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汤
来源:《医方集解》引《太平惠民和济局方》。
别名:
泻肝汤(《类证治裁》卷四)、
龙胆泻肝丸(《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功用:《方剂学》: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主治:
1.《医方集解》引《太平惠民和济局方》:肝胆经实火、湿热,胁痛耳聋,胆溢口苦,筋痿阴汗,阴肿阴痛,白浊溲血。
2.《疡科心得集》:鱼口下疳,囊痈。
3.《中风斠诠》:阴湿热痒,疮疡溲血,脉弦劲者。
组成:龙胆草(酒炒),黄芩(炒),栀子(酒炒),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酒洗),生地黄(酒炒),柴胡,甘草(生用)。
方论:
《医方考》:肝者,东方木也;色青者,肝病而色自见也;肝主筋,爪者筋之余,肝热故令爪枯也;口苦者,胆为肝之府,咽为之使,胆热则汁上溢于咽,故令口苦也;肝主筋膜,筋膜干则燥而挛急,挛急则手足不用,故曰筋痿。是方也,黄芩、黄连、山栀、胆草,皆足以泻心火;君之以柴胡,则能条达乎肝胆矣;木盛而兼燥金之化,故令以养筋而润燥;若生甘草、人参者,所以养乎阳气也,经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是故用之。
2.《医方集解》:此足厥阴、少阳药也。龙胆泻厥阴之热,柴胡平少阳之热,黄芩、栀子清肺与三焦之热以佐之,泽泻泻肾经之湿,木通、车前泻小肠、膀胱之湿以佐之,然皆苦寒下泻之药,故用归、地以养血而补肝,用甘草以缓中而不伤肠胃,为臣使也。
3.《重订通俗伤寒论》:肝为风木之脏,内寄胆府相火,凡肝气有余,发生胆火者,症多口苦胁痛,耳聋耳肿,阴湿阴痒,尿血赤淋,甚则筋痿阴痛。故以胆、通、栀、芩纯苦泻肝为君;然火旺者阴必虚,故又臣以鲜地、生甘,甘凉润燥,救肝阴以缓肝急;妙在佐以柴胡轻清疏气,归须辛润舒络;使以泽泻、车前咸润达下,引肝胆实火从小便而去。此为凉肝泻火,导赤救阴之良方。然惟肝胆实火炽盛,阴液未涸,脉弦数,舌紫赤,苔黄腻者,始为恰合。
4.《医宗金鉴》:胁痛口苦,耳聋耳肿,乃胆经之为病也;筋痿阴湿,热痒阴肿,白浊溲血,乃肝经之为病也。故用龙胆草泻肝胆之火,以柴胡为肝使,以甘草缓肝急,佐以芩、栀、通、泽、车前辈大利前阴,使诸湿热有所从出也。然皆泻肝之品,若使病尽去,恐肝亦伤矣,故又加当归、生地补血以养肝。盖肝为藏血之脏,补血即所以补肝也。而妙在泻肝之剂,反作补肝之药,寓有战胜抚绥之义矣。
5.《成方便读》:夫相火寄于肝胆,其性易动,动则猖狂莫制,挟身中素有之湿浊,扰攘下焦,则为种种诸证。或其人肝阴不足,相火素强,正值六淫湿火司令之时,内外相引,其气并居,则肝胆所过之经界,所主之筋脉,亦皆为患矣。故以龙胆草大苦大寒,大泻肝胆之湿火;肝胆属木,木喜条达,邪火抑郁,则木不舒,故以柴胡疏肝胆之气,更以黄芩清上,山栀导下,佐之以木通、车前、泽泻,引邪热从小肠、膀胱而出;古人治病,泻邪必兼顾正,否则邪去正伤,恐犯药过病所之弊,故以归、地养肝血,甘草缓中气,且协和各药,使苦寒之性不伤胃气耳。
6.《谦斋医学讲稿》:本方以龙胆为君,配合黄芩、山栀泻肝胆实火;木通、车前、泽泻清热利湿,用生地、当归防其火盛伤阴,再用甘草和中解毒,柴胡引经疏气,总的功能是苦寒直折,泻肝火而清利下焦湿热。故治胁痛、口苦、目赤、耳聋等肝火上逆,亦治小便淋沥,阴肿阴痒等湿热下注之证。
7.《时方歌括》:龙胆、柴胡泻肝胆实火,佐以黄芩、栀子、木通、车前、泽泻,俾湿火从小便而出也。然泻之过甚,恐伤肝血,故又以生地、当归补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故以甘草缓其急,且欲以大甘之味,济其大苦,不令过于泻下也。
8.《时氏处方学》;古医以肝胆为相火之府,凡相火发病,皆以肝胆包括之。即今所谓血热内雍是也。热邪蕴于血分,即本方所主治之病证是也。或以体温增高,为桂枝汤注解,不知桂枝性辛温,岂体温增高时,所可漫试耶?体内温度增高,血分之热内壅,阻于上者,为口苦、耳聋、目赤;滞于下者,为阴肿、淋浊等证;发于外为疮疡;聚于内为肝脾之肿大、两胁作痛,或作硬满。胆草、黄芩清血分之湿热,木通、山栀纯苦泻火。佐以车前、泽泻导泄于下,使湿热从小便而出;柴胡轻清疏气,当归辛润活血;生地、甘草甘凉润燥,养血生津,攻补兼施,以免津液伤耗。此为凉血,清火之剂,惟肝胆实火炽甚,阴液未涸,脉弦数,舌紫赤,苔黄腻者,始为恰当。
