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3-09
03-09
03-09
04-16
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