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归经】
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
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久痢滑肠,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
乌梅消恶肉
《神农本草经》记载,
乌梅去死肌恶肉,清黑痣。
有个病人,腿上长一个疮,这疮既暴不出来,也不红肿,日久后变成一块死肉,这块死肉,几个月都消不了。
老爷爷说试试外用乌梅,古人认为,梅能消肉。
病人说,怎么用乌梅呢?
老爷爷便找出《刘就子鬼遗方》,里面记载,
乌梅烧为灰,打粉敷在上面,治疗一切恶肉、疮痍。
这病人用了几次后,果然恶肉消尽,足见此外用方之灵验。
老爷爷说,用乌梅来治疗疮痈死肉,古代用得很多,有个叫做杨起的人,患疮疡,久治不愈,后来经人介绍,用乌梅就治好了。后来杨起就潜心研究本草,著有《简便方》一书,非常出名。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简便方》记载,起臂生一疽,脓溃百日方愈,中有恶肉,突起如蚕豆大,月余不消,医治不效。因阅《本草》得此方,用乌梅肉烧灰存性,研敷恶肉上,试之一日夜去其大半,再上一日而干,乃知世有奇方如此。
消暑解渴的中药饮料——酸梅汤
夏日炎炎,烦渴的病人多,冰冻饮料就卖得很好,可贪凉饮冷,虽然能图一时之口快,但随后却腹痛拉肚子的病人比比皆是。
这个病人就反复尝到贪凉阴冷的害处,但他又不得不喝些解渴的饮料,因为一到夏天,他就要干各种重体力劳动,汗出如洗,湿透内外衣,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就中暑生病。
他问,大夫,有没有好的中药饮料,可以消暑解渴?
老爷爷说,你问对了,中医古籍里有个古老的酸梅汤,是以前进贡给皇帝消暑解渴饮料,在御膳房里头特制,专门用于夏日烦渴汗多。后来这古老的方子便流传到了民间。
这病人说,大夫,那你快告诉我这饮料是怎么配制,我那工程队里头大把工友都需要。他们长期喝冷饮,喝到拉肚子,反而没力干活。
老爷爷说,放心吧,这酸梅汤喝了不仅不会拉肚子,还能健胃消食,生津止渴,除烦解暑。
随后老爷爷便教他熬酸梅汤,用
乌梅、桂花(或山楂)、甘草,三味药比例为3:2:1
,这酸酸甜甜的酸梅汤,很快能够收敛浮热,引气归元,生津止渴,是夏天最健康的消暑解渴饮料,比冰箱里头的各类凉饮,对身体健康要有益得多了。
自从这人得到酸梅汤的配方后,在炎炎夏日里头,工友们都能喝到可口的药汤,吃后神清气爽,干活更有劲,而且中暑的人都少了。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刘鸿恩经验历代医家中最擅长应用乌梅的当数清代名医刘鸿恩,人称“知梅学究”。他对乌梅的应用诀窍有五。
一是治肝症。他指出:“乌梅最能补肝,且能敛肝,功效甚大,凡肝经病证,用之皆效。”并说:“乌梅毫无邪性,可以多用,可以独用,可以与一切补剂并用。”
二是治久痢体虚者,曾经用独梅汤(大乌梅五个煎汤,白糖五钱为引冲服),“愈病无数”,并称赞“惟独杨梅汤能舒胃气于独绝。”
三是治消渴病,用
乌梅四物汤
乌梅、当归、生地黄、熟地黄、白芍
上消加天花粉,中消加甘草,下消加麦冬
,他的体会是“惟此能续阴气于垂尽,以此滋之补之。”
四是治咳喘甚者,“宜独参汤合独梅汤,当阴阳将脱之候,得阴阳交济之功。”
五是治疗胃气痛,用
乌梅甘草汤
(大乌梅肉五个,甘草五钱),往往一服即愈。为此,他还援引其友人任玉如治心痛(即胃气痛)歌:“三个乌梅两个枣,七个杏仁一起捣,加上一杯黄酒饮,不害心痛直到老。既治且防,屡屡施之,甚有捷效。”
乌梅治久痢
有一个病人,老是拉肚子,肛门都脱出了,两三个月都没治好。吃的汤药药物多达数十味,真是集止泻固肠于一体,但却不能如意。
老爷爷说,试试用一味乌梅捣烂跟醋一起服用。
病人不太相信,就这么简单的一招,能够治他疾病。
