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来早,万物萌发的时节,“随风潜入夜”的不仅仅只有暖意,还有一种“恼人”的“精灵”——花粉。
据北京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花粉研究室每日花粉浓度监测发现,
北京地区已从2月21日起进入春季花粉期,并将在3月中旬进入高峰期。
随之而来的,是花粉过敏患者的骤增。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门诊就诊治疗患者在3月1日达到336人次,是2月21日前的一倍还多。
花粉浓度数据是怎么得来的?花粉监测工作有什么意义?花粉过敏症该怎么防治?近日,记者走进世纪坛医院变态反应科的门诊诊室和花粉研究室一探究竟。
进入花粉期门诊患者翻了一倍
“大夫,我最近症状太严重了,不出屋还好,一出屋就上不来气儿,班儿都没法上了!”3月2日,变态反应科主任王学艳的诊室里来了一位重度花粉过敏的患者柳先生,全身荨麻疹,眼睛红肿到睁不开,最难受的是鼻子堵着没法呼吸。柳先生说,这段时间,他每一天都生活在痛苦中。“最开始只是打喷嚏、流鼻涕,这几天情况越来越严重,逐渐发展到因呼吸困难而被送往医院急诊科抢救。”
经询问,王学艳得知,柳先生是一位在公园工作的园林工人,普通人眼中美好的工作环境对于一位花粉过敏的患者来说,堪称“噩梦”。花粉过敏症状正在全身“暴发”,柳先生显然不适合继续坚持工作。王学艳安排柳先生进行过敏原检测,并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他开具了诊断书,建议他暂时请假在家休养。
“对于花粉过敏的患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王学艳说,由于北京进入花粉期,近日门诊就诊数量有了明显增加。3月2日,到了下午近两点半,王学艳才把挂上午号的患者全部看完。而此时,在变态反应科的4个诊室外,许多患者仍在排队等候就诊。
而北京是在哪一天进入花粉期的呢?王学艳翻开了一个花粉监测记录本。2月21日,那是一个非常晴好的周日,气温一度达到20摄氏度,让京城的人们骤然感受到了融融春暖的气氛。这一天,花粉研究室从空气中监测到花粉总数达每千平方毫米310粒。其中榆属花粉达每千平方毫米234粒,为当时空气中飘散的主要致敏花粉,同时监测到的还有杉科花粉、柏科花粉等。也是
从2月21日开始,变态反应科的门诊量逐渐递增,提示着北京地区已经进入春季花粉期
在经历了短暂的降温天气后,气温又逐步回升,到了2月27日,空气中的花粉浓度进一步上升,达到了每千平方毫米502粒。此后几天,变态反应科门诊量有了显著增加,“门诊量最高的一天为
3月1日,当天变态反应科门诊就诊治疗患者达336人次,数量是2月21日之前的一倍还多,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来看花粉过敏症的
。”王学艳说。
王学艳介绍,随着气温的回升,空气中的花粉浓度将逐步增加。根据花粉研究室的预测,北京地区将在3月中旬进入花粉高峰期。“每年的3月中旬至4月中旬是春季花粉高峰期,我们的变态反应科也将迎来就诊患者数量的小高峰。而随着花粉浓度的增加,患者的症状也会更加严重。”
人工阅片,高峰期读数就要读一天
花粉研究室到底是怎么监测花粉浓度的呢?研究室的工作人员宁慧宇带领记者来到世纪坛医院罕有人至的区域——楼顶。在这里,竖立着一高一矮两台花粉采集设备。高的有1.8米左右,矮的在1米上下。
“矮的叫‘座式采样器’,高的叫‘伞篷式采样器’。它们的基本原理是相似的,都是依靠重力采样。”采样器上部设置了一个金属“棚顶”,下面是一个金属托盘,托盘上则放置着一个约20平方厘米的采样载玻片。“载玻片上涂了薄薄一层粘附剂,当空气中花粉由于自身重力随风飘落,就会被粘附在采样载玻片上。”宁慧宇解释。
每天早晨8点,宁慧宇会准时来到楼顶,将前一天放置的载玻片取下,并放置上新的载玻片。此后,她带着采集好的样本回到研究室,开始一系列的“解读”程序。她点燃酒精灯,将载玻片加热,并将主要成分为琼脂和碱性品红的染色剂“化开”,滴在载玻片上。之后,她将盖玻片覆盖在采样载玻片上,进行充分染色,接下来就可以“阅片”了。
