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
冬眠的动物都醒了
你是不是也该动起来了?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惊蛰,古称
“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三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3月5日或6日。根据近五年的气象统计,2013年、2016年和今年惊蛰都是在3月5日,2014年和2015年为3月6日。
“蛰”指动物冬眠,藏起来不吃不动。所以有蛰伏、蛰居、蛰藏等词。由此,惊蛰的意思自然也不难懂——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动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陶渊明也曾用文学语言描述惊蛰这个节气,他说:
仲春遘(
gòu相遇)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诗文表达的意思暂且不论,单单从其对惊蛰节气的描写中,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仲春时节,天气渐暖,春雨飘洒,春雷惊响,冬眠的昆虫纷纷苏醒,草木也在雨中尽情的舒展身姿,燕子双双归来,在屋檐下开始筑巢
……好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我国又将
“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
惊蛰三候的特点分别为: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描写的是桃花红、梨花白,黄鹂鸣叫、苍鹰渐去而斑鸠替代的现象。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这两天,小编周围不少同事都出现了过敏症状:脸上、胳膊上的皮肤红一块白一块的,痒痒的,特别痛苦。一位认识的皮肤科医生给了一个小偏方:用鱼腥草滴眼液兑矿泉水冷喷(一瓶滴眼液配
500毫升矿泉水),效果不输医院的冷喷哦!
民俗专家朱樵(去年,他的
24节气图曾走进联合国助力24节气申遗。想要了解更多关于他的内容,请点击文末链接)说,皮肤过敏其实跟气候有关系。
惊蛰节气后,江南一带阴雨天就多了,空气湿度明显增大,日照不足,人体感觉又湿又冷,抵抗力下降,容易患感冒、麻疹、流行性脑膜炎、肺炎等疾病。
“所以,在惊蛰当天,旧时的江南,尤其是农村有‘打小人’驱赶霉运的习俗。”朱樵说,因为这个时节易得病,人们就特别害怕不吉利的人和一些不吉利的话。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惊蛰“打小人”的习俗,就是告诫人们要管住自己的嘴,无论是进还是出。同时,经过一个冬季,人体各脏器的功能仍处在较低的状态,四肢关节、肌肉还处在“苏醒前期”,所以不仅要“管住你的嘴”,还要“迈开你的腿”,让腿、背、腹、臀各部位大肌肉群交替收缩和放松,逐步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农谚说: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惊蛰过后,农民就要忙着耕种了。
城市里,农事活动跟我们离得很远,但是,这样一个冬眠的昆虫都要苏醒的日子,蛰伏一冬的你是不是也该动起来了?
惊蛰时节必吃梨
养生顺乎阳气升发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并出土活动,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并渐有春雷出现,雨水渐多,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黄帝内经》曰: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其意是,春季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
这概括了惊蛰养生在起居方面的基点要点:
一、早睡早起身体好,防寒保暖勿防春寒
惊蛰节气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但由于北方冷空气仍较强,气候变化大,且早晚与中午的温差很大,冷暖变幻无常,因而
“春捂”尤为重要,不宜过早脱去御寒的衣物,须知感冒往往是在气温上升或出汗时脱去过多的衣服,突然着凉时染得的。
二、忽冷忽热多变化,预防感冒最重要
惊蛰后的天气明显变暖,不但各种动物开始活动,微生物
(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各种传染病也开始流行。专家建议,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流感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现代流行病学调查,春天属肝病高发季节,应注意养肝、保肝,防止春季传染病的流行。
惊蛰饮食宜忌
四味春蔬养春肝
惊蛰了,体内阳气已经开始升发、茁壮,可以吃些养肝的食物助阳,但肝气容易亢奋,所以春季宜
“温食”不宜“温补”。养生专家特别推介春蔬四味养肝法——荠菜能帮助养肝气,苋菜补肝血,茼蒿清肝火,春笋升发肝阳。这些蔬菜可以帮助肝气疏泄、阳气升发,既保肝又排毒,有效帮助减少肝脏的负担。
少酸多甘健脾滋肝
春天是属肝的季节,肝气容易亢奋,食物五味中酸味可以助肝气,多吃会造成肝气过旺,不仅身体不适,而且会损伤脾胃,使吃下的食物不易消化,所以此时要少吃酸梅、话梅等零食。糯米、黑米、燕麦、南瓜、红枣、桂圆、栗子等甘味食物要多吃,甘味最宜补脾气,脾脏强健了反过来可以滋养肝气。
惊蛰时节必吃梨
惊蛰这个节气万物复苏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还因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此时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所以梨特别适合在这个季节食用。
睡前嚼几粒枸杞胜过吃人参
我们中国人做任何事情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以求事情达到完美,吃东西也一样,有些食物早上吃功效好,有些则相反,晚上吃才能发挥最大功效。那么,晚上吃枸杞子好么?功效怎么样?