9.《湖北中医杂志》(1980,4:18):方中龙胆草,苦寒以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作为主药;配伍栀、芩,上行而利湿,协助龙胆草清肝胆实火;木通、泽泻、车前子淡渗之味,通利小便而清湿热,意为在下者引而竭之。方中兼用生地、当归其义有二:一则防火邪热盛伤阴,二则养血以柔肝,于泻肝之中,辅以滋补肝血之品;甘草则能缓中解毒,协调诸药,不使肠胃受损;至于柴胡之用,既可泻少阳之热,而条达肝气之郁,又可引药入肝。凡肝胆实火湿热所引起的病症,包括上、中、下各部之疾患,包括西医多种疾病,如黄疽型肝炎、遗精、急性中耳炎、前列腺肥大、湿疹等、本方运用得当,皆可奏效。
实验:
1.消炎抑菌等作用《中药药理与临床》(1991,1:5):应用本方水煎,浓缩至1:1备用。进行抗炎、抗过敏、免疫功能、体外抑菌、体内抗感染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本方对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大鼠蛋清性足肿胀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并能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和豚鼠过敏性休克,体内外实验表明对乙型链球菌感染的小鼠也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2.对幼鼠胸腺及脾脏的影响《中成药研究》(1984,2:21):实验结果表明,龙胆泻肝汤与左旋咪唑均能使幼鼠胸腺重量增加;醋酸强的松龙则使之降低。与对照组比较,都有显著差异。但各组对幼鼠脾脏重量均无明显影响。龙胆泻肝汤能显著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率及吞噬指数。
3.保肝作用《辽宁中医药杂志》(2006,8:1041):实验观察龙胆泻肝汤对四氯化碳(CCL₄)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的靛氰绿(ICG)肝清除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龙胆泻肝汤能明显抑制CCL₄所致大鼠血清中ALT及AST含量的升高(P<0.05或P<0.01),改善肝脏组织病理,对抗CCL₄所致肝血流量和肝清除率下降(P<0.05)。表明龙胆泻肝汤可保护肝脏,对抗CCL₄所致肝清除率和肝血流量下降。
验案:
多囊卵巢综合征《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2,12:16):以本方加减:龙胆草6~9g,炒黄芩9g,焦山栀9g,泽泻9g,木通3g,车前子9g,当归9g,柴胡6g,生甘草1.5~3g,生地黄6~12g,水煎服,或用龙胆泻肝丸,每日9g,分2次吞服。大便秘结加大黄、芒硝,或改用当归龙荟丸,经期停服,连续治疗3个月以上;治疗2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结果:基本痊愈8例,好转12例。
脂溢性皮炎《中医杂志》
(1985,4:266):以本方加减:红斑较盛者加防风、荆芥;继发感染加银花、菊花;痒剧加苦参、白鲜皮;皮损局限于下半身加牛膝、黄柏,每日1剂,3剂为1疗程,有效病例共服药1~4个疗程。治疗脂溢性皮炎50例。结果:治愈10例,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2%。有效病人经1年余随访,治愈者无一例复发,显效者未见皮损加重情况。
习惯性阴部摩擦症《北京中医》
(1994,5:21):以本方加减:龙胆草、泽泻、栀子、黄芩、柴胡、生地、车前子、木通、当归、白芍为基本方,随症加减,治疗儿童习惯性阴部摩擦症19例,结果:全部治愈。
4.子肿《北京中医》(1994,6:28):以本方加减:白术、茯苓、大腹皮、生姜皮、橘皮、扁豆、砂仁,治疗子肿84例,结果:临床治愈62例,显效17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100%。
5.胆汁反流性胃炎《北京中医》(1995,1:27):以本方为基本方,胃痛明显重用白芍,脾胃虚寒明显倍用吴茱萸,脾胃虚弱重用党参,热象明显加大龙胆草用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20例,结果:显效12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
6.渗出性中耳炎《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5,1:30):用本方治疗渗出性中耳炎44例。兼风热者加金银花、连翘、板蓝根;湿甚者加佩兰、石菖蒲、陈皮;痒甚加白鲜皮、蛇床子;病久加丹参、丹皮、桃仁;虚证明显加黄芪、党参、白术、陈皮。2周为1疗程。结果:显效36例,好转5例,一般服药5天后症状明显减轻。