老爷爷说,有时复杂的方子疾病搞不定,简单的却有效。在《医说》里记载,曾鲁公久痢下血,一百多日,国医都不能治,后来就用一个民间草药方,以盐水乌梅肉一枚研烂,配合腊茶,加到醋里服用,一啜而安。还有一个大臣,也同样下痢出血,也用乌梅、灶心土之物,打粉茶调,立效。
小指月说,难怪陈士铎《本草新编》上说道,乌梅止痢,每有速效。
这病人就想到,既然古籍早已有之,姑且一试。谁知吃一次,下血就止,吃三次,大便正常,不脱肛了。
花了一屁股的钱,做各类检查,不知吃了多少药,最后居然凭着一个民间草药方,费不了几块钱,就把病拿掉。
老爷爷说,开锁的钥匙不需要金银,就那一点小铁片,也不需要重锤巨斧,就那一丁点的钥匙,一触即开,一点即安。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朱良春经验乌梅性虽酸涩亦主暴痢乌梅味酸、性微温,有收涩、生津、安蛔之功。张仲景之乌梅丸,为蛔厥而设,方后注云“亦主久痢”。对于暴痢,一般多避忌之,唯恐酸收敛邪也。考诸方书,乌梅亦主暴痢,如陶弘景《补阙肘后方》治天行下痢,用黄连1升,乌梅20枚(炙干)同捣为末,蜜丸,如梧子大,1服2丸,日3服。
《千金要方》名之为“乌梅丸”,治暴痢、新痢,而且说其效甚捷,“服之无不瘥”。由斯观之,则乌梅亦可用于暴痢矣。究竟乌梅是否可用于暴痢,是一个颇堪探讨的问题。朱老认为,梅占春先,得生发之气最早,味虽至酸,然与兜涩之品不可同日而语,且痢疾杆菌在酸性环境中不易繁殖,故用之有效而无碍,不必拘于前人酸收之说。从临床实践观之,赤痢或痢之赤多白少,似更宜于用乌梅,可用乌梅与黄连配伍用之,取其酸苦泄热,兼能清肠燥湿也。若单用乌梅(烘干),研粉吞服3—6克,或以乌梅配木香入汤剂亦效。
蛔虫腹痛
有个病人顽固腹痛,反复发作,有时犯病的时候,深夜痛醒,辗转不安,严重时,一两日都不能进食。终日烦躁不止,偶尔舒缓,一吃东西又加重。在医院检查,肝胆胃肠,都没明显器质性病变,遂诊断为胃肠神经官能症。
可空有诊断,却无治疗效果,病人苦不堪言,有一次,腹痛剧烈,急来竹篱茅舍,小指月摸他脉弦紧而硬,便说,腹痛用芍药。
老爷爷说,那就用芍药甘草汤,重用芍药80克,甘草40克。
结果药吃下去,腹痛减轻,虽然没那么剧烈疼痛,但仍然绵绵作痛。
小指月说,这么厉害的芍药甘草汤,专治疗腹中各类绞痛都治不好,这是什么问题呢?
病人来复诊时,老爷爷便用手撑开病人眼睛,发现病人白睛有些斑点,心中便了然,说,指月,这个腹痛,有可能是肠道寄生虫引起的。
小指月说,难怪了,我看以前医生又既是六君子汤,又是少腹逐瘀汤,还有四逆散等各种调气活血补虚的汤方,都没有效果,却没有考虑到还有虫邪为患。
老爷爷说,试试用乌梅汤。结果病人服一剂乌梅汤,腹痛得安,便觉吃对药了,连服七剂,多年的腹痛遂愈,再随访,便不再犯病。
老爷爷说,肠道寄生虫也会引起腹痛,比较容易漏诊,所以对于一些顽固的腹痛,必须要想到这里,而中药的乌梅丸,就是专治蛔虫腹痛的特效汤方,如果觉得乌梅丸难以配制,就可以直接到药方买肠虫清的药片,吃几次就会好。
小指月说,看来腹痛并没有固定的药,找出腹痛的原因,才有助于真正治疗,不然的话,空有名方古籍灵丹妙药,也不能够在临证中获取好的疗效。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江尔逊经验江老认为,初业医者慨叹经方难用,其实是不熟悉仲景的原文。他本人善用经方,其最成功的一条经验就是熟背原文。如他曾治某患儿,麻疹后阵阵心烦,初认为疹后余热,予养阴清心之方罔效,烦躁益频。每见家人进餐即索食,甫入口,则烦躁顿作,须臾自动停止。江老玩味经文,忽然悟曰:此乃蛔厥,因《伤寒论》厥阴病篇描述蛔厥的特征是:“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遂按方证对应,予乌梅丸去辛温之品,加驱虫药。服一剂,大便下如污泥。便内挟虫,从此烦躁止矣。他所治愈的不少蛔厥,均是既不腹痛吐蛔,亦不厥逆,却与“静而复时烦,须臾复止”的描绘相合。故信手拈来乌梅丸,方证对应,敏收捷效。
乌梅拾珍