宁慧宇将染好颜色的采样载玻片放置在显微镜下,慢慢调试,仔细寻找。不一会儿,花粉们慢慢“现身”了。微小的花粉在放大了100倍之后,呈现出了各自不同的美丽形态。“你看这一粒,它是榆属的花粉。”这粒榆属植物的花粉呈扁球形,有5个孔,表面有脑状纹饰。“这一粒是杨属的花粉。”显示屏上出现了一粒跟刚才的榆属花粉形态十分类似的花粉,在普通人眼中它们区别甚微,但在专业的研究人员眼中,它们却大有不同。“你看,它表面的纹饰并不是脑纹状的,而是颗粒状的。更明显的是,它没有萌发孔。”宁慧宇解释道。
显微镜下的世界是奇妙而美丽的,但对于研究人员来说,花粉监测的过程也是辛苦、繁琐的。为了监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花粉数据的监测采用人工读数的方式完成。“
现在还没到花粉高峰期,载玻片上的花粉颗粒要对着显微镜一点一点找、一粒一粒数。
而一旦进入高峰期,满屏幕都是花粉粒,读数、分类、记录,就是一个非常繁重的工作了。”宁慧宇说,在每年的高峰期,一片载玻片上通常会有1000到2000粒花粉,最高甚至可达3000粒,有时上午8点拿回的采样片,到下午下班时还没数完。
花粉监测的意义在于“精准施治”
作为北京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主任委员,
王学艳带领研究团队在全国一共设置了27个花粉监测点,而其中北京的监测点分布在怀柔、房山和北京世纪坛医院三处。
根据多年的“追踪”,北京地区春季引起花粉过敏的植物主要有柏科、榆属、杨属、柳属、洋白蜡属、悬铃木属、桦木属等。这些监测内容,研究室会定期通过医院的平台向公众发布。而对于普通公众来说,花粉监测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王学艳说花粉监测的意义在于精准施治。她谈起了这些年,花粉过敏在治疗上的变迁。“过去对于花粉过敏的患者,主要是在发病期通过药物控制,严重者需要口服或注入激素缓解症状,治标不治本。
近些年,过敏疾病有了新的诊治方法。出现过敏症状的患者首先要明确病因,进行过敏原的检测。急性期对症进行药物控制,到了症状的缓解期,则需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以达到‘治标又治本’的疗效。
对于医生来说,在进行变态反应过敏原检查的过程中,只有充分掌握当季花粉种类,再结合病人发病时间和症状,才能精准确定需要进行检测的项目。“我们也发现,有些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过敏原检测时,容易出现检查项目和病人病情‘不对症’的情况。这既是对医疗资源的浪费,也容易耽误病情的治疗。”
而对于患者来说,
只有掌握自己过敏花粉的种类和这些花粉每年流行的时间,才能更好地进行提前预防
王学艳说,许多人对花粉症的认识还存在误区。由于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与感冒类似,有些患者将花粉过敏症误认为感冒,而存在误用、滥用抗生素进行消炎治疗等情况。事实上,
花粉过敏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时间性,持续时间至少在三周以上,不伴有发烧和全身中毒的症状。“如果某一种症状有规律的反复出现,要高度注意是不是过敏了。
王学艳提醒,
花粉过敏患者一般提前一周到两周采取戴口罩、戴防护眼镜等防护措施,并及时对症用药,可以避免过敏症状急性发作
。而目前,对花粉过敏患症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特异性免疫治疗,即在查明患者过敏原后,为其注射相应抗原进行脱敏。“
这个是一个长达两到三年的治疗过程,但坚持下来,70%至80%患者的病情都会得到有效控制,一般不再发病或减轻症状、减少用药,同时还可以降低过敏性鼻炎发展成哮喘的比例。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10-28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