7.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中医杂志》(1995,10:613):对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1020例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结果表明,内服龙胆泻肝丸加西药点眼剂,其疗效明显优于口服病毒灵加点眼剂和中药抗病毒口服液加点眼剂,其治愈时间亦明显短于两个对照组。
8.急性前庭大腺炎《山西中医》(1996,1:23):以本方加减:龙胆草9g,泽泻、栀子、生地、木通、公英、地丁、野菊花各15g,大黄(后下)10g,车前草20g,甘草5g,水煎服;外用大黄、野菊花、公英、地丁、银花各30g,水煎坐浴。治疗急性前庭大腺炎35例,结果:痊愈23例,好转10例,无效2例。
9.急性胆囊炎《吉林中医药》(1997,2:32):以本方加减:龙胆草、柴胡、甘草、黄芩、炒栀子、木通、车前子、生地、当归、泽泻、茵陈、白芍、川楝子、佛手、大黄,治疗急性胆囊炎81例,结果:显效61例,好转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69例用氨苄青霉素治疗,显效50例,好转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8.4%
10.带状疱疹《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7,3:18):用本方加减内服外擦,额面部者加大青叶、牛蒡子;眼球结合膜充血者加谷精草、菊花等;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枳实等;下腹下肢可加苍术、黄柏等;局部皮肤红热甚者加丹皮、丹参;痛甚者加延胡索、郁金;并用汤剂50ml左右加冰片少许外擦,治疗带状疱疹38例。结果:全部有效,多在1天左右疼痛减轻,1~2周皮损痊愈,无1例出现继发感染、溃疡。
11.淋菌性尿道炎《河南中医》(1997、3:158):用龙胆泻肝汤全方加土茯苓、苦参、虎杖、白头翁,治疗淋菌性尿道炎20例。服药及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禁止剧烈运动和过度兴奋,禁止房事,忌食刺激性食物(如酒、辛辣、浓茶、咖啡等)。结果:痊愈18例;有效1例;无效1例。
12.高血压病《湖南中医杂志》(1998,3:47):以本方原方,治疗高血压病136例,结果;显效124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7.1%;对血脂的疗效,显效18例,有效5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5.0%。
13.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浙江中医杂志》(1999,10:437):用本方加减:寒热往来,加重柴胡用量;鼻塞流涕,加苍耳子、辛夷花;耳痛胀滞明显,加石菖蒲,增大泽泻、车前子之用量;便秘,加生大黄;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52例。结果:痊愈(诸症消失,五官科检查阴性)38例;好转(诸症基本消失,鼓膜仍有轻度充血)10例;无效(症状、体征未减轻,最后行鼓膜切开术)4例。
14.逆经《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9,1:28):用本方加白茅根、川牛膝,治疗逆经46例。结果:46例均有效。经服本方,1个月经周期鼻出血方止者16例,3个月经周期鼻出血始止者10例。
15.带状疱疹《广西中医药》(2006,2:41):以龙胆泻肝汤化裁:龙胆草、黄芩、柴胡、木通、当归各10g,绵茵陈、车前子各15g,生地黄20g,甘草5g,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6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治疗带状疱疹46例。结果:痊愈(皮疹、疼痛全部消失,皮损结痂,无新发皮疹)37例,有效(疼痛减轻,皮疹干,皮损大部分结痂,偶发新皮疹)5例,无效(疼痛不减,皮损扩大)4例,总有效率为91.3%。
文中药方应咨询医生后用药。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
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