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颅神经疾病
,其人群患病率为182人/10万,年发病率为3~5人/10万,多发生于成年及老年人。但是,WHO最新调查数据显示,
三叉神经痛正趋向年轻化,人群患病率不断上升
严重影响
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工作和社交,也增加了医疗支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又称特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剧烈疼痛,呈电击样、刀割样和撕裂样剧痛,突发突止。每次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十秒,间歇期完全正常。疼痛发作常由说话、咀嚼、刷牙和洗脸等面部随意运动或触摸面部某一区域(如上唇、鼻翼、眶上孔、眶下孔和口腔牙龈等处)而被诱发,这些敏感区称为"扳机点"。为避免发作,患者常不敢吃饭、洗脸,面容憔悴、情绪抑郁。发作严重时可伴有同侧面肌抽搐、面部潮红、流泪和流涎,又称痛性抽搐。
近期,小编读到一篇文献是“高压氧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
文献结论:
经过10次高压氧治疗产生了快速起效、剂量依赖和持续时间长的镇痛效果,表现为将患者疼痛保持在最低限度所需的卡马西平剂量减少,可持续60天;并降低了疼痛评分,镇痛作用可持续6个月左右。
患者信息
纳入42例被诊断为特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这些患者服用卡马西平治疗超过3个月,卡马西平的剂量使患者的疼痛保持在最低限度。
将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组(n=20)和高压氧对照组(n=22)。
42名患者中男性占19%(8人),女性占81%(34人)。参与者的年龄从40岁到7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6.5±7.6岁。
自第一次出现三叉神经痛症状以来的时间从2年到20年不等,平均病程14.6±5.1年。
效果评估
通过计算将患者疼痛控制在最低限度所需的卡马西平日剂量变化和用于患者自我评价的疼痛视觉评分评分来确定高压氧治疗的效果。
高压氧组
1.8ATA,加压20分钟,稳压吸纯氧35分钟X2次,中间休息5分钟,减压25分钟,每天1次,连续10天高压氧治疗。
对照组
所有环境、操作和治疗时间均和高压氧组相同,从而使参与者不知道自己具体是何组患者。
每次治疗开始时经历了短暂加压到1.1ATA,而后缓慢减压到1.03ATA,在此压力保持到剩余的治疗时间,呼吸空气(大约21%氧气),在每次治疗结束时,在大约5分钟内将压力缓慢增加到1.1ATA,然后将气室减压。
REC
高压氧组相关结果
经过10次治疗结束后进行评估,
高压氧组所需的卡马西平剂量显著减少,这种状态至少持续60天
高压氧治疗后60-90天
,卡马西平剂量恢复到对照水平。
疼痛视觉评分显示,60%-75%高压氧患者疼痛减轻,且这种
镇痛作用在治疗后持续6个月左右
对照组结果
15%-20%接受高压氧假治疗的患者所需的卡马西平剂量也略有减少。
疼痛视觉评分显示,20%-30%接受高压氧假治疗的也经历了疼痛症状的显著减少(VAS评分降低>2)。
综合结果
虽然部分心理效应可能有助于这些患者的疼痛缓解,但通过两组数据分析
高压氧治疗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缓解疼痛症状的方法。
小编说
1、这篇文献有基础实验和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是高压氧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基础实验是高压氧可减轻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神经病理性疼痛,高压氧的镇痛作用可能与神经保护、抗炎和抑制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活动改变有关。
2、高压氧治疗相关机制:
高压氧疗法可能通过减少组织水肿和缺氧,改善微循环,促进微血管和神经组织的再生,抑制炎症反应,并诱导对氧化应激的适应性保护来保护受损的神经组织。神经病理性疼痛最初是由神经损伤引发的。损伤的神经及其邻近的神经元和非神经细胞在背神经节中有炎症和脱髓鞘现象。因此,我们推测高压氧镇痛作用的机制可能包括最小化和保护受损神经免受进一步损伤,逆转或中断损伤诱导的伤害性信息传递,抑制继发于神经损伤的炎症反应。我们的结果表明,高压氧治疗可以抑制压迫损伤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这支持了抑制炎症的可能性,因为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可以在脊髓中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从而增强和延长持续的疼痛状态。高压氧治疗越早,炎症抑制越早,镇痛效果越好。高压氧治疗也可能通过抑制这些疼痛信号通路来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这些信号的抑制也可能次于止痛效应和/或炎症反应的抑制等。
3、国外《三叉神经痛》书籍病理生理章节指出:
三叉神经痛
患者的受到冗长血管压迫的三叉神经背根,发现在压迫点存在局部的
脱髓鞘改变
,在多发性硬化导致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也发现类似的轴突脱髓鞘改变。
4、小编认为
,高压氧治疗对轴突脱髓鞘改变是可以起到治疗作用的,
综合上述机制,高压氧治疗可应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
参考文献
[1]GuN,NiuJY,LiuWT,etal.Hyperbaricoxygentherapyattenuatesneuropathichyperalgesiainratsandidiopathictrigeminalneuralgiainpatients[J].EuropeanJournalofPain,2012,16(8).
[2]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上海交通大学颅神经疾病诊治中心.三叉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外科杂志,2015,53(9):657-664.
[3]KennethF.Casey,PeterJ.Jannetta.trigeminalneuralgia.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7
10-28
03-07
03-07
03-07
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