1、刘尚义经验乌梅治崩漏一例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陈某,女,19岁,17岁月经初潮,两月或三四月一至,量多,每次月经来潮,都要睡卧少动,经量稍减,继则打止血针,如此缠绵20~30天方休,最为所苦。这次月经已行3日,量多色红,所喜胃口尚好,眠食二便如常,舌苔薄白,脉弦有力。有一偏方,窃思组织谨严,配伍合理,深得中医治方之妙,系用乌梅500g,陈醋250g,再加水同熬,俟水分蒸发大半,再加醋至原量,煎至极浓,用干净纱布滤去渣即成,开水加白糖冲服1汤匙。瓮安缺乌梅,病家愈病心切,专程去都匀买回乌梅,如法操作炮制,服用时,月经已是第8日,诚如偏方所言,“治妇女崩漏,效如桴鼓,屡试屡验”。日服3次,第2日经量渐少,3日全止,为调经计,嘱患者下月该行经时以焦山楂60g煎水加赤砂糖兑服,此为张锡纯氏“女子月信至期不来,方用焦山楂30g煎水加赤砂糖兑服”的经验,服三四剂后,月事行动,经行4日后,又开始服用乌梅醋煎膏,2日后经水顿止。下月再服山楂红糖煎,经三四日,再服乌梅醋煎膏,如此反复治疗3个月,月事渐调。随访4个月,月经正常。
功能性子宫出血症,临床多见。除用人工周期外,中药调治殊属棘手。乌梅醋煎膏深得“酸甘化阴,阴生阳长”之妙,有尽剂血止的作用,此等“药物不取贵”,“下咽即能去病”,“山林、僻邑,仓卒即有”的“贱、验、便”的偏方,值得推广使用。
指月按:用乌梅来止咳止痢,人皆知之。可用来止崩漏下血,世人就少用。可乌梅止下血之功却尽载于古方。比如妇人良方记载,治妇人血崩,用乌梅汤调服乌梅烧灰研成的粉末,遂愈。《济生方》跟《本草纲目》都记载,治疗大小便出血不止,用乌梅烧灰存性,用醋调成丸,米饮服下,也能迅速止血。可见乌梅跟醋搭配,所收止血,古人早已用之。
2、欧阳勋经验
乌梅茶治疗尿路感染
,一般3~5天可愈,无副作用,简便易行。用法如下:每天取中药乌梅50g,放红糖一匙(白糖亦可),用开水冲泡,当茶作饮,令其频饮频尿,至病愈为止。据现代医学研究,乌梅具有抗大肠埃希菌、绿脓杆菌等作用。频饮乌梅茶,一方面会大量排尿,冲洗病灶,另一面又具有抗菌作用。
指月按:把尿路感染当成虫蚀为患,把细菌当成蛔虫一样看待,虫得酸则静,再配上大量频繁饮水,能迅速冲洗尿道,同时乌梅酸软能令筋脉松软,有助于尿浊排尽。
3、石恩骏经验
乌梅祛死肌,蚀恶肉之功
,首见于《本经》。石氏认为,凡死肌恶肉,类同各部位增生之息肉。石氏常将乌梅广泛运用于声带息肉、胆道息肉、胃息肉、肠道息肉、子宫息肉等疾患中,并认为死肌恶肉,多系痰瘀凝结,故临证时恒以本品为主药,配合消痰祛瘀之品为治,创制了治疗各种息肉之基础方(乌梅30g、生薏苡仁30g、威灵仙15g、僵蚕10g)。
然息肉有不同病机,故需加减用药。如声带息肉,常配合生地黄、玄参、麦冬、桔梗、甘草;胃息肉配合党参、白术、茯苓;肠道息肉配合大血藤、黄连;胆道息肉配合柴胡、白芍、香附等。惟息肉类疾病之治疗费时较长,持之以恒始可收稳定彻底之效。
熊某某,女,38岁,农民。右上腹胀痛3年,常感口苦,恶心,舌淡苔白腻略黄,脉弦滑。B超示:多发性胆囊息肉。此痰瘀凝结,肝郁气滞之证。处方:乌梅30g,生薏苡仁30g,威灵仙15g,僵蚕10g,柴胡10g,白芍10g,延胡索10g,郁金10g,甘草5g。连服5剂,右上腹胀痛、口苦、恶心感减轻。将上方制成散剂,长期服用,以冀治愈。
指月按:将乌梅能消外在赘肉的作用,引到消里面息肉,足见中医内外之理相通应的思想,所以现在也有用乌梅来减肥瘦身。不过必须因病人寒热虚实而辨证用之,不能只看到它消恶肉的作用。如果脾虚不能长新肉,就要重用白术疗死肌,健脾气。如果腐浊排泄不尽,就可加山楂、木香、枳壳之品,开胃通肠,给邪以出路。这都要因人因病而异。
4、《太平圣惠方》记载,治小儿头疮,积年不愈,乌梅肉烧灰研细,以生油调涂之。
指月按:乌梅捣烂或炒炭,研末外敷,可消疮毒,最善治胬肉外突,头疮。譬如《中医验方汇选》记载,有个妇人足掌生了
肉刺,俗称鸡眼
,在医院治好了又复发,后来用乌梅肉加醋捣烂,同盐水调成软膏,洗干净脚后,用小刀把鸡眼表皮割去,用这膏药贴上去,外裹纱布,贴三次就好了。而这鸡眼也属于恶肉,死肌,所以用乌梅能去恶肉。
5、《杂病广药》记载,一进士,经常牙龈出血,用各种方法乏效,后来用乌梅肉,捣成大丸,含在牙龈容易出血之处,吃了几丸后,就很少再出血了。
指月按:乌梅其性酸收而涩,能迅速令得局部肌肉收敛,一收敛血就止住了。
图文来自网络,侵删。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