睡前嚼几粒枸杞有大益
老人夜间口干的原因很复杂,睡前不喝水、打鼾、睡中张口呼吸都能引起。此外,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甲亢、慢性咽炎等疾病也可引起夜间口干。
枸杞治夜间口干有一定效果。中医认为,夜间口干,多是肝肾阴虚导致津液不能上承所致。枸杞味甘性平,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生津安神等功效,可用于治疗目眩多泪、虚劳咳嗽、消渴咽干等症状。枸杞尤其擅长治疗由于阴虚伤津引起的口干症。我国近代名医家张锡纯曾经患上夜间烦渴症,饮水难消,他遂
“临睡时嚼服枸杞子一两”,症状于是缓解。枸杞能滋肝肾之阴,生津且能安神,睡前嚼服枸杞,既可缓解夜间口干,还能帮助睡眠,用量一般为睡前嚼服10~30克。研究表明,枸杞有抗衰老、抗疲劳、降血糖、降血脂的功效。所以,常服枸杞对糖尿病、冠心病、脂肪肝、干眼症等疾病也有一定防治效果。不过,发热病人、脾虚或腹泻者暂不宜服用枸杞。
枸杞的四种健康吃法
枸杞煲粥
枸杞子
30-60克,粳米100克,可少量添加豆豉,同煮为粥,再以葱白、盐等进行调味,每天可吃两次,作为早晚餐食用,能起到补肾益精、养血明目、缓解腰膝酸软、眩晕健忘、肝肾不足的作用。久服亦可壮阳。
枸杞炖鸡
炖鸡时也可使用枸杞,具体将枸杞约
15克装入鸡的腹中,葱段、生姜、食盐、料酒等调料适量,上屉加盖,武火蒸2小时左右取出,去姜、葱,加味精。饮汤食肉,可以滋补肝肾,可改善失眠多梦、遗精等症。
枸杞肉丝
取枸杞子
100克,精猪肉500克,青笋100克,将猪肉、青笋切丝,炒锅烧热加油,放入肉丝、笋丝,烹黄酒,加白糖、酱油、盐、味精各适量,最后放枸杞子翻炒几下即可。适用于血虚眩晕、心悸及神疲等症。
黑豆配枸杞
原料:黑豆
100克,枸杞5克,红枣10个。
做法:锅中加适量的水再倒入黑豆、枸杞子、红枣,用急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熬至原料熟烂,即可食用,每日早、晚服食,可长期食用。
提示:黑豆枸杞粥要每天喝,才能见效。但枸杞不可过量,一般来说,每天食用最好不超过
20克。有感冒、发烧、炎症、腹泻等病症熬粥时不要放枸杞子,仅用黑豆即可,也可用决明子代替枸杞子。
更多精彩内容请参见鄂州党建网:
http://www.ezdj.gov.cn
请长按以下二维码图片
识别公众号后添加关注
版权申明: 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或网友自行上传,如果有侵权行为请联系站长及时删除。
最新评论
03-09
03-09
03-09
03-09
04-16
04-19